5月以来,随着“AI+”和“中特估”炒作阶段落幕,一个新的主线分支——电力板块异军突起。

22日,电力股迎来演绎高潮,火电、水电以及绿电等集体大涨。

实际上,电力作为“中特估”行情分支,在前期表现并不算亮眼。为何在“中特估”行情落幕后,电力股开始雄起?

看当下:改革赋予电力股涨价逻辑

本轮电力股大涨的核心逻辑是电改之下的涨价预期

近几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化购电(用电大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与之相伴的是,年度长协价格上浮,电网代理购电价格也明显上涨

例如,广东2023年度长协电价接近成交上限;江苏2023年年度交易总成交加权均价较燃煤基准价上浮19.35%。月度交易方面,2023年1-4月电网代理购电价格同比明显上涨。

不仅如此,为避免往年“电荒”覆辙,今年以来,国家持续加大电煤保供力度,国内现货煤价稳步回落,“苦煤”已久的火电企业终于迎来大翻身。

受益于电价上涨以及煤价下行,一季度国内发电企业普遍实现营收稳步增长、净利润明显改善

例如,国投电力Q1实现归母净利润16.14亿元,同比上涨55.5%。浙能电力Q1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亿元,同比上升61.19%。

更重要的是,在煤价持续下行与电力消费高增速(全年增速预计达6%)共振之下,电力股业绩改善具备很强的持续性。二季度电力股,尤其是火电企业的盈利大概率进一步修复。

看未来:火电的逻辑重塑和绿电长期增长

除了电改,“双碳”目标下,电力板块的长期逻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火电:从“卖电量”到“卖容量”

其中,火电将把过去的电量主体地位让给新能源(风、光、核等),进而去承担电力支撑(新能源调峰)的使命。

简单而言,火电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从“卖电量”转为“卖容量”(容量电价)

这其中的变化是,“卖容量”主要跟装机量有关,跟发电量无关,故而也就不再需要承受煤价和电网之间的“夹板气”。

而装机量取决于火电投资。自2021年9月限电事件发生后,火电项目核准重新提速。2022年全年保持较快节奏,全年累计核准煤电项目装机75GW,2023年新增核准装机有望维持80GW。

这也意味着,未来火电的盈利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待容量补偿机制确立,煤电资产价值将进一步重塑

(2)绿电:承接电量主体地位,实现量的绝对增长

当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仍然较低。“双碳”目标约束下,绿电装机(风电、光伏)在未来较长时间仍会保持高增速

今年以来,产业链降价效应自上而下传导,成本压力缓解后,下游装机热情大增。统计数据显示,1-4月,全国光伏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8.31GW,较上年同期增加31.43GW,同比增速达186.21%。

除此之外,在价格方面,随着绿电渗透率提升,相关的辅助服务费用也明显上涨,并且这一成本已实现向下游用户的传导。

无论是成本回落,还是电价端的支撑,都有助于提升绿电运营商收益。

板块持续性:“中特估”逻辑有望再演绎

从当前电力板块涨幅来看,市场演绎的更多是电力股的自身逻辑(电价上浮、成本改善以及“双碳”带来的长期逻辑重塑)。

如果放在“中特估”逻辑下评估,相较于前期的中字头、港口、船舶而言,电力股的绝对涨幅并不算高,预计后市还有进一步抬升的空间

当前“中特估”行情步入震荡分化阶段,电力股作为前期滞涨方向,有望凭借其自身过硬的逻辑支撑,成为下一阶段“中特估”行情的领涨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