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原创

作者 | 周佟

编辑 | 铎子

时隔7个月,名创优品又一次刷屏了。

上一次是被迫的,因为被网友曝出海外签约挂日本国旗,将旗袍当日本文化宣传,犯了众怒,被骂上热搜;这一次是主动的,广邀媒体开发布会、升级品牌策略、砸重金四处推广,大张旗鼓的造势,试图让所有人都知道,名创优品现在,是中国的了,中国的品牌,中国的骄傲。

依草附木

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段主动刷屏,是因为在7个月前,为了平息众怒,名创优品发布了一篇致歉声明,为自己曾以“日本设计师品牌”自居而道歉,并主动承诺要在2023年3月底前,完成“去日化”整改。

为了彰显诚意,名创优品还一条一条列出了需要整改的项目:更换含有日文元素的购物袋、将国内3100多家门店的门头改为中文logo、对海外门店的装潢标签宣传物料进行去日化改造……一定程度上,这个道歉声明相当于是承认了,名创优品在此之前一直都希望别人以为它是“日本品牌”,并且做得很彻底。

虽则致歉声明中,将这段历史定义为公司走过的“弯路”,是在发展初期经历过的“错误的品牌定位和营销行为”,但只要对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有所了解,你就会发现,这其实一直都是他的有意为之,所谓要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完全无从谈起。

叶国富的两次喊话 图源:网络

生于1977年,27岁就创办了哎呀呀的叶国富,是个彻底掌握了“流量密码”,极其善于借势营销的人。2012年,王健林与马云就10年后,电商销售额能否取代传统店铺,立下1亿豪赌。4年后的双11,就在天猫单日销售额历史性的突破1200亿,大家普遍认为王健林要输的时候,叶国富趁着讨论热度又起,反其道而行之,在广州日报等多家报纸封面刊登整版广告,喊话“杭州老马”,敦促他早点向“北京老王”认输,1个亿自己来给。落款“广州阿富”后用“@”圈出繁体的“名創優品”,表明自己的身份。

一时间,正在热议王健林马云输赢的媒体,纷纷关注起了这个“广州阿富”和背后的“名創優品”,几十万的广告产生了远超千万的传播效果。随后,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叶国富又是如法炮制,喊话董小姐“他们不要你,我要”,“一起来,过千亿”。

他想要董小姐一起来做的,正是“名創優品”,一个将借势营销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品牌。

早期名创优品和优衣库logo对比 图源:网络

按照现今名创优品官网的说法,品牌的创立源自2013年叶国富全家去日本旅游时偶然间迸发的“商业灵感”,事实上,从名创优品的logo就不难看出,真正让叶国富获得启发的,是2002年就已经进入中国的优衣库和2005年第一次在国内开店的“MUJI”无印良品。尤其是后者,这家主打极简风,售卖水杯、铅笔、台灯等生活用品和家居服饰的日资连锁企业,一经引入,便凭借着朴素低调又不失精致的“日式轻奢感”,俘获了一众中产的心。不过其偏高的价格,也将很多有着品质生活追求意愿,却又囊中羞涩的消费者,挡在了门外。早年间,以开10元饰品店哎呀呀起家的叶国富,深知这背后巨大的市场潜力。

2013年9月,名创优品第一家店在广州开出。

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叶国富就试图将名创优品包装成一个来自日本的廉价版“MUJI”,为了增加可信度,从内到外做足了功夫。日本设计师背书、株式会社的注册主体、店招和产品标签上无处不在的日文、店内循环播放的日语歌……一番操作下来,普通消费者走进去,完全想不到它是中国品牌,只有知乎万能的大神们,才会在类似“名创优品是不是日本企业”的提问下,抽丝剥茧的为你细数它们露出过的马脚:日文经常出错、设计师查无此人、商标在中国申请比日本早、产品直接抄大牌设计,甚至开业初期官方用来宣传的海报,都是用“MUJI”家现成图片PS的。

时移世易

堪称像素级的模仿,再加上足够低廉的价格和尚且过得去的品质,让名创优品在创立之初,坐享了由MUJI、优衣库等一众消费品牌带火的“日裔红利”。2年时间,就在全国开出了1000家门店,单店月平均销售额据说有50万。

如此成绩的获得,着实令人眼热。市场上甚至开始扎堆出现了山寨“名创优品”的品牌,尚优凡品、优宿优品、千韩良品、熙美诚品……套路都是一样,不是宣称总部在东京首尔,就是有个来自日本韩国的设计师,实质上卖的还是像名创优品一样,源自浙江、广东的“大牌代工厂”的小商品。

也正是因为清楚其中的利害,名创优品对于维护自身“日本品牌”的形象,有种近乎疯狂的执著,不但创始人在面对媒体质疑时,会反复强调名创优品的“日本品质”,店铺内营业员播放中文歌曲,也会被明令禁止。

对于外界那些偶尔冒出的质疑声,更是不惜将对方告上法庭,也要维护品牌的“名誉”。

翻阅企查查可知,早在2019年就有一家名为阳春智库的公司发文曝光过,名创优品官网在发布自身海外签约的新闻时,图片里赫然挂着日本国旗的事,为此被名创优品起诉到了法院。在索赔50万元的同时,名创优品还要求对方在包括《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在内的多家报纸刊登道歉声明,“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结果两次起诉,均被驳回。

