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这是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1月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电影台词,如今已然成为威马最真实的写照。

2022年以来,威马一直负面缠身:

多地4S店被曝关门,人去楼空;工厂停工,员工降薪,大规模离职;APP停摆,车主微信群突然解散……

2023年,威马依然没能迎来好消息,严重的财务危机,迫使其“躺进了ICU”,几乎是命悬一线!

陷入“生死局”的威马,曾在2019年拿下新势力销量第二。成立8年来,更获得超350亿元融资,也算是造车新势力中有头有脸的一个,与蔚来、小鹏、理想并称造车新势力四小龙。

如今除了在降薪裁员、停薪留职的旋涡上不断挣扎,非常有可能成为2023年中国电动车行业洗牌被淘汰的第一个玩家!

威马,危马,何时才能悬崖勒马呢?

终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开始进入淘汰赛阶段了。

威马汽车,也许是进入淘汰名单的第一个玩家。

在经历过2022年10月的降薪后,威马汽车近期“停薪留职”传闻再起,让这家造车新势力彻底陷入了“生死局”!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将实施全员停薪留职。而身陷舆论漩涡多日后,威马汽车方面终于有了回声。

2月17日晚,威马汽车发布了一份声明,对近期有关“威马汽车财务部门擅自立项”、“企业靠黄牛刷单的千万级项目”、“公司管理层为自己项目开绿灯”三项传言做出了回应和澄清。

不过针对近日员工降薪、网络服务器暂停服务、总部大楼拖欠租金和物业费等负面传闻,威马汽车并未在昨日的声明中一并回应。

而此前不久,有内部人士在网络爆料称,2022年下半年,威马CFO、执行董事毕仕宇牵头成立了“智慧停车”项目组,但项目推进得“非常着急”,后期上线后每天没有订单,只能依靠黄牛刷单。该内部人士认为,威马别的对外项目财务都不批,拖欠各种款项不付,但CFO自己搞项目就立马审批,给供应商打款。毕仕宇给自己项目“开绿灯”的行为,是“趁着威马还有点钱往外薅”。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汽车CEO沈晖转发该微博并坦言,“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影响,威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保障终端用户的体验。”

日前有网友发布消息称,威马汽车开始全员停薪留职。

2月14日,威马汽车有关负责人对外表示:“没有接到这个消息”。不过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也有威马汽车还在职的员工向记者透露:“消息基本属实。”

而沈晖对外回应的微博中,对于全员停薪留职等报道,也是只字未提!

不过,在沈晖微博评论区,车主和网友们的留言,确能看出威马汽车有着“崩塌”的迹象。

很难想象,这个几年前风头无两的造车企业会陷入挣扎着“活下去”的窘境!

沈晖是汽车行业老兵,曾担任过吉利汽车副总裁、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菲亚特中国区CEO等职。

与“蔚小理”创始人背靠互联网造车不同,由沈晖掌舵的威马显然更熟悉传统造车之道,很早就开始建设面积近千亩的自有工厂。这让在“互联网造车”饱受争议时,刚成立几年的威马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明星车企,备受资本所青睐!

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11轮融资,2020年完成了号称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100亿人民币融资。威马汽车已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而“蔚小理”上市前融资额均未超过200亿元,威马汽车的起点可谓是相当的高。

然而,如今7年过去了,数百亿资金投入下,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四小龙”境遇各自不同。

在蔚来、小鹏、理想已经各自完成IPO逐渐走向正轨的当下,提起威马,大家只尴尬地说它“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2016年,成立刚一年的威马汽车就落户温州,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占地近1000亩,从开工奠基到整车下线,威马温州基地仅用了16个月时间,率先打破PPT造车质疑。

彼时,华为未成立车BU,小米还没宣布造车,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还没有自建工厂,威马先发优势明显,配置堪称豪华。

赢在起跑线的威马开局就拿了一手好牌!2018年9月份,威马汽车首款量产车型EX5上市,其后,又相继推出EX6、W6、E5等车型。2019年威马汽车还是紧随蔚来汽车之后交付量第二高的造车新势力,旗下威马EX5更是当年造车新势力中的销冠车型。

但近两年,威马迷路了,被曾经的“小弟”们挤出了榜单不说,销量惨淡背后频频被传停工停产。

尤其是去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威马汽车的销量却不增反减,全年销量不到3万辆,远低于其2021年44000多辆的销量。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汽埃安逼近30万辆,哪吒汽车也有15万辆,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四家车企的销量均超过11万辆。

回望2022年,新势力的洗牌潮更猛烈了!

