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2016年的春晚,540台Alpha 1S机器人共同起舞的震撼景象,让优必选这家公司“冲向巅峰”,也开启了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新浪潮。

时隔多年,优必选吹响号角,向“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发起冲击。

虽身在“长坡厚雪”赛道,但仍面临着成长周期较长,投入较大,商业化落地难等问题,酷炫的科技外壳下是整个行业难以盈利的现实。

教育业务“不够硬”,新领域应用“不争气”

优必选成立于2012年,目前已经形成面向企业的教育、物流、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以及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设备为核心的主营业务。

细看下可以看出,优必选正利用已有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及认知基础,搭建透过机器人“产品”提供“解决方案服务”的整合运营模式,这也被其称作Raas(机器人即服务)市场。

在招股书中优必选将“机器人成就梦想”作为企业最终愿景及使命,可见其决心。只是,决心归于勇气,但现实中的经营情况、软硬实力,优必选距离“梦想”实现仍十分遥远。

以优必选营收占比超6成的“教育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业务为例,目标客户不仅需要为机器人本身付费,还会对机器人所搭载的AI智慧教育平台付费。

《全球财说》浏览优必选京东官方旗舰店显示,其教育类智能机器人定价均超过2000元,其中AI编程教学以及阅读绘本的悟空智能机器人正在做促销活动,2499元立减1400元,到手价为999元,而另一款四肢更为灵活的Alpha Ebot优惠售价则为2499元。值得注意的是,Alpha Ebot在2019年时的售价接近4000元,产品售价可谓是节节下滑。

在5000余条的评论中,消费者表示“比智能音箱来的生动很多”、“是孩子不错的玩伴”、“可以通过编程实现新的功能和动作”,但是也有不少评价称“无法做到宣传的海量识物”、“反应迟钝”、“费电”以及“价格下降过快”等,同时也有视频表示定价较高、四肢灵活的Alpha Ebot只能斜着走路,客服却表示是正常情况。

据资料显示,以教育机器人产品“Alpha Mini悟空”为例,搭载有AI编程、明星课堂、智能相机、监控、物体识别等多种功能,实现“教育+娱乐”。

目前,优必选教育产品分为面向K-12学生的基础教育,和面向高等职业及大学生的高职校教育,都是以教学机器人为载体,配合机器人教材、编程软件等,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相结合,同时根据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不同场景,推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优必选官网显示,上述应用于教育类的产品定位为消费级机器人,同时在AI教育方面设立AI通识课程、AI拓展课程和AI探究课程的课程体系,并拓展了活动竞赛、空间建设等发展路径。

换言之,虽然投身于AI教育及推广,是相关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主要以消费级教育机器人,甚至是“唱跳选手”早教机器人作为收入主要来源,多少有些名不副实。

同时,独占大头的教育业务的客单价并不高,售价区间只有3000元-10000元之间,远低于目前的其他业务。这也致使报告期内优必选的业绩增速较缓,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优必选分别实现营收7.40亿元、8.17亿元及5.29亿元。

除此之外,优必选在2020年起开始布局物流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物流公司等企业提供服务。不过其营收占比由2020年的1.7%增长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9.6%,目前对公司整体业绩帮助并不大。

赛道“长坡厚雪”,商业化“遥遥无期”

实际上,人形机器人算是机器人领域里较早提出,但很难得到突破的方向之一。

对人形机器人研发的探索最早要追溯到日本早稻田大学面世于1973年的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WABOT-1,距今年正好50年。

时经数十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缓慢,但这一畅想早在许多经典科幻电影中得以实现。

从早期的《星际穿越》、《机器人瓦力》到后期的《人工智能》、《银翼杀手2046》,机器人的形象逐步真人化,并能模拟人类的动作、表情甚至具有人类的情绪和情感。

“类人形”已然成为机器人制造的终极目标。从商业的角度来讲,人形机器人也是各个科技企业重点押注方向。而这条“长坡厚雪”的赛道,自然会引来一些“滚雪球能手”,比如波士顿动力、特斯拉、福特、小米、戴森这样的实力派。

目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收获关注度最高的“玩家”当属现代汽车公司旗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最初为美国陆军提供机器人的研究制造服务。

早在2009年波士顿动力便开始研制人形机器人“Atlas”,在2013年正式亮相时“Atlas”已基本具备在艰苦条件下行走的能力。经过几次迭代后,“Atlas”已可以做到成快速小跑、三级跳、后空翻和空中体操等一些列复杂动作。

