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龙哥,今年48岁,在广东一个无线城市韶关长大,现居深圳,从业过十多年银行,私募基金,从事投资工作。

我是1996年就随着老同事年入市的,前十年都是小资金投入,重心还是放在本职工作上。也许潜意识里觉察到自己未来可能要以投资为生,工作之余我做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寻找资本市场赚钱的真理。我研究了所有想到的投资问题和所有听到的投资策略,包括技术面的、基本面的、宏观政策面的、博弈面的等等。十年时间里,每年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短的有两、三个月,长的有八个多月,我每天晚上就是做各种回测和各种分析,直到半夜。研究的问题有结论时,我都会给自己写一篇简单的分析报告,比如大盘底部和顶部特征、银行业估值排名等等,多年下来写了有七十多篇吧,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根据技术指标炒股,将获得股市平均收益》,我整理出来发到了集思录上。

头十年我没挣到多少钱,但也不是没有收获,经历了07、09、15年三波牛熊,获得了市场感觉,对技术面尤其精通。多年的研究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我清晰地感觉到水平突破在即。在2015年年中的某一天,那时正好是A股5000多点最喧嚣的时候,午休的时候我绕湖散-步,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好的票是哪一支?”几乎没有思考,我就给出了答案:“所有知道底、知道顶、知道时间的票都是最好的票,我只要在底部买入,在时间范围内耐心拿着,在顶部卖出,就是稳赚不赔的。

这一瞬间我就悟道了,那种感觉是如此清晰、如此透彻,就好像身边的迷雾刹那间消散,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世界从此不同了!后来我才知道德隆专家早有类似的表述,即“三个知道”,但我的表述和他有细微的不同,德隆说的是“知道能涨多少,知道会跌多少,知道投资的期限有多长”,那是投资者已经选择了某条赛道(某个股票或者某个品种),在那个赛道、在那个时点看前面的路况;而我的“知道底、知道顶、知道时间”是连赛道都没选,先站在场外看看每一条赛道从头到尾的路况,哪条通畅才选哪条,这隐含了时机选择和大类资产配置的意思。

于是我的整个投资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第一,所有品种,包括股、债、大宗、黄金、现金,都有周期,抄大底,逃大顶,这就建立了时机选择的概念;

第二,不同品种的周期是不一致的,哪个见底了就买哪个,这就建立了大类资产轮动的概念;

第三,在一个周期内,不同价位的风险是不一致的,越往上风险越高,越往下风险越低,这就建立了风险管理和仓位配置的概念;

第四,不同标的的振幅和时间不一致,比如银行股一年的振幅可能就是30%,而科技股一年的振幅可能是200%,这就建立了到期收益率与预期管理的概念。

这些概念,全都是投资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在这一瞬间就解决了。至于今天买卖什么,依据技术面还是基本面,那都是战术问题,细枝末节,在操作中慢慢细化即可。

当天下午我就把所有流动资金打入账户,开启了半职业投资的历程,即今后以投资作为主业,投入主要精力和全部资金,把工作只作为副业。当然,做这个决定也是有一些现实背景:新上来的领导比我年轻几岁,意味着41岁的我,职业生涯已经进入尾声,而整个行业和我所在的公司,也偶尔出现危机,时不时来一个假摔,我早就意识到不能靠打工活一辈子,必须得找一条活路出来。我对自己说:“那就先试试半职业投资吧,看自己是不是这块料,第一,能不能靠股市活?第二,能不能靠股市富?第三,能不能靠股市有所成就?

不知是运气还是实力,刚开始职投就抓住了一个重大机会:分级A,我看上分级A不是因为折溢价套利和轮动,而是根据统计数据,它的底清清楚楚地是0.78,它的顶清清楚楚地是0.92,一年时间就可实现18%的收益,这是完美的知道底、知道顶、知道时间的标的,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票!在分级A跌到0.78的时候我把几乎全部资金都买成分级A,手头只留了5万现金,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A股从5000多点崩盘的时候,做分级A的人赚得盆满钵满,我自然也不例外。

资本市场有一个奇怪的规律,一旦真正品尝过挣钱的滋味,就会源源不断地挣钱,正如《圣经》中马太福音说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剥夺。”真正挣过钱的人,对靠谱的挣钱方法有着异乎寻常的敏锐,随着研究的深入,后面的几年里,我积累的套路逐渐丰富起来,修炼了低估、成长、固收、周期、轮动、套利、博弈等七种套路,这都是很朴素的套路,我认为赚钱的套路就应该是朴素的,真正的功力体现在运用每个套路时对机会的把握有多大。

这七个武功套路中,我专注于精研前两个,即低估和成长,这两个套路都需要精研基本面,我又开始了埋头苦修,2018和2019年每年研读400份以上的财报和行业分析报告。目前我的低估套路已经大成,炼成了绝世武功,我自诩为职业抄底员,抄到过油气、港股、白银、煤炭、造船的大底,2018年10月在A股2450点时满仓抄了大底,获取了丰厚的收益。

