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做,很害怕;想做时,却又是“有心无力”。到底是用户没有钱、不愿意买品质更好的产品,还是家电企业没有能力造出令全球模仿的好产品,或者是家电厂商们总是认为,用户只想买特价、低价产品?

文剑||撰稿

这些年,在众多家电企业参与一线市场的经营和竞争过程中,总会面临一些“不敢做”的情况,遭遇一些“很害怕”的局面,最终还会出现一些“有心无力”的尴尬。困扰了不少家电厂商的市场经营破局和突围,也限制了一些家电厂商的平台和格局。

对于“不敢做”这一情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最近20年以来,在大量中国本土企业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领头羊和主导者之后,还是不敢轻易地以“真材实料”打造高质量的好产品,还是总想着通过“材料降成本、工艺降工序”等手段,推出一些低价低质的产品。

在很多厂商眼中,他们不是造不出高品质的家电产品,也不是无法保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可靠稳定,而是他们总在担心“万一价格高了”用户就会不买、“质量好了”用户也不一定看得上。众多厂商一直认为“在中国家电市场上,低端低价消费才是主导人群”,只要价格足够便宜,不管产品质量如何、功能如何,就能卖掉。

当前的现实情况,是不是这样?用户对于家电,是不是只关注价格高低而无视性能好坏?相信很多厂商会有自己的认知,但直到今天还有大量的家电厂商在产品上“不敢用好料、不敢用足料”,就怕成本上涨后用户不买账。

“很害怕”的局面,则是出现在大量家电企业身上,集中体现在他们对于打造“自有品牌”这条道路,很害怕不敢干。总是认为打造“自有品牌”的前景美好,但属于“九死一生”的大风险,所以大量中国工厂要么情愿停留在“贴牌代工”层面,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要么则是情愿租赁一大批僵尸老品牌或者退出自主经营的洋品牌,要么就是直接采取白牌甚至假冒品牌的方式,参与市场操作。最终也不愿意规划一套“自有品牌”的培育和成长计划。

没有“自有品牌”的家电企业,这些年来又不甘心看着当年同时起步,或身边那些“成功打造高端大牌”的同行们,开始赚取“品牌的高溢价”和“用户的高信赖”。于是,这些年来,家电市场有不少“僵尸品牌”、“洋品牌”通过授权经营方式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希望能够抢夺一轮品牌化的用户蛋糕。这也凸显一些家电企业“一边害怕一边羡慕”的矛盾心理,本质上却是一些家电企业缺乏长期主义精神,只能赚快钱、只想着快赚钱,而无视市场和经济规律,更无法洞察用户内心的变化和想法。

对于“有心无力”的产业尴尬,更多则是集中在家电企业对于差异化、原创性、颠覆性产品创造能力弱,以及家电零售商们对于经营用户的手段和方法探索匮乏。这也就造成了长期以来,拿来主义在中国家电产业的盛行,以及“模仿、跟进”策略的普遍存在。因为很多厂商发现,跟在行业头部企业后面没有风险,还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同时,还有不少厂商发现,拿头部企业热卖的产品和成功的策略复制,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率高,还能马上赚到钱。

正是在这种“拿来主义”,以及模仿、跟进的经营策略下,如今很多家电企业和商家,面对市场和用户的变化,希望推出自己的原创产品、高端品牌,或者差异化经营策略时,却总是存在“有心无力”的情况,脚步慢、心态不稳,前进三步后退两步。是能力不够,也是沉淀不足,还有手段和方法匮乏,更有骨子里的心虚。

与业内人士沟通后,家电圈梳理后发现,这些不敢、害怕,与“有心无力”,大多与市场上的主流用户相关的真相与假象相关。从表面上看,是一些家电厂商手段、方法和思路的匮乏;从根本上看,则是一些家电企业发展自信心的缺失与空洞。

====

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