相较于特斯拉于2022年10月最终亮相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行动缓慢、裸露电线,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显然要突出许多。

可即便是这个拥有美国军方背景的企业,最终仍沦落至多次“改嫁”的命运。2013年12月,波士顿动力公司被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购,后于2017年6月被日本微软收购,最终于2022年12月成为韩国现代汽车的囊中之物。

说到底,还是因人形机器人处于发展阶段,核心技术发展不成熟、维护成本高昂等因素,无不阻碍着企业商业化的落实。

因此高额的生产成本及研发费用便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一个主要准入壁垒。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优必选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29亿元、5.17亿元、3.25亿元,分别占相应期间总收入的57.9%、63.3%、61.4%。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共736人。

持续大额的研发投入,致使优必选短期内都很难实现盈利。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优必选分别实现营收7.40亿元、8.17亿元及5.29亿元;连续亏损分别为7.07亿元、9.18亿元及7.78亿元,不到三年的时间累计亏损超24亿元。

但对于企业战略来讲,除了需要考虑公司研发前期高额的成本投入,针对后期产品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降低制造成本同样成为各大机器人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此前优必选曾公开表示,旗下真人尺寸机器人“Walker”是目前全球公开可知的唯一量产交付的人形机器人。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更新迭代,“Walker”系列不断优化升级,已经具备了上楼梯、下斜坡、下象棋、视觉定位导航、快速行走等功能。

2022年10月,“Walker”作为中国硬科技的代表,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担任“智能导览讲解员”,被认为是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一大标志性事件之一。

可以落地量产,是优必选对于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最为强调的一点,毕竟波士顿动力Atlas虽然具备更高科技,但量产仍难以企及。

但现实是,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优必选仅售出1台真人尺寸的人形机器人Walker-2用于教育,2022年前9个月售出2台Walker-X用于通用商业目的。

由此可见,目前人形机器人仍缺少大规模应用的场景,一是可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仍无法代替人类完成基本工作,二是高额的制造成本让人望而却步。

虽然优必选表示,自己是全球首家将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低至10万美元以下的公司,但对于普通C端消费者来说,这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的“擎天柱”机器人直指痛点、走向明确,要在3-5年内实现量产并将价格控制在2万美元左右,能否实现还需拭目以待。

投资方“信心不足”,上市“急不可耐”

持续的亏损与现金流出,优必选亟待上市“输血”。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优必选经营活动所得负现金流量达到6.03亿元、6.81亿元及2.89亿元。而在B端需求快速迭代、技术仍早期的当下,高支出还会不断地产生。

其实早在2019年,优必选便开启IPO冲刺,中间经历了更换辅导机构,以及从A股转道港股上市,足以见得其上市之迫切。

即便上市之路走得艰难,但受“独角兽”光环加持,成立以来优必选并不缺资本的青睐,其中不乏腾讯、启明创投、工商银行、鼎晖投资、科大讯飞、民生证券等多家知名企业及机构的身影。

其中,比亚迪联合创始人、正轩投资董事长夏佐全以天使投资人身份投资优必选,至今仍是公司主要股东及董事,持股5.78%,是优必选第二大个人股东。

另外,腾讯间接持股合计6.48%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除投资外,腾讯控股还曾与优必选科技在产品层面展开深入合作。

根据招股文件,优必选于2022年11月完成最后一轮增资,每股成本为78.88元,投后估值达到了312亿元。

从招股书的情况看,优必选持股成本的倍数级上涨是从2017年的B轮融资开始,而到了2020年的D轮融资,新进入机构的持股成本却和C轮相差无几。

值得注意的是,优必选的D轮融资共持续了两年,增资总数达6次。不免开始担忧,优必选迟迟不能盈利,背后投资方是否正在谋划“出走行动”?

正如文章开篇时提到,优必选将“机器人成就梦想”作为企业最终愿景及使命,优必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曾表示“想要未来,就不要怕做‘白日梦’,永远都不要拒绝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奇思妙想’,而是要去验证它、实践它”。

如此乐观、执着的创业及科研心态不容否认,只是现实残酷,作为希冀登上资本市场的高科技企业而言,空喊号子是无用的,先是要直面与全球领先企业的差距,二是要完善落地商业化的闭环。要不然,一切只能在梦中。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