有了丰富的武功套路,选择面就很宽,一般总能找到几个机会,或大或小,大部分时间都有钱赚,而且采用了分仓制,每个机会控制好仓位,降低品种之间的相关性,避免了系统性风险。因此我的收益曲线的回撤是很小的,每次新高后的最大回撤从未超过6%,对于一个以权益投资为主的选手来说算是不错的成绩了,我从未因持仓而产生过焦虑。对我来说,赚钱其实是研究的额外奖励,我特别享受多年来做研究的每个夜晚,漆黑宁静,专注沉浸,每发现一条规律,每寻求一个答案,心中欣慰莫名。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实在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我的期望是十年十倍,即年化26%,职投五年过去了(其实是四年零五个月,因为我是2015年6月开始的),目前我的资金达到了2015年的3.3倍,年化收益27%,暂时达到了预期目标。而且这五年每年都实现了正收益,包括2018年是7%,我做到了稳定的复利增长。2019年的2月25日上证指数大涨5.6%,我实现了单日历史最大收益,这一天的收益已经和我在职场上一年的薪资相当,我其实已经达成了靠股市活的目标,后面能否靠股市富,我想也只是时间问题。而最后一个目标,能否靠股市有所成就,在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无私的分享和传播,从而实现社会价值,这个就是长远的事情了。

我对业余投资者的水平评估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第一档是十分之一选手,特征是“盈利”,七亏二平一赚嘛,对风险和收益有感觉,能趋利避害,或者能坚持长期投资,守得到月圆花开;

第二档是百分之一选手,特征是“入道”,即建立了自己的投资体系,一般在市场上稳定盈利而且盈利100万以上;

第三档是千分之一选手,特征是“知道”,心中通透,什么都知道,有时甚至能预见风险和机会,未战而先胜,下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能取得多少收益,一般在市场上长期盈利500万以上,大部分职业投资者都是千分之一选手,我应该也达到了这个水平吧;

第四档是万分之一选手,那就是绝顶高手了,特征是“传道”,开宗立派,把独有的理论体系总结出来向大众传播,资金量倒不是决定性的,但一般也盈利了数千万元以上,集思录上就有几位大家熟知的万分之一选手。

我认为资本市场绝对没有运气一说,每一个能够取得长期复利收益的人,或者说合格投资者,或者说入门的人,都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逻辑自洽的投资体系,并且,按我的理解,每位合格投资者的投资体系应该都是相通的,即有相通的哲学信仰、相通的思维方式、相通的投资原则,只在具体套路上各有绝招。下面我来介绍我的投资体系。

【投资体系的整体框架】

每一位合格投资者都建立了自己的投资体系,一个完整的投资体系框架大体上应该是这样的:

底层是对自我的认知,我为什么要做投资?我是否适合做投资?这是一个人最根本的驱动力!其上是投资哲学,也叫投资信仰、底层逻辑,投资哲学是基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对资本市场的观察,总结出来的一些宏观规律,不可证明,也无需证明,我们就是相信它们是对的,用来指导自己的投资操作。

再往上是思维方式,资本市场极其复杂,但总有规律,总有因果关系。人和人的思维方式真是千差万别,有些人究其一生也找不到市场规律。在这里我们强调科学思维,只有运用科学思维,才能认知市场,找到真理。

再往上是战略原则,这是投资活动中的共性的、重大的问题,包括方向选择、时机选择、如何管控风险、如何确定收益率等等。懂这些战略原则的,投资就开始入门了。

最上层是战术套路,即每个人掌握的具体的挣钱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套路啊,世界上可能有几千个套路,显然,一个投资者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套路,一般地,精研三、四个套路,就可以取得相当不错的长期收益了。

自我认知

我为什么选择投资之路?我是不是适合投资?这是每位投资者都会问自己的问题。

投资其实不是一条很好的人生道路,原因大体有三:

第一,这条路的成材率太低,十年才能修完必修课,中间有无数种情况血本无归,毕不了业;

第二,患得患失,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第三,人际关系狭窄,社会价值低,大众普遍认为是不务正业,当同学和朋友或高官、或创业、或专家教授,荣誉加身,与他们相比,心中的落差是巨大的。

但投资的好处也是巨大的,如果入了门,实现复利增长,能快速实现财富自由和时间自由。其他职业都是手停嘴停,唯有投资这个行当,可以躺赚,一边周游世界,账户里的钱还在生钱,这不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吗?而且,投资是可以持续终生的事业,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两位老先生,一个90岁,一个95岁了,仍然活跃在世界资本市场之巅,这说明了持续的思考和学习、简单规律的生活、睿智豁达的心性,是可以有助于健康长寿的。

那么什么人适合做投资呢?如果想以投资为事业,我认为必须具备下面的四个特征:

1、对财富的极度渴望;

2、永不停止地思考事物本源;

3、不辞辛苦地亲手查找、验证和尝试;

4、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宏观政治、经济周期和行业兴衰有深刻的认知,对人性和博弈有理解。

这四个条件的要求非常高,达不到的人,不应该选择以投资为业。其实投资的隐性门槛是极高的,一堆绝顶聪明而且变态勤奋的人在里面,我们凭什么战胜他们?只能是所有的知识都弄懂,比聪明人更聪明,比勤奋的人更勤奋,才有可能啊。

如果只是业余投资,那要么识人,选择好的基金经理和投顾打理,要么认死理,跟着几个好策略做到底,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每个人都会面临终极审判,我设想当我离世了去见上帝,上帝问我:“你为啥选了投资这条路?你活一辈子有什么价值?”

