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就突然火了起来,乘联会数据,2021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52辆,全年有望实现287万辆,而2020年的数据则是110.7万辆,同比超预期的大增159%。

新能源车的火爆必然会导致补贴退坡的政策出台,那没有补贴的新能源车还有人买吗,有没有人买这个天知道,但新能源汽车趋势已经无法逆转,那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概率蕴含着人生机会。

新能源汽车上游的锂电池板块市值早已高高在上,赛道拥挤,就怕哪天来个踩踏,那么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电机有没有机会,今天就来聊聊电机的上游零部件的供应商正海磁材

正海磁材1月7日公布了2021年的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0%-120%,盈利2.5亿-2.9亿之间,创新历史新高,妥妥的利润大爆发。

正海磁材成立于2000年,其实际控制人为秘波海,也是另一家上市公司正海生物的实际控制人,正海磁材的主营业务是钕铁硼永磁材料,也就是日常所说的磁铁,正海生产的磁铁不是普通的磁铁,它专注于的是高性能钕铁硼材料,被称为“磁王”。

1、业务分析

正海磁材98%的收入来源于钕铁硼永磁材料及组件,下游目标市场包括风力发电、节能电梯、节能环保空调、新能源汽车、EP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等,正海在几大头部企业中,是最为聚焦汽车领域的磁材厂家。

正海在上市之初风电市场结构占比超过85%,汽车不市场到3%,到现在,它的一半钕铁硼永磁产品用于汽车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与节能(EPS)。

甚至向下游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拓展,2012年正海巨资收购上海大郡驱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大郡的业务就是电机驱动系统,不过这块业务暴雷了,连年亏损,已连续计提了2.51亿的商誉。

正海2021年以来业绩大幅高增长,背后主要是需求旺盛,上一年底产能利用率100%,2021年在扩建产能释放后,业绩大幅提升,现在的产能由原先的1万吨扩大到现在约为15000吨。

稀土永磁材料行业本质上属于高技术加工行业,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它自适应的经营模式。

它的上游是稀土产业,下游是电机产业或主机厂家,上游稀土目前已高度集中在6大集团手中,下游客户基本上比较强势,在产业链的位置并不强势,毛利率稳定在20%-25%左右。

20%的毛利率对制造业而言,基本上属于低端制造业,完全不像高技术产业,那么,永磁材料就是一个不好的生意?事实上,并非如此。

首先,它的杠杆率较低,经营稳健。

永磁材料行业整体属于相对轻资产的行业,固定资产占到总资产的比例普遍在20%左右,同时,财务杠杆率较低,平均资产负债率在30%上下,大幅低于京东方那种超重资产的行业,因此它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和利息支出,自身经营性现金流流入较多。、

另一方面,它具有较高的经营杠杆,具有良好的规模效应,产销量边际变动带来的利润变动较大,如2020年,营收增长8%,净利润增幅多达30%以上。

其次,回款优异,现金流良好,磁材企业整体的回款能力较强,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匹配度较高,通常在无大额资本开支的情况下整体现金充沛。

第三,管理和技术就有较大的差异。

管理能力决定了运营效率、成本控制,技术差异影响产品结构、客户结构,这两方面共同决定了厂商在行业周期,新应用方面的经营策略。

正是这种差异,导致行业内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和抗周期性的分化,优秀企业具有较大的能动性和操作性,容易形成马太效应,强者越强,竞争格局良好。

2、发展空间

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目前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其实大家不要误会,磁铁的种类非常多,不只是永磁,还有软磁,平时见到的磁铁很多是软磁或者金属永磁或铁氧体永磁,稀土永磁只是永磁材料的一种。

在稀土永磁中,钕铁硼永磁是第三代永磁,也被称为磁王,一般衡量永磁材料的性能有这么几个技术指标:矫顽力、剩磁、最大磁能积、内禀矫顽力等,其中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之和大于60的才是常说的钕铁硼永磁材料。

钕铁硼永磁最重要的上游材料是稀土材料,包括30%左右的轻稀土金属钕和少量的重稀土镝铽等,轻稀土价格比重稀土便宜的多,比如金属钕价格目前涨到了112万一吨左右,金属镝价格是374万/吨,而最贵的金属铽则高达1460万/吨。

钕铁硼永磁直接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叫钕铁硼速凝薄带合金片,它占了成本的70%左右,而金属铽的天价让厂家纷纷表示用不起用不起,各家企业不断钻研降低铽金属掺杂量的技术来降低成本,现在的掺杂量由之前的5%下降到目前的1%左右。

