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立国,脱虚向实,所以制造业的核心地位是不会变的,这也是A股当前最庞大的板块,对A股投资人也最为友善。中国制造从量变转向质变,过去我们经常说多少件衬衫换一架飞机,但我们现在也不再这么说了,因为我们有飞机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有两极:一极是性价比,不要小看性价比,我认为这是中国制造真正的优势,正是供应链的强大提高了中国制造的性价比,正是因为性价比高,很多中国产业才能后来居上。另一极是高端制造业,从低端走向高端的过程,从技术依赖走向技术自主的过程。

2023年的中国制造,我们也在想改变一些投资主题。主要原因是,有些产业虽然还有发展空间,但当前这些产业的红利期已经结束,从成长股转向成熟期价值股,从蓝海转向红海。若找不到新的业绩增长点,我们觉得未来他们的处境会比较困难。又或者因为劳动力成本提高,2023年我们更倾向于具备一定技术壁垒的领域,比如有人会说,2023年财政继续加力,可能带动基建和房地产,我知道2023年房地产不差,但对其依然提不起精神,原因是这些产业过度依赖靠天吃饭的宿命,好一年差几年,且未来发展空间并不大。

飞机制造业

飞机制造业很好理解,主要是C919上线了,这是个数万亿的新兴产业,这个产业以前我们是很少参与,因为那时候C919的成功还有不确定性,如今有了国产大飞机,未来飞机制造能采购国产的一定会选择国产。这就使得飞机制造业成为一个具备非常大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

我认为不能低估中国产业政策的力量,诸如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为我们投资人在过去数年创造了巨大财富,而当前,C919这个大飞机产业同样可以。

参考标的:

材料:中航高科(预浸料,尾翼优化)、光威复材(碳纤维)、广联航空(金属零部件)、南山铝业(板材)、北摩高科(刹车产品)、抚顺特钢(起落架)、博云新材(机轮刹车)、宝钛股份(钛材)、西部超导(高温合金)、钢研高纳(高温合金)、万泽股份(发动机合金叶片)、楚江新材(刹车预制件)。精简:中航高科光威复材、北摩高科、宝钛股份万泽股份

机体:中航沈飞(机身、尾翼、吊挂、舱门)、中航西飞(中央翼、外翼、襟翼等飞机翼为主)、中直股份(哈飞和昌飞,以机翼和起落架为主)、洪都航空(前机身,中后机身)、中航重机(锻件)。——精简:沈飞、西飞、中直。

机载设备:中航电子(航电系统)、中航机电(液压、燃油、环控、高升力系统)、中航光电(连接器)、四川九州(通话子系统)——精简:中航电子中航机电

动力系统:航发动力(发动机零部件)、航发控制(控制系统)、航发科技(发动机零部件)。——全部可以考虑。

以上参考标的还有一个成员没加入,那就是成飞集团基建借壳中航电测,龙头企业是很关键的,未来借壳成功,预期会有2000亿以上市值,虽然很庞大,但如果估值合理,成飞集团是C919和歼20研发关键企业,也是大飞机的龙头企业,投资人是有必要给予关注的。

另外,在四个领域里面,实际上个人比较看好动力系统和航电设备,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技术壁垒较高。

 

电机

新能源车是电机驱动的,所以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是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故而,我们有必要关注电机供应商,因为电机供应商是新能源汽车边上卖水的企业。

电机生产:精进电动、方正电机

电机设备商:豪森股份、克莱机电、巨一科技等。

比亚迪出了个仰望的车,而仰望有个原地掉头的功能,很酷炫,四个轮胎单独行动,原地头尾画圈。而这个效果实现主要是依靠轮边电机。轮边电机和轮毂电机的差别就一点,轮毂电机装载在轮毂里面,和轮毂一起是整套,而轮边电机是单独的,在轮毂边上通过电机和减速器来做驱动。当前轮边轮毂各有千秋,从发展趋势看,轮毂应该是最终方向。当然,面向未来的需求,我们一般是要求投资人保持关注。