“蔚小理”江湖地位动摇,哪吒、零跑后来居上,宝能、奇点则彻底倒在了2022年,还有威马在苦苦挣扎。

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一片红海,由特斯拉第一个发起了凶猛的价格战。别说威马了,就连赛力斯和华为联合推出的AITO品牌也面临着不进则退,生死存亡的危险。

而站在悬崖边的威马,被看做寄补血厚望的IPO又一再卡壳,又能坚持多久呢?

穿透纷纷扰扰,自然还是基本面说话。

大家都知道造车是一门极度烧钱的生意。自2019年以来,造车新势力基本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以“蔚小理”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三家企业净亏损合计近180亿元。其中,蔚来、小鹏、理想的净亏损额分别为86.5亿元、67.8亿元和24亿元。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威马汽车的净亏损分别是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总亏损近175亿元。

截至2021年年末,威马流动负债总额高达94.77亿元,而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却只有41.56亿元。

导致威马陷入财务危机的,也正是销售难题!

2020-2021年,威马汽车销量分别是2.25万辆和4.42万辆。再具体点来看,2022年11月和12月,威马汽车销量仅分别为153辆和30辆,可以说,威马汽车在销量上掉队明显,几乎可以说是停产停销。

有意思的是,在威马与Apollo出行的收购协议发布后,沈晖在微博上分享了电影《芙蓉镇》的台词片段“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以此来形容威马汽车的困境。

不禁感慨,是什么原因让威马汽车一步步落到如此境地呢?

从威马的造车历程看,最初自建两大工厂占用了威马的大笔资金,成为之后的“包袱”。

此外,几年前花高价铺设的销售渠道,也是一大“败笔”。结果,花高代价建立的销售渠道,带来的增量十分有限。

总之,成功的创业企业往往相似,而失败的创业企业,失败的原因则各有不同。

威马汽车从曾经融资超350亿元,到现在的濒临崩盘,其最根本的原因则很可能指向:管理层之间无休止的内耗。

管理层内部,在建厂、构建经销体系与产品研发等环节中产生大量内耗,负责市场销售的陆斌和首席技术官闫枫先后离开威马,直到从去年底开始,威马汽车温州基地逐渐进入全线停摆的状态。

当然,现在这种“折磨”终于有望结束,而结束的代价很可能是那匹曾经在新能源造车战场上一路驰骋的“威马”,将会“死”掉。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而威马汽车暂时只有E.5、EX5、W6、EX6四款产品,让消费者没得选。其中,E.5是专门面向网约车市场的车型。最新发布的W6已将近两年,与头部造车新势力或已出现技术代差。

与对标车型小鹏G3、埃安Y、比亚迪元EV PLUS相比,威马EX5的续航里程是最小的。在辅助驾驶、车载智能系统、车载智能芯片的智能化角度上,相比其他三家,威马的存在感也很弱。

以致于高开低走的威马,到2022年底,单月产量不到三位数。

这不是一个好信号,特别是进入2023年,随着国家补贴退出,新能源车进入到比拼产品与服务的短兵相接阶段,头部品牌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留给腰尾部车企的机会正在减少。

威马在此时频频曝出停工、裁员减薪、APP服务宕机等消息,无疑在消耗消费者、员工的信心。而想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参考资料:

《470亿独角兽,命悬一线》,投资家

《威马汽车陷入“生死局”?》,21世纪经济报道

《威马汽车:跃马扬鞭未竟,鞍马劳顿难行?》,港股研究社

《威马之“死”:战略摇摆、内部争斗以及管理层无休止的内耗》,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