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枫松

来源 | 一视财经

“流量的尽头是金融”并非一句戏言,如今互联网全产业链下场放贷已蔚然成风。在出行领域坐拥数亿用户的哈啰也不甘寂寞,金融业务试水三年后,如今市场传出消息称,其预收购网络小贷牌照,加大助贷业务,全线布局金融。

据悉,哈啰正在加大对金融业务板块的资源投入,金融业务的重要性也随之大幅升级,并由一位创始人分管。

从哈啰单车到哈啰出行,哈啰已有共享单车、网约车、两轮电动车、租车、加油优惠、换电、酒店、民宿,以及金融、电子商务、社交等业务的综合平台。

支付宝里,哈啰与阿里健康、菜鸟、高德打车、飞猪属于同一梯队。有了支付宝引流,截止目前哈啰注册用户突破5.5亿,成为不可小觑的独角兽。

随着哈啰对金融业务“提级”,意味着其不再仅仅局限于流量业绩,而是直接进场做助贷。据悉,此次分管高层的目标是希望两年之内做到行业中游平台的规模,即年撮合交易金额在400亿元左右。

正如流量变现是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必要途径行,金融往往成为他们重要的必争之地,但合规始终是吊悬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在一系列监管整顿下,如何摆脱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旧疾累累的桎梏,是哈啰也是资本都要直面的战役。

01

无牌出行的哈啰金融

哈啰为何非要做金融不可?

笔者认为一是哈啰不断烧钱,IPO却求而不得;二是,其具备天然的流量优势,做金融最难的获客难题被轻易化解。

哈啰成立于2016年9月,起步于共享单车,早期与蚂蚁金服合作以"免押金出行"模式,成为共享单车三巨头之一,而后接连赢得蚂蚁、红杉、复星、春华等机构青睐,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0亿元。蚂蚁从D轮至今连续注资七轮,成为其上市前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36.3%。

有了资本助推,截止目前,哈啰已提供涵盖市面上大部分移动出行服务及本地生活服务。截至2022年4月底,注册用户突破5.5亿户。招股书显示,2020年,哈啰出行的总交易金额130亿元,其中共享两轮和顺风车分别贡献约58亿元和约70亿元。流量积累实力不容小觑。哈啰近几年围绕平台和流量广撒种子,在顺风车、电动车、充电桩,本地生活等市场均有涉猎。

此前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哈啰的营收分别为21.136亿元、48.233亿元、60.443亿元;亏损分别为 22.075亿元、15.046亿元、11.33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免押金之后,哈啰的资金链问题开始凸显,出路只有两个,要么不断融资来补血,要么开辟出新的业务给自己补血。资本的耐心有限,持续融资让资本买单并不现实。

拥有流量,流量变现就是那么顺其自然。

2019年,哈啰与上海千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上线“臻有钱”助贷产品。

但臻有钱一直被用户投诉“贷款利息高、暴力催收”等,在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臻有钱”相关的投诉信息有200多条。

哈啰于2019年涉足金融业务,信贷由于缺乏牌照,当时推出助贷平台“臻有钱”,授信额度高达20万元,合作机构包括中邮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唯品富邦、小盈卡贷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哈啰出行旗下的上海钧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钧丰网络”)终于出资5000万元,从张娅、成都赛玛赫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手中取得了四川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但意外的是,半年后的11月,上海钧丰网络又匆匆退出投资,到手的保险经纪牌照又落空。

截止目前,产品布局了借钱、保险、信用卡等金融类业务,还有借款优选、车抵贷等借款产品。

总结下来哈啰金融布局为两大板块,一是助贷业务,二是互联网保险,根据最新消息,助贷业务是其今年发力方向。

据招聘信息显示,整个金融团队需求90人左右,2/3左右人员为研发与风控,其余是产品、商务、市场等运营成员。

相比其他平台烧钱获客,哈啰的逻辑是现有的5.5亿注册用户中挖掘,这个用户体量,即使只有1%的转化率,也有550万用户规模,与360数科、乐信等上市平台相较绝不逊色,这也是其舍弃购买流量获客运营的底气,但风控和合规也会成为不小的问题。

