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百业待兴,随着病毒毒性的减弱和疫苗的普及,中国决心于疫情三年之际,在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新的平衡。近期,在“二十条”的基础上,最新防疫政策“新十条”再出台,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宣告国内严防严控的时代宣告正式结束,自我抗原检测取代大规模核酸成为当前阶段最主要的检测方式。社会经济活力有望逐步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恢复过程中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消费也成为经济恢复的冲锋领域。

01

2022年经济增长不及预期,补足消费缺口为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方向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环境严峻复杂,国外有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带来的困扰,国内疫情反复影响加深,经济恢复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2022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恢复基础并不牢固。

今年的经济增长没有达到预期,重要原因之一是消费拖了后腿。我国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在疫情的反复影响下,消费受冲击最为严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消费欲望降低,存钱避险情绪上涨。今年6月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展现较好的回升势头,但回升基础不稳,疫情多点散发之下对消费扰动明显,9月以来增速回落。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为-5.9%,较前值-0.5%再扩大5.4个百分点。社零增速波动,反映消费复苏过程曲折,拖累整体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展望2023年的经济恢复工作,补足消费缺口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方向。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的经济工作,部署了2023年的经济工作。面对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回应了政策发力点,在提到如何有效稳定消费增长时,会议明确了将着力扩大内需放在2023年的五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会议具体提到几个领域,指出了“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领域抓手,预示明年这些行业有望会迎来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如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继续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

02

消费板块处在估值洼地,政策压实下有望延续行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消费,扩内需”摆在优先地位。事实上,在消费备受冲击的2022年,投资方面,基建以及制造业投资就已经成为支撑今年经济恢复的重要贡献点,也是政策持续发力支持的方向,而房地产行投资受制约的因素复杂,房东产行业的回血非一日之功。相较之下,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消费将会是明年扩大内需最有空间和潜力的领域,叠加防疫政策的优化,消费迎来最好的恢复时机,明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更为显著。

根据历年来中央经济会议后的行业表现,会议提到的工作重点、涉及的产业,在第二年都会有正相关的表现。今年的工作会议的总基调依旧是“稳发展”,突出强调“扩大内需”,涉及的住房、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具体的产业方向有望在明年迎来消费政策的集中释放。而对于消费领域本身而言,在疫情的冲击之下,当前消费板块本身也处在估值洼地。

2022年12月A股整体估值与2019年底接近,但大消费领域的估值则出现分化,多数行业尚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家用电器、纺织服饰、传媒、消费电子等行业估值有所下降;食品饮料、轻工制造、美容护理等行业估值有所上升;而酒店、餐饮、旅游等休闲服务行业估值仍录得负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消费摆在优先位置,12月15 日,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围绕“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扩内需”在年底频繁获政策强调,凸显了国家在2023年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心之强烈。政策催化以及疫情防控优化下,消费领域已经等到了估值修复的良机。

在复苏的预期之下,消费基金在11月就率先展现出一波上涨行情。根据wind数据,截至12月18日,有超200只消费基金自11月以来实现上涨,其中部分基金11月以来的收益率超过40%。而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和中央经济会议的压实,这波行情有望延续。

综上:防疫政策和产业政策方向朝着内需要消费倾斜,展望未来,2023年消费复苏的逻辑明确,主要是把握节奏。参考海外经验,在防疫政策优化后消费将步入趋势性的修复通道,但在修复的节奏上和路径上存在差异,管控政策放松后消费从开始修复到完全恢复基本要经历3-4个季度的时间,同时修复过程也受产业政策的影响,我国对促消费尽快复苏的态度明确,复苏时间较海外经验有望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