我会说:“我选择成为一名投资者,因为我很擅长,很喜欢。投资给我带来了财富,让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我秉持分享的理念,把自己的投资经验做了传播,帮助他人也增长了财富。

投资哲学

每个人入市,总归相信一些真理,来指导自己的操作。就我个人来说,我相信五条真理:1、万物皆有周期;2、价值一定会被发现;3、流动性带来溢价;4、风险才有收益;5、穿帮不可避免。

1、万物皆有周期

农产品以年为周期(蛛网周期),工商存货以2~4年为周期(基钦周期),设备投资以6~10年为周期(朱格拉周期),房地产以20~40年为周期(库兹涅茨周期)。据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的数据,20世纪以来美国一共有22次经济衰退,即美国经济以6年为一个周期。中国历代王朝更迭,大的王朝以200~300年为一个周期。

关于周期最经典的理论是《易经》,乾卦卦辞是这样说的: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非常优美的用词,被金庸先生在《射雕》里用了。

一般认为中国股市是7年一个周期,这是07年和14年两个大牛市的时间间隔,新一代韭菜的生长也需要7年吧,那下一个牛市是不是2021年?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一个财主花了一百两银子请先生为儿子开蒙,第一天先生教了个“一”字,第二天教了个“二”字,财主寻思一字就是一横,二字就是两横,是不是三字就是三横?第三天先生果然教了个三字,财主大怒,原来写字这么简单,先生收这么多钱真是岂有此理!立刻给儿子退学,其后让儿子给朋友写信,却看见儿子没有动笔,拿把梳子在纸上描呢,儿子苦着脸道:“对方姓万,我都写了三张纸了,第一个字还没写完呢...”

预测下一个大牛市是2021年的,就是犯了机械教条主义的错误,周期律的精华不是用来精确预测时间的,而是一种哲学理念,阐述了一个否极泰来、盛极而衰的客观规律。

周期律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哲学,我强烈地反对机械的价值投资者的观点:“满仓轮动”、“别管大盘,永远持有好企业,长期带来丰厚的回报”,这是一碗大大的鸡汤,讲这些话的人,市场会教育他们做人。

周期律在关键时刻,会成为投资者最后的信仰。2018年10月上证2450点时我满仓抄底,拿到2019年4月3200多点,收益丰厚。2450点那是股市最黑暗的时候啊,收盘下来都没有人谈股市,恐慌到了鸦雀无声的程度,我有6成的底仓,损失也不小,但还是果断打了满仓,这是考验信仰的时刻,我坚信:“熊市一定会过去的,牛市一定会到来的,周而复始,是资本市场的铁律!”

2、价值一定会被发现

股价低估了,一定会估值回归,企业挣钱了,股价最终会上涨,这条哲学是价值投资的基本逻辑。

价值投资流派产生了最多的大师,这条路是投资界最宽阔、最笔直的路,就是武林中最正宗的功夫。我认为价值投资最大的好处是方法论不会过时,越老功夫越厉害,巴菲特能在5分钟内判断一家企业的价值,这是他几十年投资下来积累了一把估值的尺,谁值钱谁不值钱量得清清楚楚。而有些其他的方法就容易失效,比如监管层出台政策让分级基金退出,我们好不容易练成的分级基金的套利、轮动等策略就失效了。

但价值投资太难了!我认为是所有投资方法中最难的,要弄懂一门门生意,谈何容易!很多大佬终其一生都在研究企业价值。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价值投资有四大门槛:阅读财报的门槛、排雷的门槛、预测大盘走势的门槛、理解资金博弈的门槛,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后两个也是价投的门槛,是的,大盘走势和资金博弈是个股短期走势的主导因素,如果没有建立对这两个因素的认知,当个股走势与自己判断不相符的时候,很容易情绪失控,否定价投逻辑。

阅读财报和排雷是门苦功夫,但我信奉“做难事必有所得”,我决定啃下来,这两年读了很多财报,受益巨大,我开始建立自己对于企业估值的尺子,虽然现在还做不到5分钟判断价值,但已经可以做到5分钟排除问题企业,我在个股上没有踩过雷。

3、流动性带来溢价

A股交投活跃,溢价高,很多企业从海外私有化回来上市,圈的钱比美国比香港高了好多倍,这就是流动性带来的溢价,我们要理解这个事情。

很多人喜欢B股和港股,估值低,这可能掉入了低估值陷阱,B股港股与A股存在折价,但只要流动性没有改善,折价可能会一直也不会收敛,所以,选择B股和港股,未必能获得比A股更高的收益。