也是在这前后,国内消费市场开始变得不同了。

泡泡玛特西游系列盲盒 图源:网络

被名创优品视为榜样的“MUJI”,从2016年开始,在华销售增幅逐年放缓,2019年一季度,内地业务营收增长更是只有2.7%,全球排名倒数,外界一片唱衰之声。优衣库也没好到哪去,曾经的物美价廉,变成了很多消费者口中名不符实的“一次性产品”——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90、95后们,心中极少类似70、80后那种,对于洋品牌的习惯性仰视,摘掉滤镜,光环不再的日系品牌,在他们眼中恢复到了原本的模样,甚至因为华为遭遇的持续打压、新疆棉事件的发酵,连带着成为了被鄙夷抵制的对象,名创优品视若珍宝的“日裔”身份,开始变成了前进路上的包袱。

与此同时,随着华为、安踏、比亚迪、泡泡玛特等地道国货,在各自领域的快速崛起,由下至上的,掀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国潮热,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美誉度还是销售额估值,都得到空前提升。以鞋服类目的安踏为例,营收连续八年增长的它们,无论是国内销售额还是公司总市值,在2021年就已经完成了对阿迪达斯的反超,距离全球第一的耐克,也仅剩一步之遥。

对于这场,本质上是由中国制造品质提升和民族文化自信心增强,合力驱动的国潮热,资本市场也是极为看好。据亿欧智库统计,仅2020年,相关新国货品牌就获得了200次融资,累计融资额达到31.1亿元,CEO张毅更是大胆预测,国潮经济的基础市场容量,“在10万亿元以上”。

顺水推舟

深谙传播之道的叶国富,并非没有看到市场的变化。但早已和“日货”深度绑定的名创优品,想要无缘无故的“反跳忠”,再去蹭“国潮”的流量,也着实不易。

不过改变,也已悄然开始。

在2022年8月发布的那份“去日化”整改道歉书中,名创优品自称是“早在2019底开始推动去日化工作”的,先是将品牌定位改成了“生活好物集合店”,后又在2020年1月,“着手更换含有日文元素的购物袋”。甚至于,国内3000多家门店的门头从日文logo换成中文,也是在2022年3月前就完成的,此时距离名创优品被愤怒的网友送上热搜,还有整整五个月时间。

如今回看,不得不佩服,叶国富的先见之明,然而,这还只是第一步。

中国积木京东旗舰店航天系列 图源:京东

2020年10月15日,在成功将名创优品送进纽交所后,他转身就推出了一个主打潮玩的积木品牌,名字干脆就叫做“中国积木”(TOPTOY)。歼10歼20、长征二号空间站、神舟飞船福建舰……看到货架上如此题材的积木潮玩,如果还有人敢对它的身世“说三道四”,那就真是太不开眼了。

尽管如此,也没能止住名创优品业绩的持续下滑。

根据公开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人民币93.95亿元、89.79亿元、90.72亿元,亏损2.94亿元、2.6亿元、14.29亿元,3年亏了近20个亿。

名创优品美股股价,也从刚上市时创造的34.88美元高点,一路下跌到2022年5月22日的4.9美元,公司市值不足16亿美元。7月13日,名创优品回港股上市,收盘13.043港元,市值164.7亿港元。

12天后,名创优品西班牙公司的Instagram账号,发布一则帖文,旗袍公仔被翻译为“日本艺伎”。8月9日,此事在新浪微博上开始持续发酵,名创优品团队在国外签约悬挂日本国旗、店内不准播放中文歌曲等一系列操作被接连曝出。

名创优品的股价随之连续下挫。

与三年前将爆料者送上法庭不同,名创优品在8月9日紧急对旗袍一事道歉后,一周后的8月18日,又破天荒的公开致歉,承认了自己的“伪日系”身份,表态自己“自始至终是一家中国企业”,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品牌”,今后要“助力国潮消费,弘扬中国文化”。

外界没有人知道在这一周里,名创优品内部展开了怎样的讨论,营销奇才叶国富又给出了怎样的意见。但如今回看,你不得不承认,这可能是这家苦苦伪装了9年的“中国品牌”,最好的洗白机会了。

名创优品希腊签约(右三叶国富) 图源:网络

为了与过去彻底告别,名创优品在推进“去日化”进程的同时,官网上悄悄删除了企业发展历程中2019年以前的内容,那些叶国富站在日本国旗后海外签约的照片,只能在百度中寻找了,如今在官网能看到的,是名创优品携手中国航天推出中国航天IP系列产品,与华为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2月24日,名创优品在广州举办“中国名创·点亮全球”全球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叶国富发表了《创造伟大的企业》的主题演讲,大谈如何“持续发力国潮”,把中国文化通过产品带到全球。

4天后的2月28日,名创优品2022年四季度财报发布,当期实现收入24.94 亿元,同比、环比均下滑10%,其中国内收入15.08亿元,同比减少26.6%。

哎呀呀的时代,叶国富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连锁企业的“命门”是品牌,品牌做得好才能赚钱,做不好“我连饭都没得吃”。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