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财姥爷,编辑:小市妹

8月1日,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这是官方口径第一次提出我国总人口将负增长。

过去几年,中国出生和新增人口出现了加速下降的势头。2019年出生1465万人,新增人口467万;2020年出生1200万人,新增人口204 万;2021年,出生人口已经下降到1062万人,创下了建国以来新低,相比上世纪出生高峰期下降了50%以上,新增人口只有48万。

按照目前出生率的趋势,最快到今年底,中国人口可能就会出现负增长。

为了支持生育,从2016年放开二胎,2021年放开三胎,到房地产、医药、教育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再到各地的扶持政策等,国家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8月16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八方面20项具体措施,包括住房、产假、托育等,政策力度越来越大。

考虑到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攀升至12%-18%,意见甚至首次明确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也就是说,以后做试管婴儿等高额花销,国家也负责报销了。

在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直接受益的三胎和辅助生殖概念股并没有出现持续上涨的态势,而是纷纷冲高回落。

资本市场的担心,并非没有理由。

2019年以来,我国16-24岁就业人口调查失业率从不到10%飙升到今年7月的19.9%,意味着就业市场每5个青年中就有一个处于失业状态。

对于当下习惯了较高物质条件的青年人来讲,生娃不仅面临巨大的现实经济压力,未来孩子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同样让他们感到担忧。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16-24岁就业人口调查失业率,来源:Wind

有些人觉得,人少了人均收入就上去了,老百姓不是更富裕吗?

这样想就太天真了。

经济是生产和消费的有机结合,人口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消费要素,人口总量下降之后,如果没有足够的应对之策,生产和消费都会出现相应的萎缩,经济总量就下去了,人均收入也有可能不升反降。

这也是人口越少,失业率反而增加的原因。

在人口负增长、国家大力促进生育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必然面临重大的变化,“转型”无疑是新形势下最重要的关键词。

过去曾经非常暴利的一些行业,比如房地产、医药、教育等,正面临着房住不炒、医药集采和教育双减等调控政策的强大压力,以后可能要一定程度上回归社会公益属性,要习惯赚慢钱赚小钱。

实在经营困难的,通过兼并重组或者国有化,也是个可选的出路。

市场渗透率较高的基础消费品,面临的是产品结构转型的压力。

在国内人口总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基础消费品的客流量已经很难提升,这是当前酱油、空调等消费大白马业绩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要实现业绩的增量,只能依靠产品和服务品质的升级,通过客单价的提升来实现业绩增长。

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的转型。

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腾飞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利用人口红利带来的廉价人力资源和巨大需求弹性,一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另一方面发展城镇化和房地产行业,实现了后发赶超的目标。

人口减少以后,劳动密集型的优势逐渐消失,房地产需求下降,产业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转型,就成为必经之路。

产业转型不但是应对人口下降的重要途经,也是国民收入提高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的主要抓手。看看下面两家公司经营业绩的对比,我们大概就能明白这一点。

搞芯片制造的中芯国际员工只有1.7万人,2021年营收356亿,净利润107亿,净利润率超过30%,人均创利60万,人均薪酬25.95万。

给苹果做代工的蓝思科技,员工15.6万人,2021年营收452亿,净利润20.7亿,净利润率不到5%,人均创利只有1.3万,人均薪酬8万。

我们常常感慨科技公司员工收入高,主要还是人家竞争门槛高,创利能力强,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而一些传统的代工厂,对下游客户议价能力弱,大多数员工都是较低学历的产业工人,赚的自然是辛苦钱。

产业转型的基础,在于人才和技术储备,在这方面中国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虽然人口红利早在2010年就已经消失,但是中国的人才红利正在逐渐显现。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20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

作为全球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4亿人,几乎相当于两个日本的人口总量,中国工程师人口超过6000万人,跟英国人口相当。

近10年来,在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科技投入也在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年化增速远超过GDP增长水平;研发强度(即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从1.91%提高到2.44%,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基础研究增长了2.4倍,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在代表先进技术和未来产业趋势的行业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铁、5G网络等建设世界领先,载人航天、火星探测实现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光伏、新型显示产业的规模,更是已经冲上了世界第一。

最近两年,以新能源、半导体、军工为代表的硬科技新兴行业,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一波异常强势的牛市行情,正是投资者对中国行业转型前景高度看好的生动写照。

收入来源的转型,也是应对人口下降的重要手段。既然GDP增速放缓,可以通过增加GNP来丰富我们的财源。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性概念,反映的是国内经济的活力。指的是在一国国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包括了境内的本国公民,也包括了境内的外国国民,统计依据是国土原则。

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性概念,反映的是一国国民的富裕程度。指的是一国国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不仅包括了境内国民,也包括了境外国民的产出,统计依据是国民原则。

在人口总量下降的情况下,我们不但要通过产业转型和高端产品的出口,赚到外国人更多的钱,保证GDP的持续增长;也要通过扩大海外投资,利用外国的资源,让外国人帮我们赚钱,创造更多的GNP。

这是时代赋予中国的全新机遇。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