2018年A股全年大跌,与金融去杠杆有直接关系,流动性收缩带来估值下移,很多人已经深刻地领教到了。从2018年2月开始,一连串的清资管、破刚兑、去货币化棚改,展示了强硬的去杠杆姿态,市场也从3500点一路下行。我想起了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师王成和韦笑的大作《策略投资》中讲的影响股价有三个因素:业绩、估值和流动性,意识到了流动性风险,在3200点时把仓位降到了2成,躲过了全年的大部分跌幅。《策略投资》是一部很棒的著作,代表了机构投资者的水平,建议投资者去研读一下。

4、风险才有收益

自从徐大为出版了《低风险投资之路》后,低风险投资的概念就盛行起来。我按照《低风险投资之路》里介绍的套路尝试了很多次,却基本没有挣钱。我意识到,如果有一个挣钱的好机会,风险又低,长时间不被人发现,是不现实的。我更进一步地认为,所有品种,如果风险一致,收益也应该差不多,这个观点是得到有效市场理论支持的。

市场长期是有效的,短期却是无效的,有人不断寻找不同市场定价时间差和对规则认知不一致造成的短暂机会,这构成了套利的理论基础。但套利的问题是一旦公开立刻失效,没有一种套利法是持久的。

我是另一个思路:要想追求更高的收益,得主动去追求风险。有风险,才有好价格,然后才有好收益。风险其实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关键在于风险的评估,在一片唱衰声中,评估出风险其实没那么大,然后就有了高额的收益,这是我认为的低风险投资的真谛。

5、穿帮不可避免

黑天鹅一定会发生,市场一定会崩溃,再好的投资体系,一定会有穿帮的一天。海龟交易法的投资大师丹尼斯,长期资产管理公司(LT­CM)的两位诺贝尔奖创始人,最后都穿帮了,我们普通投资者,又怎么能躲得过黑天鹅呢?

穿帮不可避免,万一的事情其实必会发生,这是风控的底层逻辑。既要仰望璀璨的星空,也要注意脚下的无底深渊,永远都把风险摆在第一位,通过分仓、对冲、测量市场温度等一系列原则手段降低风险,即便遭遇穿帮,也不受重创。投资是一场长跑,有一句话叫做“坚持投资三十年的,必成巨富!” 我们只要在市场上活着,活得够久,就一定会成为巨富。

科学思维

中国人其实特别缺乏科学思维,我们虽然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但只产生了技术,没有产生科学,我们古人的思维是不科学的。科学思维讲究逻辑,讲究量化,讲究验证,资本市场如此复杂,不采用科学思维,投资者是找不到投资真理的。我认为,一名合格投资者应该具备如下几种思维:

1、归纳思维

每个人都会归纳,归纳股市规律,归纳别人的盈利套路。归纳是研究股市的基础,每天都应该归纳,然后寻求论证。自己归纳的,和别人灌输的,是不一样的,自己归纳的,未必是真理,但别人灌输的,100%不是真理,因为市场上的规律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啊,把别人的结论拿过来,不知其条件,一定会用错。比如著名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前提条件是对市场的准确估值,没有这个条件,讲什么贪婪与恐惧,都是抓瞎。归纳的代表作,可以看一下集思录创始人天书的名篇《投资盈/亏的几个来源:利息、折价、波动和未来》,堪称经典。

我以前做研究的时候,归纳了很多规律,比如“个股与大盘的相关性是95%”、“银行股估值与其长期ROE相当”,等等,其中自然是错误一大堆,但归纳得多了,连续十年下来,就会慢慢逼近真理,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2、验证思维

归纳的结论都要经过验证,才能成为真理。其实一切结论都要验证,不管这个结论是巴菲特、索罗斯还是段永平下的,无论哪个大牛说的都要验证。

遗憾的是中国文化特别缺乏验证基因,比如中医、气功之流,有效无效别吹牛,做个双盲验证一下呀,有效的就留下,无效的就舍弃,多么简单的事情!不能验证,假的排除不了,就没有进步,所以中医一直停留在巫医的水平。

投资也一定要验证。国内20多年的K线,美国上百年的K线,做个回测,一切清清楚楚,原形毕露。比如经常有人在讨论缠论,我寻思这有啥好讨论的,自己做个回测不就清楚了吗?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要验证“趋势”,马上就碰到问题了,什么叫趋势?如何量化它?是一浪高过一浪呢,还是20日线上穿60日线呢,还是MA­CD绿柱变短红柱变长呢?一定要量化出来,然后拿到K线图上做回测,回测结果出来,我们才能知道,趋势到底有没有效,按趋势操作能取得多少收益。

我曾经对各种技术指标做过很长时间的回测,大概有8个月时间,每天晚上手工回测。那时还没有果仁网等专业回测网站,我是打开K线图,任选一个时间点,把后面的K线遮住,然后一天天放出来,验证了各种均线、MA­CD、布林线、波浪的收益率,最后完成了那篇《根据技术指标炒股,将获得股市平均收益》,这个结论对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我知道了整个技术派的收益率,再也不会被满嘴K线的人忽悠,我看穿了他们;我知道验证回测的方法论是可行而且是必须的,最终一定能找到赚钱的套路。