据媒体此前报道,哈啰助贷模式存在多重隐忧。如在贷款申请过程中,平台因与多家贷款机构一揽子授权,并以加额为由推荐的平台风险报告,每月29.9元,变相增加了贷款成本,引发用户质疑。媒体还测评出,申请臻有钱与宣传的20万元贷款额度,年化利率10.8%起步不符,实际贷款8000元年利率为35.99%,有用低利率诱导嫌疑。

除此,还有融资担保公司个人征信提交授权书、融资担保服务申请书、用户注册协议、多家消费金融公司贷款申请及使用合同、授权书、部分银行电子签名使用授权书,人脸信息使用授权书,以及50多份个人信息查询授权书,进一步授权机构包括信息技术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获取信息有身份证件、点、通讯信息、社保信息、财产信息、就业状况、收入状况等诸多个人隐私信息。

2022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通过,12月1日施行。规定对助贷、催收的一些特定行为也会构成违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售、提供个人信息,并明确限制民营线上高利贷款平台。在公安部连同九部门部署专项行动中,爆通讯录、侵犯债权人隐私、语言骚扰的软暴力催收行为被定义为黑恶势力组织,将会受到严厉打击。哈啰出行隐私保护漏洞存在已久,哈啰想发展成综合型平台企业,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它的必经之路,需合规运营。

笔者看来,作为细分领域独角兽,布局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与原有业务形成协同,提升用户黏性,同时增加盈利,已是必然趋势。哈啰的核心优势是出行消费场景,需求强且高频,与之相关的金融服务契合度高。但是,开展金融业务,除了持牌硬性要求,合规性、风控安全、用户隐私等方面更需要符合相关监管。

02

IPO屡败屡战

2021年4月,哈啰出行首次提交IPO申请,计划冲击纳斯达克,最近一次更新招股书是在2021年5月5日,7月28日,哈啰出行表示,已撤回IPO申请,后续会根据国家监管要求和资本市场环境,适时推进IPO事宜。截止目前并未有最新消息公布,意味着此次IPO宣告失败,无疾而终。

据悉,哈啰出行并非是第一家赴美IPO计划生变的公司。

彼时包括喜马拉雅、Keep、小红书等众多中国互联网公司被传暂时中止赴美上市计划。有分析人士表示,相继搁置赴美上市计划,或与网络安全审查风暴有关。

2021年7月10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六条显示: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此外,该征求意见稿强调了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采购活动、数据处理活动以及国外上市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

招股书显示,2020年,哈啰的共享两轮车出行服务次数为51亿次,按骑乘数量计算,显然,拥有的用户数要远高于100万。

哈啰虽然成立时间较晚,躲过了共享单车的疯狂烧钱之战,群雄角逐相继出局,哈啰逐渐崛起,并拓展本地出行所囊括业务,站稳脚跟,但其资金一直吃紧。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哈啰出行的营收分别为21.136亿元、48.233亿元、60.443亿元;亏损分别为22.075亿元、15.046亿元、11.335亿元。

营收占比超过90%的共享两轮业务,2020年共享两轮业务的成本达51.354亿元,占比达93.3%,原因是共享两轮业务需要大量的车辆投入,且会给公司造成高额的折旧成本。

另,是其“增收不增利”的诱因是哈啰出行的一般及管理费用和研究及开发开支高。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2020年哈啰出行一般及管理费用分别为2.31亿元、4.67亿元和7.70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同比分别增长102.16%和64.88%;同期哈啰出行研究及开发开支分别为1.15亿元、5.02亿元和6.82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同比分别增长336.52%和35.86%。

上述两项费用合计分别占哈啰出行同期营业收入的16.37%、20.09%和24.02%,占比不断上升,对利润侵蚀不断强化。

2021年第一季度,哈啰出行调整后净亏损为3.83亿元,2020年同期为亏损6.32亿元。其亏损的状态依旧没有改变。

成为独角兽后,营收一路高歌,但其盈利并未迎来日子,资金表现一直很窘迫,或成为其启动上市并积极布局金融重要因素。

由此,哈啰积极布局金融业务,其流量、场景、平台优势明显,但其鲶鱼效应是否奏效还需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