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也有“创新”烦恼
花朵财经原创
即便集采放量,也未必能抵过大刀阔斧的“降价”。
恒瑞医药虽头顶“医药一哥”光环,如今却还是陷入了诸多的无奈。
随着仿制药带量采购逐步踏入深水区,涉及品种不断增加,如今尽管进入集采产品销量迎来了大幅度的上扬,但这却并非给恒瑞医药带来一定的营收增量。
2022年一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54.79亿元,同比下降20.93%,归母净利润12.37亿元,同比下降17.35%。
众所周知,药品集中采购,就是药企以低价换取市场份额。然而,当以低价换取的市场份额,并不足以填补“降价”的亏空,集采放量背后的投资逻辑,无疑已经生变。
进入集采,意味利润大幅缩水;没进集采,意味市场份额丢失。如今,众多药企已然陷入了两难的地步。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但利润空间却被进一步压缩,加上创新药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恒瑞医药将同时面临创新药市场的严峻挑战。
天价药,苦了谁?
2018年7月,一部由文牧野执导,徐峥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以出色的题材“救命药买不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影片中,程勇(徐峥饰)从印度带回了天价药的仿制药“印度格列宁”,并私自贩卖,引起了警方的调查。
从自私走向无私,为病人的生存权而抗争,最终被抓,赢得尊严,电影最终也因“药”这一元素的串联,突出反映了社会推进解决药品降价保供问题的紧迫性。
影片播出后,社会各界呼吁药品降价呼声也愈发高涨。
2018年7月18日,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的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被誉为抗癌龙头的恒瑞医药,2018年的销售毛利率高达86.60%,直逼贵州茅台。
眼看着如此之高的毛利率、高定价,背后不知苦了多少的小老百姓?一句“病不起”,激发无数人的共鸣。
而就在彼时,医改政策密集发布,打出深化医改的组合拳。其中,“三医”部门出现重大变化。
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次成立国家医疗保障局;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而在医保政策方面,国家医保局通过谈判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
在北上广深等“4+7”城市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31种仿制药进行带量采购,药价平均降幅达到52%。
此后,随着集采逐步踏入深水区,涉及品种不断增加,在集采造成国内药企一片哀嚎之时,恒瑞医药的危机也随之日益凸显。
集采放量,难敌“价格屠刀”
昔日毛利有多高,如今降价就有多狠。站得越高,摔得越重,恒瑞医药如今正身处如此困局。
根据恒瑞医药披露数据,自2018年以来,公司进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仿制药共有28个品种,中选18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高达73%。
然而集采的放量,却远不及恒瑞医药的“降价”屠刀影响大。
2020年11月,公司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2020年销售收入为19亿元,2021年下滑55%。
2021年9月,公司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0年销售收入为44亿元,2021年下滑37%。
事实上,虽然恒瑞医药以创新药研发而闻名,但从收入构成上看,公司的主营收入仍以仿制药为主。目前,仿制药业务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超过一半,约为60%。
在集采大刀阔斧“降价”下,对于恒瑞医药而言,无疑挑战重重。
更值得警惕的是,除仿制药深受集采政策冲击,恒瑞医药的创新药同时面临着医保谈判降价压力。
数据显示,2020年恒瑞医药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销售额接近50亿元,名列国产PD-1第一名,而且这一款产品销售收入在恒瑞医药创新药总收入中占比接近50%。
但随着国家医保谈判产品价格降幅较大,卡瑞利珠单抗价格降幅高达85%。
在进入国家医保之前,规格为200mg的卡瑞利珠单抗定价为1.98万元/瓶,为所有国产PD-1药物中最贵;中标后,卡瑞利珠单抗价格暴降至2928元/瓶。
就这降价幅度,不知拯救了多少的小老百姓?
不过虽然进入医保后卡瑞利珠单抗销量得到了大幅度的上涨,2021年销量同比增长361%,但这一放量却难以抵消价格下降对恒瑞医药的影响。
财报显示,2021年恒瑞医药的抗肿瘤业务实现营收为130.71亿元,较2020年同比下降14.39%。
创新能力不足,能怪谁?
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研发风险巨大,药企需承载更大的风险去研发。然而由于医改,最终连创新药都难以保障高额收益,那么谁人还愿意去干这活?