我认为,能够做验证的,心中不会迷惘,从此脱离了赔钱的苦海。

3、根因思维

股市那些规律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思维能够达到这个层次的人,那就是掌握了股市真理,多半是挣钱的。比如,美国股市中国股市都是以8~9%的增长往上走,背后的原因是两国经济的增长;“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背后的原因是横盘久了,离8~9%增长线的乖离率越来越大,有价值回归的力量。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硕士是金融学,都需要研究学习高等数学,数学是最讲究根思维析的。比如几何学几百条定理,都是由5条公理推出来的,这5条公理不能证明,只能假设它们正确,忽然有一天一个叫黎曼的家伙说第5条平行公理不一定对,比如一条直线在二维空间是直的,在三维空间(如球面)就可能是弯的,于是平行线也可能相交,于是整个几何学的体系都被颠覆了,派生出了黎曼几何。我的数学知识已经全忘光了,连个积分都积不出来了,但根因分析这个思维训练深入我的骨髓,让我受益匪浅,当然,在投资领域也是如此。

4、预见思维

做投资的要能预见一些事情发生,然后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有预见思维的人的操作,在外人看来往往都是神来之笔,用逻辑解释不了,称他们为天才。我不认为他们是天才,但他们确实是有大智慧的人。一般有两种层面的预见:

一种是基于哲学层面的周期律做出的判断。跌到一片黑暗了,预见有一波反弹,涨到一片喧嚣,预见会有崩盘。我们张嘴说说这些道理好像很容易,觉得理所当然,当我们重金投进去,亏得面色如土,听到铺天盖地的负面言论,还能冷静地预见到否极泰来、盛极而衰,这样的人其实不多。2018年9月我在集思录上发帖《有奖征集低估到令人发指的标的》,预见到了证券etf(512880)的翻倍:1、历史最低估值,向下还有多少空间,10%? 2、A股33家券商股,上半年全部盈利;3、券商从高点下来平均跌到1/4,如果牛市来了,为什么不能涨4倍呢?实际的结果,是证券etf在其后半年实现了翻倍。

另一种是基于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刻理解做出的判断。比如很多人前些年对房地产都出现了误判,从租售比、M2增量等多方面都得出了房价要大跌的结论,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蠢材。但是如果理解两税制,理解地方有事权、没财权的格局,就知道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补充财政收入的愿望是不可遏制的。在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中,地方不一定输,房价不一定跌,其实是可以预见的。

5、博弈思维

股市难就难在博弈,我反对纯粹的价值投资者的观点,“你外出遛狗,狗有时跑在前面,有时跑在后面;你拴狗的绳子也有时长,有时短,但无论如何,狗最终会跑回你身边。”这类思维视对手盘如无物,一个票拿上两三年,或者眼睁睁地看着账户缩水而巍然不动,实非我等凡人所能为。

我认为对手盘不能无视,当我们做某个投资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对手盘的角度来思考,如果反方也能讲出几条道理来,那就要小心了。正确的投资决策,一定是清楚地知道对手在犯错!

2019年4月A股从3288点下来的这波调整,我提前做了大砍仓,砍到1/3仓,回调时减轻了损失,主要还是做了博弈思维。我看到大白马这波行情涨了60~90%,产生了警惕,忽然想到如果鸡犬升天的牛三阶段不成立,那对于对手盘,3288就是出货的好位置。银行股还在低位,国家还在减税,牛三也许能来,但短线博弈却该出掉,我是该听价值的声音持股不动呢?还是该听博弈的声音赶紧减仓呢?纠结的结果是我无法接受市值大幅回撤,只能砍仓,躲过了一波20%左右的跌幅。

战略原则

战略原则是投资活动中的共性的、重大的问题,包括时机选择、资产配置、如何管控风险、如何确定收益率等等。我们投资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只要遵守了投资原则,就不会有大的损失,财富就会稳定增长。可以说,懂这些原则的,投资就开始入门了。

1、时机选择--抄大底、逃大顶

既然有周期,那么择时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有人说,择时无用,长期持有茅台、格力电器恒瑞医药海天味业这样的蓝筹白马,享受企业价值成长,几年翻了十几倍,根本不用择时。这是一碗毒鸡汤!我承认找到这样的大牛股的收益极为可观,用不着择时,但找到这样的股票有多难?谁就能保证自己持有的蓝筹白马,是茅台恒瑞医药,而不是康美乐视?谁又能保证,我现在再买茅台恒瑞医药,未来还能收益十几倍?很多机构那么强大的投研力量,多年了也未必能找到几只十倍大牛股,凭什么我们小散单枪匹马就能找到?

