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特约 | 梁杏

5月,美国CPI数据超预期引发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不过港股科技股仍然延续了反弹趋势。在估值仍具吸引力、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以及政策和监管环境改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港股科技股表现出了相对韧性。

港股科技股低位反弹

外围波动下凸显韧性

美国5月通胀数据高于预期,随之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大幅加息75BP,美股主要股指连续大幅杀跌,且7月和9月加息幅度预期随之上升。在此背景下,港股与海外股市相比,仍然呈现出相当韧性。

截至6月23日,恒生指数6月微跌0.66%,而港股科技股代表性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6月逆市上涨9.50%。经过前期监管后,目前港股科技企业涉及垄断、扰乱市场秩序等方向都已经有较大程度整改。高层会议陆续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此外,游戏版号核发重回常态化,6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6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60款游戏获批。预计平台经济监管政策集中释放期已过,政策底信号出现。

从宏观经济基本面看,积极因素仍在持续增多,支撑港股反弹。具体来看,5月中国工业增加值超出预期,同比增长0.7%,与4月同比下降2.9%相比出现明显回升,主要得益于供应链和物流约束边际缓解,以及复工复产政策发挥作用。另外,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幅从4月的11.1%收窄至6.7%。今年前五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好于市场预期,增速达到6.2%。

流动性方面,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股市热情不减,南向资金上周日均流入规模达到39亿港元,目前已经连续11个交易日流入香港市场。另外目前AH溢价处在近十年94.86%分位,港股拥有较高性价比的中国内地优质公司股票,安全边际更高。

港股科技类ETF弹性高

造车新势力纳入价值凸显

对于看好港股投资价值的投资者来说,市场上可选的基金不少。目前国内以港股为主要投资对象(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50%)的主动管理基金超过100只,此外港股ETF也已经超过了50只。

而从本轮行情来看,5月11日以来随着疫情好转、政策利好出现,截至6月23日恒生指数上涨8.35%。同一区间段内,港股主动基金平均涨幅为10.98%,而港股ETF平均涨幅则超过16%。

一方面,ETF由于仓位接近100%,在行情出现时或具备更高的弹性;另一方面,不少港股ETF聚焦科技主题,深度调整后估值修复空间大。目前18只港股科技类的ETF,本轮行情涨幅均值超过了20%。

代表复工复产生产端复苏的汽车板块成为反弹主线之一。近期,国常会指出要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政策实施预测今年增加汽车及相关消费大约2000亿元。而去年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赴港上市,使得港股科技股相对A股多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稀缺标的。

此外,近期市场对医药板块关注度逐步提升。业绩端一季度医药公司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同时综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和社会零售端消费数据,在疫情影响较大的月份,医药制造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目前医药板块估值处于近5年来低点。相比A股,港股医药在创新药、创新器械及互联网医疗赛道更有优势,此外在医疗服务、CXO等领域也有很多优质标的,有望与新能源汽车成为港股科技股行情的双轮驱动。

据统计,18只港股科技类的ETF分别跟踪5个指数,其中仅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份股包含新能源整车和医药企业。从6月23日指数权重来看,港股科技ETF跟踪的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新能源整车和医药企业权重合计达到22.1%/25.6%,而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为5.3%/6.3%和16.3%/15.8%。且港股科技ETF近期出现折价现象,说明其市场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或不失为“捡漏”港股科技股行情的机会。

(本文已刊发于6月25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