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晚间,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发布通知,将9家公司从此前发布的UVL(未经核实名单)清单中移除,不再受到交易上的阻碍。其中包括药明生物(02269.HK)的子公司——无锡药明生物技术。公司在后续的公告中也再度确认此事,并声称将在中国商务部的协调下,推动另一家子公司(上海药明生物技术)从名单上移除。

尽管“UVL”风险逐渐解除,但市场对药明生物以及CXO企业的担忧情绪却并没有减弱。早在去年12月,美国可能针对医药板块实施“制裁”的消息就使得市场出现下行,而今年2月的UVL名单以及今年9月拜登针对生物技术的制造倡议都使板块进一步下行。截至发稿,药明生物股价较2022年初下行接近50%,估值水平回落至行业最低点。

在政策与环境的压制下,CXO赛道作为曾经的热门医药股赛道颇有种坠入寒冬的状态,行业也因为公司质地不同而有所分化,根据半年报数据来看,一批以接到新冠大订单为代表的企业业绩实现高增,一些企业则因疫情等原因导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但从长远视角来看,CXO的行业景气度依旧被看好。


01

一系列CXO企业的估值有望回暖

CXO(医药外包)行业是近年来从医药板块中蜕变出来的细分赛道,主要负责创新药物的研发、加工、生产外包。由于新药的诞生本身有着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CXO企业作为外包房能够专注于新药研发的委托,能够提高大型药企的新药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等需求,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成为市场上较为热门的医药赛道之一。

CXO最大的特征是能够降低药物的研发成本以及风险,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研发周期。以临床试药阶段距离,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的成本仅有发达国家的30%—60%左右,能够较大幅度的节约研发的支出。因此CXO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国际性,适合嵌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尽管在政策上存在限制,然而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也使得CXO企业面临较大的研发需求。有关新冠特效药的研发在全球各大药企中均有推进,进而带动了CXO企业的近年来的发展。在新冠相关项目的加持,国内不少企业均在2021-2022年内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成绩。

就国内而言,药明系是CXO行业的龙头,旗下两家公司药明康德(02359.HK)和药明生物在全球CXO中已名列前五。相较于海外CXO龙头企业 Lonza,药明生物在小分子端的人工成本优势较大,基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础和成本较低的市场,我国CXO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022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实现收入 177.56 亿元,同比增长 68.52%;归母净利润 46.36 亿元,同比增长 73.29%;扣非归母净利润 38.50 亿元,同比增长81.00%。据公司公告,公司在手订单达351.36亿元,同比增长76.89%,保守估计下半年的药明康德确认收入将高达超160亿,对应全年营收业绩指引从增长68%-72%。

另一端,药明生物2022H1实现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63.5%、归母净利润为25.4亿元,同比增长为37.6%;经调整纯利为29.2亿元,同比增长60.9%,其业绩表现均超过预期。根据公司财报,其非新冠项目收入为49.9亿元,同比增长72.6%,而新冠相关的项目收入为22.2亿元,占比达到30%。

本次UVL名单的更变对于市场来说也算有所预期。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对药明生物的无锡工厂进行了检查,并于8月初批准了两国美国的供应商对无锡药明生物的发货出口许可。除被列入UVL 的两个子公司之外,公司全球物料采购一切正常,从美国供应商采购物料也未受影响。随着上海工厂的检查完毕,药明生物全面移出UVL名单的可能性较大。

药明生物移除UVL更多是在情绪上缓解了压制CXO板块的悲观情绪,重拾市场对行业中长期景气向好的认知,从而改善公司目前的估值情况。根据WIND数据显示,国内CXO指数 PE(TTM)在9月30日时仅为31.52,较2021年的高点(97.43)有着较大的回调空间,处于历史底部。随着不确定性风险解除,药明生物以及一系列CXO企业的估值有望回暖。


02

写在最后

十一期间,港股市场在外围环境的影响下剧烈波动,年内首次跌破一万七关口,创下11年以来的新低。恒指三季度的下行大幅释放了港股的负面情绪,也使得许多资产在2022年面临不合理的低估。四季度之后,伴随着政治不确定性的消失,疫情管控逐渐放松,经济由产能出清的低谷开始重新出发。关注港股中的低估优质资产在四季度的表现,以此寻找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标的。


$药明康德(60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