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具有长期、持续使用的特点。因此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成本。而对胰岛素进行集采,从而大幅降价,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疑是一大好消息。

  胰岛素集采全面落地

  据央视新闻,7月4日,上海医药阳光采购网发布《关于本市做好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有关工作的通知》,宣布上海自即日起执行第六批国家集采(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至此,全国均已落地实施胰岛素集采。

  据悉,胰岛素专项集采于去年11月产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首年采购需求量2.1亿支,涉及金额170亿,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48%,最高降幅73%。据估算,集采之后每年能节省胰岛素费用约90亿元,将进一步为超过1000多万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减轻用药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是全球糖尿病人数第一的国家,同时我国患者兼具诊断率、治疗率、达标率三偏低的特点。根据 2019 年 ADA/CDS 联合研讨会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及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 38.6%、 35.6%和 33.0%。而 2019 年 IDF 数据显示,同期全球中高等收入国家的诊断率在 47.4%~ 61.7%。由此可见,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且存在大量空白市场。

  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达1.4亿人,超过1000万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注射胰岛素。

  公开资料显示,胰岛素作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主要药物,被认为是降低高血糖的有效治疗方式,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患者长期使用。

  因此,胰岛素是一个特殊的市场,糖尿病患者用药持续性高,且以较高的速度逐年增加。

  集采将加快国产替代

  但就是这样一个市场,从竞争格局来说,依然是外资企业占据了主导。

  近年来,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比如长效、血药浓度无峰值、能平稳降低患者血糖的甘精胰岛素。在过去的胰岛素市场,无论学术推广还是品牌认可度,外企占有较大占优。

  在中国胰岛素市场中,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8.5%、25.8%、10.3%,三者总和超过整体胰岛素市场的70%。

  在国内企业方面,第三代甘精胰岛素在国内为甘李药业率先上市,后有联邦制药、通化东宝和东阳光陆续上市。

  不过外企进口产品的价格也普遍高于国产品牌,此次集采进口企业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国内企业有望借此契机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正是胰岛素的国家集采,使国内企业有机会一改过去那种循规蹈矩逐渐蚕食市场的打法,直接与外企分庭抗礼,打乱了既有的市场节奏。

  与此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集采对企业是双刃剑,国内优秀创新企业能够有机会分享这个市场集中度的红利。胰岛素集采落地,将加速胰岛素市场的进口替代,同时进一步提升胰岛素使用渗透率。

  此外,胰岛素集采后市场格局或将发生变化,本土替代外资的进程进一步提速。为确保利润,国内企业对胰岛素产品的研发不得不加快,有利于赛道内企业的优胜劣汰。

  兴业证券则认为,从市场结构来说,由此次集采的全国医疗机构需求量报量情况可见,我国胰岛素市场目前仍为进口为主导,国产占比 31%,特别是在三代胰岛素市场中,国产占比仅为 16%。

  而根据此次集采要求最高有效申报价,相较进口产品,国产产品的降价压力较小,集采后可能保留更多利润空间,有利于后续产品的研发、推广,国产产品占比有望得到提升。

  国内胰岛素企业也在寻找新的利润点

  最后在集采大势之下,国内胰岛素主要生产企业如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受到投资者关注。

  5月26日,甘李药业回应投资者表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商业化进程始终有序推进中,海外营收占比持续提高,增速明显加快。

  在国内市场,甘李药业凭借报价的绝对优势在此次胰岛素带量采购中全线高顺位中标,未来将依靠突出的成本优势保持合理利润。下一阶段,公司将致力于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强化糖尿病领域研发的同时,不断开拓其他领域的研发管线,积极开拓新产品,寻求利润增长的更多可能性。

  通化东宝在5月12日回应投资者关于门冬胰岛素的市场布局时提到,公司持续加大对零售药店、线上销售的投入,全力拓展增量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销量与市场份额。

  除了积极开拓增量市场,胰岛素相关企业也在加快新产品的研发。5月18日,通化东宝在其官微发布消息表示,公司于2022年4月收到德国监管机构(BfArM)签发的关于可溶性甘精赖脯双胰岛素注射液BC Combo三项 I 期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后,已经启动德国 I 期临床试验,并于近日成功完成CT046-ADO05试验的首例受试者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