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对批准创建或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分年分类给予奖补支持。

如何稳定农业基础,增强粮食供应的安全性,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水平,更好地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粮食规模化种植、耕地集约化利用、投入高效化运行,对按标准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实施奖励,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符合当前农业工作实际的,是能够更好地鼓励投资者和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

要知道,按照目前农村和农民的实际,依靠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自身的经济实力、生产能力与经营水平,是很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也是很难建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更多的,还是小规模种植、零星化经营、碎片化发展。而对于乡镇来说,也不会真正重视农业产业和粮食生产,不会重视其他农作物种植,而会像城市一样,时刻想着如何引进工业项目、三产项目。结果,会造成耕地的大量占用和浪费,粮食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农业发展也面临严峻考验。

农业是一个投入相对较多、产出相对较少、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行业,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难以在农业上真正沉下心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和资金奖励措施,让投资者和农村的能人能够安心于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安心于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安心于搞农业产业化和建设有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上升到乡镇,就是能够让乡镇的干部们也放弃对工业投资项目的过度追求,而是依据乡镇特色,选择与乡镇发展相适应的投资项目、产业项目,从而确保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农村供应链的深入推进与完善,真正让农村步入现代农业产业、特色产业集群等相协调的发展轨道。

而从这些年来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凡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粮食规模化种植的地区,耕地的利用率都比较高,产出水平也比较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比较协调,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需要看到的是,尽管与分散种植、碎片化经营相比,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效益要好很多,但是,与投资其他领域、其他项目相比,投资农业依然是效益比较差、产出比较低、回报比较慢的,更多情况下,还很难把投资者和能人留住,很难给予投资者和能人更大的投资信心、发展信心。因此,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方面。

应当说,此次两部门出台的政策,对于把投资者和能人留在农村、留在耕地上、留在粮食生产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要想“强农”,就必须把投资者和能力留在农村,把农民留在当地。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奖农”,让热心于农业生产、粮食种植、农村产业发展的投资者和能人,能够安心于农业产业化项目、粮食大规模种植,安心于在农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让一些农业生产和粮食种植条件较好的乡镇,也能把重心放在农业产业化、粮食规模化、农产品连锁化等方面,从而形成真正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强镇,让农民都能在这样的强镇中发挥自己的水平和才能,也不再需要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而是给自己的乡镇发展出力。

我们注意到,通知在如何“奖农”方面,也有比较具体的要求。譬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就要求必须主要支持规模种养、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而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奖补的重点,则放在农产品加工和物流设施设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等建设方面,还支持市场品牌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业产业强镇方面,奖补的重点主要放在支持主导产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提升种养基地、加工物流等设施装备水平等方面。应当说,奖补的重点还是比较明确和清晰的,关键就看有关方面能否紧紧把握好政策导向,能否不折不扣地把政策落到实处,尤其不能偷工减料、移花接木,甚至存在明显的造假现象。“奖农”一定要讲到实处,讲到关键处,要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不是当花露水洒,当唐僧肉争。一旦发现问题,要坚决纠正,并对违规者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