关注标的:万安科技亚太股份、佳电股份、圣龙股份等。

 

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母机

工业机器人典型的就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其功能主要是替代人工,这不人口减少,需求可能增加。工业母机是机床,比如切削金属,压铸成型,就是工业母机,介于我国制造业发展,工业母机自主化,国产化是大方向。一台车要造好,既需要工业机器人也需要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是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

工业母机的核心是数控系统、驱动系统(电机)、传动系统(主轴)、刀具。这里数控系统方面,我国存在软肋,华中数控虽然有国产化替代的努力,但现阶段还没有看到成效,份额太小。主轴一直是我国的短板,但这几年在努力补齐短板。

参考标的:

整机厂:创世纪、科德数控、海天精工、国盛智科、浙海德曼等

数控系统:华中数控

主轴:昊志机电、国机精工(洛轴)。

刀具:欧科亿、华锐精密。

工业机器人绿的谐波、埃斯顿汇川技术


 

芯片半导体

芯片半导体是一个庞大的板块,板块逻辑也很好懂,万物智能互联下,我们要用芯片的地方一定是越来越多的,这是板块大逻辑。

另一个层面,对于芯片还有两种逻辑:一种逻辑认为国产化替代是机会,认为政策和国内需求会让芯片大发展,另一种逻辑则恰恰相反,认为国产没有机会,很多技术我们依然受制于人,且外部环境日趋严峻。

实际上,芯片半导体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成熟制程工艺,如今我们的标准是14纳米划断,以上的是成熟工艺,另一部分是先进制程工艺,比14纳米小的晶体管技术我们称为先进制程工艺。投资界比较认同的看法,成熟有机遇,先进有距离。短期先进制程我们是没办法攻克的,所以,比较现实的投资人应该关注成熟工艺应用。至于最近一段时间热门的芯粒,看看就好,想要通过封测,几个芯片组合叠加来获取性能,的确是一种性能达标的方式,但最根本的是单个芯片性能提升,是制程工艺的提升。因为你能组合,难道外国人就不能组合?这是个治标不治本的路子。当然,当我国高端芯片出现瓶颈,我们必然需要依赖Chiplet,但因为Chiplet放弃芯片制程追求,是得不偿失的。

投资人两种思路,如果你是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你选择成熟制程的芯片企业,从EDA、制造、设计、到封测,个人认为都有机会,但投资人必须关注标的的估值水平,不宜给予过高估值。

如果你关注未来,先进制程,那么建议关注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等领头羊,将目光放远。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2023年是芯片半导体的下行周期。一般芯片半导体的周期是4-5年,之前出现一轮芯片短缺,必然会激发产能爆发,所以2023年短期来看,芯片价格可能处在下跌态势。但这不改变芯片半导体产业的长期逻辑。也就是会有一段时间萧条期,但未来还是会好起来。

关注标的:

芯片材料:沪硅产业、立昂微、TCL中环、中晶科技、晶瑞电材、南光电、容大感光鼎龙股份江丰电子雅克科技上海新阳。(里面有部分是光伏硅材、硅片,2023年有价格波动,注意区分)

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盛美上海、上海微电子、华卓精科、华海清科、中电科等等(有多家没上市)。

EDA:华大九天、广立微、概伦电子、芯禾科技(未上市)。

制造(代工和IDM):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士兰微等。

模拟IC:卓胜微、唯捷创芯、闻泰科技圣邦股份、斯达半岛、士兰微等等。

数字IC(包括手机SOC):华为海思、紫光展锐、中科曙光、龙芯、复旦微、景嘉微、长江存储、兆易创新

封测(封测材料、封测设备、封测):深南电路兴森科技、上海睿励、上海精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等(其中若干有Chiplet概念)。

