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资本“清仓式”减持,高端零食真的不香了?

11月20日,良品铺子发布减持公告,称珠海高瓴天达投资中心、HHLPPZ(HK)HoldingsLimited、宁波高瓴智远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作为公司一致行动人股东,持有公司5.56%的股份,计划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2229万股,即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56%。

从数据来看,自2021年股份解禁以来,加上最新的一轮减持,这已经是高瓴资本连续第10次减持良品铺子的股份了,若这一轮真的减持了5.56%的股份,高瓴资本就将“清仓”良品铺子。

作为A股的“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铺子曾是市场中的明星,其还曾经作为新零售的代表,被高瓴资本的董事长张磊写入了《价值》一书中,足可见其对良品铺子的重视。

不过,随着最近两年来大消费风口的逐渐退去,良品铺子也没有了往日的光环,除了被高瓴资本大举减持之外,其股价还出现了大幅的回落。截至11月23日收盘,良品铺子股价报收35.33元/股,和2020年7月的最高点86.77元/股相比,如今良品铺子的股价已经跌去了59%。

毫无疑问,高瓴资本的减持再一次将良品铺子推到了聚光灯之下,为何在股价大幅下挫之后,高瓴资本仍坚决减持?在高瓴资本减持之后,良品铺子又将走向何方?

将全国各地好吃的零食放在一起卖

对于良品铺子而言,杨红春和顾青无疑是公司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两个人。

“为什么不能把全国各地最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卖呢?”正是久久丫董事长顾青这个看似无心地提问给杨红春带来了启发,才促成了如今良品铺子的诞生。

时间拉回到2005年,此时已经年薪30万、在科龙电器担任销售部总经理的杨红春,在科龙被海信收购时递交了辞职信,毅然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不过,在刚开始时杨红春还未找到合适的方向,最终正是上面提到的久久丫董事长顾青的这个看似无心的提问,才让杨红春选定了零食作为创业的方向。

不过,虽然“把全国各地最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卖”看似简单,但想要做好这件事却并不容易,例如在找品类方面,为了找到最好吃的零食,杨红春前前后后走访了全国20个省份,实地探访了180多家工厂,买了上百种小食来品尝,最终才找到了50多种合适的品类。

2006年8月,杨红春的第一家良品铺子在武汉开业,虽然店开起来了,但创业显然没有杨红春想得那么顺利。在店铺开业后,虽然还算有生意,但赚到的钱却只够交房租,连人工都覆盖不了,更不要说赚钱了,过了几个月,杨红春不得不卖掉了房子,准备最后放手一搏。

面对深陷困境的杨红春,又是顾青伸出了援手。其来到了杨红春的店铺,在环顾了店铺一周后,顾青提到良品铺子缺的其实是核心产品。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后,杨红春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核桃作为主打产品,在推出了核心产品之后,良品铺子迅速走出了困境,仅核桃就为其带来了超过3000万的收入。

而后,良品铺子开始走上了迅速扩张的道路,2007年,良品铺子的店面达到28家,2008年更是达到88家。截至2021年底,良品铺子共拥有线下门店数为2974家,仅2021年一年,其新开门店就达619家,扩张速度不断加快。

高端零食难言“高端”

2020年2月24日,身披“高端零食第一股”头衔的良品铺子成功上市。

正如其头衔所示,良品铺子之所以能将零食卖到上市,除了上面提到推出了核心产品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将产品定位在了“高端零食”上。

所谓的“高端零食”,杨红春自己描述道——即高品质、高颜值、高体验及精神层面的满足。

一般而言,零食主打的基本都是性价比,在良品铺子出现之前,除了进口的零食之外,一般的零食售价都不高,而良品铺子正是选择了这一差异化的打法取得了成功。

不过,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沉淀后,我们慢慢就能发现,良品铺子所谓的“高端零食”其实更多只体现在了营销上,但其产品的品质却难言“高端”一词。

从模式上看,良品铺子在生产端采用的是“OEM运营模式”,即公司大部分产品的生产都是由合作代工厂负责,良品铺子并没有工厂。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不需要重资产的生产线,可以快速扩张品类,而这也是良品铺子能够迅速走向成功的关键,但坏处也十分明显——由于是代工生产,产品检测十分困难,很容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在去年的3月份,良品铺子就被曝出“鸡肉肠现蛆虫”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截至11月23日,在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良品铺子的投诉高达1262条,其中不少都是关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在小红书上,关于良品铺子质量问题的相关内容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另一位零食头部企业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也曾公开表示:“有问题的不是代工,而是代工太多了无法全盘把控。”

由于产品的品质难以把控,良品铺子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营销上——其冠名的综艺越来越多,而且也会选择流量明星为其代言。从数据来看,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良品铺子的营销费用达到了12.88亿元,而其研发费用却仅为3811万元。

被高瓴资本“清仓式”减持

除了“高端零食”人设站不稳之外,被资本大举减持则是良品铺子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11月20日,良品铺子发布减持公告,称珠海高瓴天达投资中心、HHLPPZ(HK)HoldingsLimited、宁波高瓴智远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作为公司一致行动人股东,持有公司5.56%的股份,计划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2229万股,即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56%。

关于良品铺子和高瓴资本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根据报道显示,当年9月珠海高瓴以1.89亿元受让宁波军龙持有的3.16%股权,香港高瓴以3.16亿元受让达永有限持有的5.26%股权;同年12月宁波高瓴以1.8亿、珠海高瓴以1.36亿认缴新增股本,由此高瓴资本从一级市场投入8.21亿元,成为良品铺子的第三大股东。

而到了2021年,在良品铺子股份解禁之后,高瓴资本便开始了减持。

根据媒体统计,在这一次减持之前,高瓴系总共完成对良品铺子的三轮减持,合计减持的次数达到了9次,不过减持的数量不多,持股比例从13%逐渐降低至本轮减持时的5.56%而;若这一次减持了5.56%的股份,高瓴资本就将“清仓”良品铺子。

其实,除了被高瓴资本减持之外,机构在三季度也对良品铺子进行了减持。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良品铺子的机构持仓家数仅剩下2家,和半年报时的107家机构持仓家数相比,高达105家的机构对良品铺子进行了减持。

之所以资本会对良品铺子进行减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其业绩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良品铺子实现营收为70.03亿,同比增长仅为6.61%;实现净利润为2.874亿,同比下滑了8.84%。

从种种迹象来看,随着“高端零食”逐渐被证伪,良品铺子曾经披着的“高端零食第一股”的光环也在逐渐褪去,业绩也开始逐步放缓。对于良品铺子而言,高瓴资本的大举减持为其敲响了警钟,如何提高产品的品质、让高端不再只流于表面,对于良品铺子的未来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