不站在机构的位置上思考问题,牢记自己是一个散户,牢记自己是一个弱者,假设自己只能抓住那些平庸的股票的阶段性机会,就会有机会遍地、海阔天空的感觉。

“三个知道”中,知道底是必须的,只选那些可以判断出底部的票,快到底部了,进去,判断出顶部或者收益满足了,兑现。赚钱,就是这么简单。

2、资产配置--大类资产轮动

每年开年,我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年最大的机会在哪个方向?这是投资方向问题。有一张很经典的大类资产历年收益表,可以有很多启示。

我们可以归纳出两个结论:

一、各个大类资产的收益率排名是均匀的,不存在长期冠军,说明大类资产轮动是必须的,死拿着不动是不可取的;

二、如果有某一类资产连续几年居顶或者垫底,那未来一两年很可能反转,比如原油14~15年连续两年垫底,16年就有53.72%的高收益;又比如创业板13~15年连续三年高收益,然后16~18年连续三年垫底,那19年会不会翻身?我大胆猜测19年创业板是高收益。

当然,只从量化角度来轮动,是不够的,比如选两年收益垫底的,如果第三年继续垫底怎么办?如果选三年收益垫底的,那等不到的话岂不要错失建仓机会?各个大类资产的周期都有内因,我们还是要找到这些内因,才能做出科学决策。2018年1月中国十年期国债(简称十债)收益率达到了4%,按历史统计4%一般是顶部区域,那十债收益率接下来应该是大概率下行,我知道有几位高手此时满仓长久期国债如019547,躺赚了15%的收益,在2018年股市单边下跌的一片哀嚎声中,是极为耀眼的成就。

3、风险控制--分仓与排雷

风险控制是个关键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风控的目标,第一是任何情况下也不穿帮,第二是让自己情绪稳定,夜夜安睡。

风控理论有厚厚的一大摞书籍介绍,我就不重复了,我介绍自己的具体的风控方法,估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大同小异:

一是分仓。我把总仓位分成若干个仓,权益类是进攻部队,债类是防守部队,货基是后备部队,还有一个小仓做杠杆和博弈,是特种部队。各仓位之间降低相关性和联动性,避免所有品种同时下行的系统性风险。

二是每个仓根据自己的把握设置仓位。对于权益类,如果对一只股票感兴趣了,我一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个1~2%,有压力才会认真研究,这是观察仓;研究透彻了知道是机会了,一般买4~5%,这叫建仓;长期跟踪,把握极大,就买到10%,这叫满仓,任何一只股票的仓位上限就是总仓位的10%,这是刚性原则。

排雷是风控中不可回避的问题,A股造假太严重了!估计一半以上的股票都有财务问题,因为这是制度缺陷啊,会计师事务所是上市公司聘请的,如果不串谋造假,就被上市公司踢开了,会计师事务所是上市公司的客户,起不到看门人的作用。管理层对于造假的处罚也是够荒谬的,顶格罚款才60万,这么轻的罚款,老板不造假岂不是智商欠缺?

排雷是要修炼的,一是从财报里找应收账款、存货、大存大贷、毛利率、现金流与利润匹配等指标的异常情况,其实交易所对企业的问询函特别专业,可以学到很专业的排雷技巧;二是从网上找质疑帖子,我遵循“有疑必假”的原则,只要有人质疑,就无条件排除,因为这些年只要被质疑有假的,最后就是造假!

4、预期管理--到期收益率

预期管理和到期收益率的概念,是从债券来的。债券的特征是终点确定,在未来某一个时间点我会拿到多少钱,清清楚楚。如果债券价格下跌,那到期收益率就会提升,债券价格上涨,到期收益率就会下降。于是,不同债券的价值,用这一个参数就可以放到一起进行比较了,这叫归一法比较。

我特别认同到期收益率这个概念,做股票也应当引入这个概念,把不确定的东西确定化:

一、把一只股票的未来状况清晰地描述出来,在某一个时点会达到什么价位,从此持仓不再迷惘;

二、当期股价偏离了到期收益率,则构成了低估/高估,这成为仓位管理的基础;

三、把所有股票的价值归一到同一把尺子来比较,从此知道股票的好坏。

彼得林奇对股票做了六种分类: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隐蔽资产型,其实说的就是两个字:“预期”,不同预期的股票,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做后备,有的做先锋,有的打埋伏,有的搞奇袭。

如果未来我儿子走上投资之路,我会建议他从债券做起,建立到期收益率的概念,然后才做股票,这样的人是几乎不可能亏损的。长期经过预期管理训练的人,下手之时就知道最终能取得多少收益,解决了目标问题,才能解决持股问题。

5、确定机会上杠杆--无杠杆,不巨富

如果说投资有一颗皇冠上的明珠,那就是杠杆。金融就是杠杆的游戏,银行、保险、房地产,都是高杠杆。无杠杆,不巨富。

投资有四个阶段:看对、做对、重仓做对、杠杆做对,每两个阶段之间都有巨大的鸿沟。做投资不能排斥杠杆,平时管理好杠杆,熟练使用各个杠杆工具,融资、分级B、股指期货、期权等等,控制风险,用分红覆盖利息。当水平提升了,当确定性机会出现的时候,勇于上杠杆,一把就博个财务自由。但投资四个阶段是不能跳跃的,没有经历过重仓满仓做对的人去博杠杆,多半是死无葬身之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6、不停试错--干点疯狂的事情

