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贝多财经了解到,成都泉源堂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泉源堂”或者“泉源堂大药房”)在港交所的上市申请材料再度“失效”。据贝多财经了解,泉源堂分别于2021年6月9日、12月22日两次递表。

此前的2015年8月5日,泉源堂曾经以证券代号“833409”在新三板挂牌,并于2018年7月13日终止在新三板挂牌。根据介绍,该公司紧接于新三板摘牌前的市值为人民币4.09亿元。

泉源堂在其招股书中介绍称,该公司为中国一家领先的全渠道智慧零售药房,主要经营全渠道零售药房业务,并为客户提供赋能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0年的收入计,泉源堂的市场份额约0.8%。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2020年,按每月每间药房平均订单数,泉源堂于中国所有自营线上到线下(O2O)及线下零售药房中排名第一。其中,零售药房业务包括新零售业务和B2C零售业务。

财务方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泉源堂的收入分别为5.76亿元、8.58亿元和12.49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年度亏损分别为9142.2万元、1.64亿元和1.53亿元,终止经营业务年度亏损分别为200.9万元、229.3万元、168.7万元。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泉源堂的毛利分别为7740万元、1.66亿元和2.5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3.4%、19.4%和20.8%。同期,泉源堂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9343.1万元、1.66亿元和1.55亿元。

2021年前三季度,泉源堂的收入为12.81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8.74亿元增长46.65%;净亏损2.22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1.13亿元增加96.41%;该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2.17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1.12亿元扩大94.23%。

泉源堂在招股书中称,于往绩记录期间的净亏损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持续扩张线下零售药房网络。在药房层面,零售药房的开业与实现盈利之间存在时滞。泉源堂还称,新零售药房在产生利润之前会产生租赁开支、员工成本及其他投资成本。

按收入结构来看,泉源堂的收入主要分为新零售业务、B2C零售业务等板块。其中,泉源堂的新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14.2%逐步增加至2020年的46.9%; B2C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则由2018年的65.9%,减少至2019年的44.1%,并进一步下降至2020年的33.8%。

2021年前三季度,泉源堂来自新零售业务的收入为6.66亿元,占比为53.6%。其中,线下零售药房、O2O零售业务的收入分别为4.06亿元、2.80亿元。同期,B2C零售业务的收入为3.37亿元,占比为26.3%,指的是B2C电商平台运营线上药房。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药监局前不久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新增的第八十三条中明确规定,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

这意味着,国家药监局将对医药电商平台在自营和第三方业务的界限进行明确,即要求第三方平台不得“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下,平台往往难以做到完全公平、公正。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利强介绍称,“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简称“第三方平台”,其定义在国家药监局2020年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进行了明确。

其中第四条显示,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是指在药品网络交易中提供网络经营场所、交易撮合、信息发布等服务,供交易双方或者多方开展交易活动的法人组织或者非法人组织。

此外,《征求意见稿》第八十三条规定: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未经备案不得提供药品网络销售相关服务。在笔者看来,完成备案后即可继续开展相关服务。

尽管如此,6月22日,京东健康(HK:06618)、阿里健康(HK:00241)、平安好医生(HK:01833)等接连下跌,其中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跌幅更是一度超过16%。截至6月22日港股收盘,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分别报53.40港元/股、4.79港元/股,分别下跌14.83%、13.85%。

除了泉源堂外,叮当健康、圆心科技、思派健康、药师帮等亦在冲刺港交所上市,而1药网则在推进旗下壹药网在科创板上市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