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陆永俊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阴凉是否长期可靠恐怕才是关键。

就上市而言,每家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来选择复合条件的标准。例如,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当下盈利与否不是唯一标准,只要核心业务有潜力也一样能获得冲刺的机会。

不过,对于智翔金泰来说,是否能在与竞品企业同靶点已上市药物的竞争中不落下风或许才是真正的考验。否则,扭亏为盈的时间将会遥遥无期。

01

持续亏损8亿元下的国内首家,竞争几何?

近日,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翔金泰”)申请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成立于2015年的智翔金泰,注册资本2.75亿元,是一家创新药企业,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财务数据方面,智翔金泰2019年至2021年分别录得营收3.11万元、108.77万元和3919.02万元;同期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亿元、-3.25亿元和-3.2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7317.10万元、-1.42亿元和-3.34亿元。

期内智翔金泰的毛利波动相当明显。招股书显示,期内智翔金泰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72%、25.18%和50.49%。据悉,智翔金泰的毛利主要来自技术服务收入和原材料销售收入,毛利率主要随具体服务类型不同而发生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未能盈利的智翔金泰此次冲刺科创板上市选用的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智翔金泰在招股书中称其核心产品研发进度领先且市场空间广阔,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招股书披露的资料看,智翔金泰核心产品确实都是细分赛道王者。GR1501为国内企业首家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抗IL-17单克隆抗体,GR1603为国内企业首家进入I期临床试验的抗IFNAR1单克隆抗体,GR1801是国内首家进入临床试验的抗狂犬病病毒G蛋白双特异性抗体。

遗憾的是,国内企业首家并不等价于国内唯一。事实上,智翔金泰预计上市的首个产品GR1501已有竞品在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国内已有三款进口厂商的同靶点药物上市。

就面对进口厂商已形成的先发优势有何应对之策及现有销售团队是否足以提高公司产品渗透率等问题,《港湾商业观察》联系智翔金泰,未获回复。

“存在多款竞品与市场空间广阔本身并不矛盾,”有业内人士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通常而言,影响市场对于企业长期判断的因素主要还是企业的成长性情况。包括是否盈利及是否有盈利的预期在内,这些问题都属于成长性问题。”

对此,智翔金泰也在招股书中坦言,未来几年智翔金泰将存在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且智翔金泰研发支出对应产品在未取得新药上市批准前均按费用化处理,因此上市后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

02

募资金额超总资产3.9倍,左右手关联交易

市场对于创新药赛道总是又爱又恨。一边是难以预估结果的尴尬,一边是市场化后超额回报的诱惑。

不过,智翔金泰与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智飞龙科马”)的关系确实需要广大投资者留意。

企查查显示,成立于2001年的智飞龙科马,系智飞生物300122.SZ)的全资子公司。有趣的是,智翔金泰实控人正是智飞生物董事长蒋仁生。

招股书显示,智飞龙科马作为2021年智翔金泰的最大客户共贡献营收3900万元,占当年营收的比例为99.51%。然而,在2020年由智飞龙科马的采购产生营收仅有50万元。换句话说,智翔金泰对智飞龙科马的销售在递表前的一年翻了70多倍。

(来源:招股书)

此外,智翔金泰的募集资金总额也颇为有趣。

招股书募资用途一栏显示,智翔金泰此次IPO拟募集资金39.8亿元。其中,抗体药物研发项目,拟投入募资约12.32亿元;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拟投入募资约4.06亿元;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拟投入募资约15亿元,剩余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智翔金泰资产总计10.03亿元,也就是说,智翔金泰的募资金额超公司总资产的3.9倍。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资本市场,有遮风挡雨的他者固然可以算多了份保障,但是自身核心能力恐怕才是安全行走江湖的稳定器。

《港湾商业观察》就预计何时能够扭亏为盈、募集资金规模合理性及智飞生物全资子公司采购智飞生物董事长实际控制公司产品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等问题联系公司,未获回复。(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