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逸林

来源 | 产业科技

本文转载自产业科技

无法摆脱输血的京东云,沦为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其他玩家”。

云计算后来者。在云计算市场,京东姗姗来迟。2014年,京东成立云事业部门,面向传统企业发布电商云解决方案,并于2016年开始初步商业化。

彼时,云计算已成为BAT标配。2009年阿里云最早试水云计算,同年腾讯立项研究云计算,2年后百度将云计算提上日程,万物皆可上云的时代就此开启。

高光时刻已过。从2016年第四季度的云计算行业挑战者,到2018年第三季度“卓越表现者”,京东云一度被视为京东零售、京东数科、京东物流后最有希望的第四驾马车。

作为综合性云计算服务商,京东云拥有从IaaS、PaaS到SaaS全栈式服务,涵盖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全场景。IDC报告显示,在前五大中国公有云IaaS和PaaS厂商市场份额排名中,京东云落后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成为云计算第二梯队玩家。

激战正酣。随着云计算市场进入下半场,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厂商瓶颈显现,华为、字节跳动等砸钱猛攻,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等运营商玩家提速,市场竞争正在加剧。

加码PaaS和SaaS市场。云计算市场正由IaaS到PaaS再到SaaS升阶,标准化程度高的laaS层面已度过高速扩张阶段,利润率高的PaaS和SaaS层面成为京东云的新战场。

寻找新增量。“今天为千行百业打造数智供应链是京东云的使命。”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近期在京东云峰会上如是说。首次展示数智供应链全景图的京东云,正在公有云市场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

混合云生态待建。模糊公有云和私有云界限的混合云,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谋求差异化优势的京东云,致力于打造云计算领域的“安卓系统”,推出行业首个混合云操作系统 “云舰”以及行业首个全面开放的PaaS生态“云筑计划”。

云计算的广阔天地仍待征服,作为后来者,京东云能做的便是从低层次的价格战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重拾业绩增长引擎,缩小市场份额差距,奠定长期优势。

云计算迟到生

2011年,成立4年的云服务厂商box收获5000万用户,估值数十亿美元。在福布斯杂志上看到这一消息后,刘强东萌生了新的想法,“我们做电商这么多年还不赚钱,这个网盘业务又受欢迎、增长又快,我们试试好不好?”

作为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京东在云计算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包括丰富的数据资源,较为宽裕的现金流,电商、金融、物流等生态内业务场景。

成立之初的京东云,凭借京东供应链和电商生态加持,向京东卖家、物流合作方、电商服务商以及个人开发者,提供京东系统开放接口、服务交易市场、电商应用云托管平台、应用开发云平台、社区生态环境等服务。

2016年开始,京东云商业化提速,加入市场争夺战,上线基础云、数据云两大产品,提供电商云、产业云、物流云、智能云四大解决方案,上线华北、华东、华南三地数据中心。

好战略未落地。京东云首任掌门人何刚曾在2014年提出三步走,第一步内部私有云化,第二步当云计算有商业价值后卖公有云,第三步整合社会、企业资源形成大社会化平台。遗憾的是,不断换将的京东云在第二、三步上错失弯道超车机遇。

常态宕机。受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影响,京东云商业化初期曾发生宕机事件。其中,2017年8月9日宕机事故持续时间超过2个小时,至少超过50个工单受到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京东云出现故障、质量异常事件17次,由于处理时间过长让用户遭受损失,事故频发也加剧了部分客户在社交平台上对京东云的不满吐槽。

一波三折的命运

技术大咖入驻。宕机事故一个月后,曾担任微软亚太科技董事长、微软中国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的申元庆,成为京东云计算业务第二代掌门人,并为之按下加速键。

相关报道显示,带着“研发经费无上限”和“京东云将来独立上市”等来自刘强东的许诺,申元庆将云计算视为京东必打的一场战役,带领京东云在公共业务、企业业务、生态业务全面发力。

业绩提速。2017年,京东云业绩同比增长8倍,员工人数由600人增长至1400余人,打造政务云、电商云两种可复制模型,并提出“继续保持8倍增速,发力追赶竞争对手”目标。

截至2018年6月底,京东云平台上共有10多大类、108款云计算产品和服务;2018年,京东云平均每月推出超过10款新产品,用户涵盖制造、能源、医疗、教育等全行业。

再曝事故。2019年京东云推出“京东云Elite脉客商圈”产品,号称结合京东云大数据等极速打造“京东版美团”,缴纳数万元费用后可成为合伙人,发展商家或会员。看似前景无限,实则有割韭菜的嫌疑。

因后台管理功能不完善,技术缺陷明显等原因,该项目遭遇众多代理商申请退款。漫长的退款纠纷无果后,50多名代理商围堵在京东总部大楼正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开声讨。

合并无果。退款事件同一年,京东云传闻将与金山云合并,并进一步整合百度云资源,在基础云业务上提升竞争力,成为云计算市场第三极,应对来自阿里云与腾讯云的压力。

遗憾的是,刘强东和雷军最终没有在合并协议上签字,京东云、百度云、金山云走上各自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合并事宜的申元庆,也于2019年底以个人及家庭原因离任京东云事业部总裁。

打包上市。未在残酷激烈的云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京东云被打包上市,成为京东科技证明自身科技属性的业务。2021年初原京东数字科技、原京东云与AI事业部整合为京东科技子集团,3个月后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

造血、破局皆难

公有云市场趋于稳定。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显示,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长回归理性,市场格局相对稳定,排名前五的云厂商一直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公有云市场规模效应明显,起步早、先入局占据“大者恒大,强者恒强”优势,头部厂商市场集中度上升。入局较晚的京东云聚焦零售、交通物流、金融等领域,仍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竞争阶段,难以释放云服务规模效应。

技术投入不足。云计算是吞金兽,需要长期大规模投入才能迎来春天。其中,作为行业老大的阿里云,自2009年以来坚持在技术上大笔烧钱,2021年研发投入达1200亿元,2022年实现盈利,当年经营利润11.46亿元。

反观京东,从 2017 年全面向技术转型到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体系技术累计投入近 800亿元,不及阿里云一年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力度不足,制约了京东云在云计算市场同质化竞争中胜出。

产品、解决方案不够完善。研发掉队的京东云,在产品矩阵和解决方案上逊色于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厂商,在对外输出电商领域云服务能力基础上,探索产业互联网等发展方向。

打造最懂产业的云。处于第二梯队的京东云,通过京东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上的十余年经验,结合深耕多个产业的大规模产业实践,力图在产业云领域讲好弯道超车的故事。

进军政企云。政企客户数字化转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场空间巨大。从To C业务到To B业务,京东云正加紧布局政企市场,确保政企关键业务在云上平稳、顺滑运行。

凭借在安全领域的过硬产品能力、广泛落地实践,京东云被IDC评为中国政务云云安全“典型提供商”,并基于混合多云场景打造的宿迁政务云安全建设案例,入选“政务云云安全建设实践案例”。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加强自身产品性能基础上,京东云更要提升增值服务能力,挖掘特色应用场景,建立辐射京东内外的云生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