市场永远在变化,过去很赚钱的招数未来很可能失效,比如分级基金折溢价套利、小市值轮动等等,现在都失效了。投资不能固守能力圈,要有一个小仓位,不断尝试新思路,拓展能力圈。

我有一个3%的小仓位,专门用来试错,干很疯狂的事情,撬板,追风等等,从资金的立场理解博弈,这对于全面认知市场,拓展能力圈,有很大帮助。

战术套路

战术套路就是各人挣钱的具体招式,这真是千人千法,各有绝招。如果分类的话,大概可以分为:基本面投资、量化投资、规则投资、博弈投资等四个大类。

基本面投资,应该就是大家说的价值投资,计算企业未来的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基本面数据,判断估值来投资。套路有低估、成长、周期、固收(算是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吧)等。

量化投资,是根据各种指标数据,用预设的策略,机械化程序化投资。套路有K线形态、筹码分布、轮动、定投等。量化投资是最容易研究的套路,全部可以用回测来验证,所以量化投资在投入之前就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收益了。K线形态是最主要的套路,波浪理论、缠论、趋势等,都是K线形态的具体套路,鹿希武的《趋势交易法》是介绍趋势的经典书籍。我其实清楚地知道一般人用K线形态只能取得市场平均收益,但熟悉K线形态还是很有好处的,可以知道市场上最大规模的那群人的想法。

规则投资,是利用对市场规则的认知盲点和资金短期错配来投资,套路有套利、打新、重组、转债的下修强赎等,其中套利是最主要的一个大类,套利的方法有几百种,徐大为的《低风险投资之路》是介绍套利方法的经典书籍。套利的问题是一旦公开立刻失效,《低风险投资之路》出版后,书里的套利法就全部失效,就像魔术揭秘一样。所以套利法需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套利机会。

博弈投资,是资金方用筹码打心理战,赚对手盘的钱。套路有量价关系、撬板、打板、追风等。以前中国股市流行的坐庄、涨停敢死队等都是博弈投资,不过现在市场容量越来越大,据我观察,从熔断救市到2018年2月有国家队的痕迹,新主席上台后游资在个别股有操盘的痕迹,其他时候庄家已经式微,越来越难以掀起什么风浪了。

我不准备介绍很多套路,一是因为千人千法,各有绝招,我对于低估和成长的理解相对深刻,所以本文也只介绍低估和成长;二是我认为战术套路并没多少重要,整个投资体系、思想、原则才是更重要的,有了投资体系,我可以把大部分套路都研究出来,比如K线形态,别人只能取得平均收益,但我做K线应该可以超过平均收益。又比如打板,打板是死亡率最高的套路,有一个指数叫“昨曾涨停”(代码880847,注意不是昨日涨停880863),十年时间从1000点跌到10点,说明打板的人十年下来资产只剩下1/100了,但如果我去打板,有信心做到盈利,因为我有体系,有科学思维,我能把其中的门道研究出来。

我建议投资者把每一种听到的套路都做一下尝试,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几种套路精心修炼,直到大成。不需要多,一般只要练成2~3个绝招,就可以轻松收获年化20%的收益了。

低估和成长

关于低估和成长,我回答几个问题吧。

1、我为什么选择低估和成长?

首先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因为我是学数学统计的,统计是计算低估时主要的方法,又因为我是研究企业战略的,对企业商业逻辑、长期竞争力比较了解,能判断企业成长性,因此,选低估和成长,我比一般投资者稍微多一点点比较优势。其次是时效性的问题,基于基本面的套路是一直有效的,而其他三类套路则有时效性,基于量化的套路会被机器人和程序单替代,基于规则的套路面临规则随时改变的困扰,基于博弈的套路则取决于市场狂热阶段的出现。靠低估和成长,我可以一辈子有饭吃。

2、低估重要还是成长重要?

我认为低估更重要。低估是现状,成长是未来,现状是确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低估的兑现期是3~6个月,成长的兑现期是1~2年,一个票要拿1年以上还是挺难的,期间要抵御各种恐慌消息。

3、做低估和成长收益率怎么样?

我是职业抄底员,大部分收益都是做低估而来,每年至少抓到一次低估机会,平均每只20%收益,3个月拿到,十多年来只失误过一次,非常有把握。成长多年来只抓到两只,每只100%收益,成长的收益比低估高一个数量级,非常可观,但确实很有难度,需要极高的商业洞察力和综合素质。不管怎样,一个有追求的投资者,一定会孜孜不倦地追求成长收益,这是最高投资能力的体现。

4、低估的原理和案例

低估的原理是底线思维,判断出一个票的极限最低价格,误差要达到+-10%内。显然,准确判断极限价格,需要数学统计和对行业的深刻判断。但要注意低估的价值回归周期是3~6个月,一个票如果持续低估6个月以上还不回血,就要考虑退出了。比如银行股低估好多年了,同业负债、不良和拨备,这些沟沟道道很可能有我们不知道的风险。

