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声,呼吁各方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让市场尽快回归正常秩序。中汽协指出,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政府、企业、媒体应对此理性看待,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一场看似十分正常的“价格战”,实际是特斯拉为了打倒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一场阴谋。不难看出,特斯拉为了这场“价格战”阴谋,可谓做足了功课,做好了充分准备。降价是真降价,却不是净降价。而其他品牌的汽车,由于没有像特斯拉那样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一个个的净降价。

何谓净降价,是基于降价前的价格,实实在在地把利益让渡给消费者,而没有出现先涨后降现象。相反,如果采用先涨后降方式,给予消费者的利益让渡,就不是“净”的,而必须剔除此前的涨价部分。搞不好,还有可能降不如涨,不仅没有净降价,反而是净涨价。

我们注意到,特斯拉在2022年9月开始启动这一轮降价前,实际已经完成了6次涨价。2021年1月1日,新款国产Model3上市后,起售价为24.99万元。同年11月19日,特斯拉上调售价,仅5日后,Model3后轮驱动版上涨至25.56万元;ModelY后轮驱动版上涨至‪28.0752‬万元;2021年12月31日,Model3起售价涨1万元至26.56万,ModelY起售价涨2.1万元至30.18万元。而在2021年春节前,特斯拉已经启动过3次涨价。也就是说,一年多时间内,特斯拉已经涨价9次,准备工作之充分,无人能比。

正是因为有了前面9次涨价的基础,特斯拉从2022年9月打起了这场阴谋味十足的“价格战”。以Model3为例,2021年1月上调时,起售价为24.99万元,到2021年12月,这款车的价格涨至26.56万元。而2023年1月,这款车的起步价降至24.99万元,仅比2021年1月下调2万元,而不是2021年12月的3.57万元。如果再加上此前3次降价,下降幅度还要小,甚至降不如涨。那么,特斯拉真正让渡给消费者的利益有多少呢?显然,净降价的幅度是非常小的,绝对没有宣传的那么大。而进入2月以来,特斯拉又开始拉升价格,且已拉升了两次。也就是说,特斯拉已经牵着其他车企的鼻子在跑,而不是独自出台降价措施。

反观其他车企,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以及没有做好充分的降价准备。因此,在启动降价前并没有实施涨价,或涨价幅度很小很小,根本没法与特斯拉相比。如此一来,其他车企加入到特斯拉发动的“价格战”中,就等于中了特斯拉的降价奸计,遭了特斯拉的暗算,自动进入了特斯拉的阴谋。如果继续打“价格战”,最终的胜者,只有特斯拉一家,其他车企全部是败者。即便没有加入到“价格战”行列的企业,也难言胜者。

降价前先涨价,降价后再涨价,特斯拉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夫,牢牢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以小幅利益让渡倒逼其他车企做出大幅利益让渡。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原本利润就很薄,再跟随特斯拉的降价脚步,多数都无力承受。而对特斯拉来说,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其他车企没有了利润空间,甚至以亏损来应对降价,加入到“价格战”之中,时间一长,可能就无力承受,要么选择涨价,要么企业倒下。只要出现这种现象,特斯拉的目的就达到了,阴谋也就得逞了,就会窃笑,甚至会骂其他车企“笨蛋”。

事实也是,就目前汽车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几个品牌的汽车有资格和条件打“价格战”,尤其在补贴全部“退坡”的情况下,打“价格战”的条件更差。为什么特斯拉不在补贴没有完全“退坡”前打“价格战”,原因就在于此,就是想借着补贴全部“退坡”,给其他车企、尤其是中国自主品牌一个措手不及。

更可笑的是,一些地方的政府也不分青红皂白,用补贴的方式助推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只能这样说,这是不懂经济、不懂市场,更不懂特斯拉的表现。如果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场“价格战”打得是非常蹊跷的,也是突如其来的。不仅中国自主品牌被特斯拉卖了,一些合资品牌也给特斯拉卖了,还在为特斯拉数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呼吁车企理性,不要再继续打“价格战”,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眼下,特斯拉又开始涨价了,是不是为新一轮“价格战”做准备,值得关注。如果再盲目加入到特斯拉发起的“价格战”中,受伤害的必然是车企自身,也包括广大消费者,更是汽车市场秩序,必须擦亮眼睛,不要继续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