其实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虽贵为创新药产品,但目前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却一点也不少,主要包括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信迪利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等。
而根据是否首次创新,创新药可以分为First-in-Class和Fast-Follow(Me-Too、Me-Better、Me-Best)两类。
具体来看,first in class为全球首创新药,这类新药研发难度大、风险高,且研发投入多(10-20亿美元)、研发周期长(十年左右)。
Fast-Follow则是一种在First in Class药物基础上的模仿性创新。
相对而言,Fast-Follow研发风险较小、研发成本较低(2-5亿元人民币)、研发周期较短。这也直接导致了此类研发竞争较为激烈。
然而,在新药研发上,恒瑞医药主要采取的正是Fast-Follow模式。以此来看,创新成色不足,或许才是恒瑞医药创新药被大幅砍价最为重要的缘由。
从整体市场来看,创新能力不足,同时笼罩着国内整个医药行业。
从仿创产品结构来看,以仿制药为主的化学药品制剂占据我国药品市场容量的主导地位。根据米内网信息,我国仿制药市场规模约占整体医药市场规模的69%。
而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仅占整体医药市场规模的8%。根据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及IQVIA数据,将专利过期的原研药考虑在内,2020年原研药占全美处方量的10%,但销售额占比高达80%,远超我国同类产品占比水平。
相较之下,我国创新药市场有多弱,可以说一目了然。
总体来看,我国仿制药占比过高,而创新药占比远低于海外成熟的新药市场。随着国家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或许创新药才是恒瑞医药的出路,但就目前来看,这条路显然也并不好走。
最近更新
-
代工、贴牌质疑声不断,小米手机销量大跌
股票 · 昨天 19:16
-
富力、实地危亡时刻,张力张量父子另有盘算?
股票 · 昨天 18:18
-
首次扭亏,资本仍不买账?叮咚买菜惊现资不抵债
股票 · 08-15 17:57
-
天赐材料多位高管年薪百万、坐拥千万市值还不够?拟推1折激励
股票 · 08-11 17:55
- 39议年中大头:重组标的!
- 这些板块短期先放一放,不要追
- 东鹏饮料发布2022半年报,增速放缓毛利率持续下降
- A股放量收涨,光伏、储能、汽车走强!这些“黑马”值得关注
- 传监管为示范房企提供流动性支持,地产股应声上涨
- 万洲国际2022上半年收入133.98亿美元,肉制品收入占比52.8%
- 【20220817早评】震荡构筑平台 伺机向上突破
- “清华系”启迪控股暴雷!学校办企业太难了
- 一只股票,如何收获最大化?波段到底该怎么做?
- 市值蒸发1200多亿,盲盒泡沫破裂?
专栏推荐
-
研选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368人已购
¥2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60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4人已购
¥288.00/月 -
强庄集中营 板王掘金强庄集中营,热点强庄+涨停突破好股,你要的都在这! 74人已购
¥488.00/月
推荐阅读
-
稀土价格持续回落 北方稀土与厦门钨业再度联手“保供” 或为磁材扩产需要
-
芯片业需求寒潮正蔓延:最坚挺的云计算领域也快挺不住了?
-
多家上市公司临时限电停产,专家:减少尖峰负荷,不会让企业停产太久
-
中炬高新、安琪酵母、天味食品持续拉升,食品饮料ETF(515170)V型翻红
-
随着全国多城疫情得到良好控制,前期出台的宽松政策逐步发酵,6月份市场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是进入7月份,受到烂尾楼停贷潮事件愈演愈
-
“果链”凶猛,歌尔股份涨超6%,科技ETF(515000)翻红,连续3日获资金净流入
-
乐信二季度交易491亿 环比双位数增长 业务进入稳步增长轨道
-
坤泰股份IPO:招股书未按规定披露网址,且与环评文件信披矛盾
-
中国恒大:财汇局就若干交易对其账目及审计展开调查
-
北京发布国内首个虚拟人专项支持政策,互联网巨头纷纷加速布局
-
“卡脖子”趋紧倒逼国产化进程加快,国产EDA有望异军突起
-
地产股大幅冲高,招商蛇口涨超6%,地产ETF(159707)涨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