2016年初,国际原油狂跌,跌破40美元,我就在琢磨抄底油气。按统计结果,2004年以来,只有2008年国际油价短暂跌破40美元,从统计上油价已经进入低估区间。首先要搞清楚原油下跌的原因,有两个原因,一是沙特降价,要打垮美国页岩油产业,二是新能源车纷纷上马,大家说以后汽车不烧油了。我找美国搞油气期货的同学问到页岩油的成本大概在50美金,30美金肯定亏损,但页岩油企业复产也很容易。另外关于新能源车,我去车企做过调研,深知新能源车电池昂贵,要靠国家补贴,新能源车从全成本核算下来是不合算的,替代石油是不现实的。我心里就有了底,沙特和美国的博弈一定会结束,油价一定会反弹,反弹的极限位置应该就是页岩油的成本线即50美金左右。

于是我从原油33美元开始网格国泰商品,越跌越买,但是最低27美元没有抄到,因为那时正是过年的时候,国内不交易。后来半年时间原油就回到48的位置,我清仓获利了结。当然我选的标的不太好,国泰商品持有的是原油期货,有移仓损失,原油价格反弹了50%,国泰商品只反弹了35%,如果选择华宝油气,就能把这50%涨幅全部吃下来。但我并不遗憾,买油气这个战略选择是对的,具体买国泰商品还是华宝油气这个战术选择是错的,战略远比战术重要。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是说跌破历史极值就算低估,还是要计算背后的价值锚定。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是最近(2019年9月)华宝油气跌到了0.4以下,那是比2016年1月国际油价27美元还低的位置啊,历史最低价格!我没敢抄底华宝油气,一直以来我对华宝油气的价格有一个计算模型:华宝=美油*70%+道指*20%+美元汇率*10%,2019年这个公式忽然失效了,油价涨华宝跌,道指涨华宝也跌,华宝的价格已经失去锚点,无法评估了。油价还在50美元,华宝已经跌到历史极值,如果油价跌回27美元,华宝将何去何从?

5、成长的原理和案例

成长的原理是从商业逻辑的角度判断企业在变好,做成长一般有四个原则:

1)业绩可计算原则,变好的程度不能是定性的,一定要量化,比如“市场持续扩大”的说法是不合格的,要说“市场扩大到哪些哪些地区,导致明年销量上升30%”。业绩可计算原则在做成长股时特别重要,我自己的标准是要求计算出标的股票的业绩至少增长20%以上。

2)业绩可持续原则,即要把成长的原因找到,并且这个原因是可持续的,不能是短期事件造成。

3)护城河原则,即商业模式门槛高,竞争对手难以进入,有护城河,也就是邱国鹭说的,有定价权,是一门好生意。

4)消费品原则,一般地说,做消费品的市场是没有上限的,又有定价权,做工业品的受制于上下游,市场有限,难有定价权。

我抓到的一只成长股是欧普康视,那是我儿子近视加深,听朋友介绍去配硬性角膜镜(即OK镜),OK镜的好处是延缓近视加深,晚上戴白天摘。中国畸形的教育制度,造成了近视大国,那时我儿子读初二,班上已经2/3近视了,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配镜我花了9000多元,回来我就找资料,小小一片树脂镜片,成本也不过100多元吧,卖了9000多,毛利比茅台还高啊!后面还有定期检查和配药,消费多多。标的物我找到是欧普康视,在国内暂时还没有竞争对手,算下来这家企业的利润年增40%大概没有问题。我买了赚了一倍走了,这是我在单个标的上赚得最多的一次,也是我最遗憾的一次,因为我没有想到的是,2019年欧普康视居然涨了3倍!当时我买的时候PE42倍,现在PE已经90倍了,让我瞠目结舌!我生性谨慎,注定是拿不到泡沫段收益的。(在这里我不是要推荐欧普康视,相反,我永远都不会碰PE90的票)

【总结】

很多人总想找圣杯,即找到一种低风险、高收益的套路,然后轻松挣钱。这是不可能的。以前很多优秀的策略,如封闭基金、正回购+可转债、最小市值轮动、分级基金折溢价套利等,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相继失效,投资不存在圣杯。

写完本文,我正好读了霍华德马克思的《投资最重要的事》,我吃惊地发现,本文与大师考虑的投资最重要的21个问题,如价值、风险、周期、低估、预期等,有相当观点是类似的,这让我欣慰不已。巴菲特也说:“人们想要在一生中获得投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和机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思考框架作为决策的基础,并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资本市场,为什么一旦真正品尝过挣钱的滋味,就会持续不断地挣钱?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从此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我们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坚持了一些正确的理念,从而能判断对错,持续发掘出有效的策略,新招不断,才能挣钱。因此,正确的思维模式和完整的投资体系,就是投资最重要的事。

有人总结的名句“股债平衡兼套利,低估分散不精研”,朗朗上口,又深得投资的精髓,我也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投资体系的精华吧:

周期预见大轮动,低估成长小风投。

即周期的哲学,预见的思维,大类资产轮动的原则,低估和成长为主的套路,加一个小仓位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