新能源汽车

今年,对锂电池车的观念可能产生了一些分歧,比如巴菲特在减持比亚迪,比如特斯拉股价大跌。欧美投资人是有一定逻辑在的,因为可能出现欧美经济衰退,需求不足的话,锂电池车可能遭遇寒冬。且需要注意,欧美虽然也有碳减排目标,但欧美新能源车的目标并不很高,或者换句话说,中国提前完成了2025年目标,新能源车占比超过30%。而欧美实际上这个目标设定在2030-2035年,也许欧美也能完成目标,只不过在达成速度上很慢。

海外对锂电池车有一轮悲观的看法,不过,我们不必对中国锂电池车的未来悲观。这就是分歧,华尔街看不懂中国,而中国利用锂电池车在汽车工业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锂电池车,我们不想谈太多标的。2022年我们其实讲的很全面,从上游钴镍锂,到中游电池,再到下游应用,介于2022年当前比较复杂的行业态势,我们对标的做了减法。

参考标的:

上游原材料:

钴镍:华友钴业格林美;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三元体前驱:中伟股份;六氟磷酸锂:多氟多天赐材料;溶剂:胜华新材。

中游锂电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下游应用:新能源车:比亚迪;充电站和换电站:特锐德、瀚川智能。

为什么要做减法?一旦新能源车销售占比超过30%,说明新能源车行业草莽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市场会有一定的竞争强度。这和过去白色家电类似,白色家电进入成熟期,实际上有些公司繁荣了很多年,比如美的、海尔、格力。在进入成熟期之后,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头部企业胜出,而不是长尾中小企业,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投资人关注龙头。另外,我们也看到有些地方企业和一些造车新势力展开合作,过去的合作可能是成功的,但未来则不一定,因为市场太过激烈,现在才进入市场的,我认为太迟了。


 

风光储

光伏今年偏向下游,上游硅材硅片价格有下降趋势,虽然这个趋势未来也是波动的,但和半导体芯片一样,的确是周期性的价格表现。所以重头可以放在下游,比如光伏电站、逆变器、光伏电池等等。所以我们给出了几个光伏产业的焦点。

当前光伏发电端成本已经很低,甚至比烧煤都低,但由于光伏发电不稳定,所以需要配合储能和配电。这样光伏成本还是会升高。未来电网针对光伏要提高消纳能力。

光伏电站:南网能源、金开新能、芯能科技吉电股份、晶科科技

逆变器: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德业股份。

光伏电池:

TOPCon电池:晶科科技、隆基绿能、国电投、钧达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

HJT电池:爱旭股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阿特斯(美股)、晶澳科技、金刚光伏。

光伏电池生产设备:捷佳股份、金辰股份京山轻机、拉普拉斯、迈为股份。

钙钛矿电池(未来产业):天合光能、协鑫光电、东方日升、晶科能源、宁德时代

 

风电还是没有达到发电的高性价比,但从欧洲国家的经验看,未来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压低,且和光伏相反,东部的海上风电靠近用电区域,几乎不会浪费,所以是未来东部电力供给的重要补充,不过2023年是否会如光伏那样提升开工率,这点我还不够自信。另外,风电的核心技术难点是轴承,这个方面未来我国企业会有更好的突破。

风电:

海缆:东方电缆亨通光电中天科技

风机:明阳智能、电气风电、中国海装、远景能源。

桩基:大金重工、海力风电。

海上塔筒等铸件:泰胜风能天能重工大金重工、海力风电。

陆上塔筒等铸件:天顺风能泰胜风能天能重工大金重工

储能的方式,包括锂离子储能、钠离子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铅炭电池储能、空气储能、氢能储能。但不是所有方式都适合和光风发电结合。当前比较普遍的是锂离子储能和钒电池储能、蓄水储能。蓄水储能容量大,但损耗高,全钒液流电池对于风光发电匹配度好,是未来方向。锂电池成本高,但锂电池回收后,可以将锂电池二级使用在风光储能,介于锂电池回收的量未来比较大,所以也有一定的应用空间。

储能:

锂离子储能:宁德时代比亚迪、派能科技、德业股份。

钠离子储能:宁德时代、华阳股份。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大连融科(未上市)、北京普能(未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