钕铁硼永磁的工艺主要有三种,烧结钕铁硼、粘结钕铁硼、热压钕铁硼,主流的工艺是烧结钕铁硼,占了全部产能的85%以上,大部分头部厂家都是烧结钕铁硼工艺,只有少数几个是粘结和热压工艺,如银河磁体是国内最大的粘结钕铁硼厂家。

上文说了这么多关于钕铁硼永磁相关的东西,那么,关键的是,它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

钕铁硼永磁的运用范围非常广,但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应用、光伏、消费电子、变频空调和节能电梯等领域,其中,汽车、工业和光伏是应用最大的市场,消耗了70%的产能。

我国是全球钕铁硼市场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由于我国大量进口稀土,然后再出口稀土产品(没错,全世界大部分的稀土冶炼分离都是在我国进行的,我国的稀土冶炼技术是全球一流的),钕铁硼磁材出口量5.2万吨,占到国内产量的3成,但少量的高端产品还需要进口。

2021年全球消耗的钕铁硼永磁大概22万吨左右,我国大概消费了其中15.8万吨左右,占比超过70%,未来有望达到80%,在供给方面,2021年全球产能大概在23万吨左右,大体上供需平衡。

钕铁硼永磁最大的增量空间来自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和风电直驱机组的爆发。

先看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新能源汽车电机使用的是高性能钕铁硼永磁,这种永磁体一般采用晶界渗透、表面处理等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最理想的磁钢。

一辆新能源汽车使电机平均使用的高性能钕铁硼大概2KG,按照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750万辆汽车带来的高性能钕铁硼毛坯增量市场就超过2万吨,同时,这个市场是全球性市场,全球带来的增量空间接近6万吨。

在看风力发电的电机市场,随着大功率发电机组渗透率的提升,永磁直驱机组的渗透率也在快速提升,这将带来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的需求大增。

按照我国2025年的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的规划目标,带给高端钕铁硼磁材的增量空间将达到3万吨。

这些还不包括工业电机、变频空调、电梯等行业的节能需求,这些行业带来的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增量空间至少会有1万吨。

从另一方面看,2021年高性能钕铁硼永磁的全球消耗在7万吨左右,我国大概有4万吨,渗透率在30%,未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竞争格局

面对高性能磁材的需求增长,国内目前的供给是不足的,根据现有的市场格局看,国内生产钕铁硼磁材的厂家有200多家,但高端玩家比较少,能生产高端磁材的厂家基本集中在7,8家上市公司中。

在头部的6家上市公司中,目前的毛坯产能合计8.9万吨,占整个市场的份额在50%左右,市场集中度较高,随着近几年龙头公司在积极扩充产能,加上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下游客户壁垒,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向龙头提升。

目前中科三环是国内的龙头老大,金力永磁和正海扩张比较积极,中科三环到2021年才定增进行产能扩张,总体比较保守,未来金力永磁正海磁材有望成为新的领头羊。

在稀土永磁厂商的选择上,主要看两点,一个是车企的认证,一般来说,认证周期往往需要3-5年,一旦认证合作后,通常不会轻易更换,把大多数对手给刷下来了,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

另一个就是看绑定了哪些头部客户,在客户结构上,几大厂商有着不同的布局。

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了二超+三强+一众追赶着的新老势力格局,二超指的是特斯拉和比亚迪,三强指小鹏、蔚来、理想三家造车新势力,剩下的就是传统燃油车的追赶者。

中科三环绑定的大腿主要是特斯拉金力永磁这两年能够异军突起,主要靠的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而正海磁材背靠的全球汽车大厂,全球排名前十的车企有九家是它的客户,如大众、丰田、日产、通用等大厂,主要得益于它早年布局汽车EPS,深度经营的结果。

从客户的角度看,谁的确定性强,谁的增长潜力大,一目了然。

结语

从技术上讲,头部企业的技术差距并不大,正海的技术略胜一筹,但核心专利基本上还是握在日本企业日立金属的手上,通过日立金属授权的企业只有8家,这当然包括正海在内,自2013年正海磁材打赢了日立金属的专利官司后,在国际上已有一席之地。

正海磁材未来的战略基本all in 在汽车产业,2020年12月,正海投资30亿元,新建1.8万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的产能,2021年拥有1.5万吨的生产能力,2022年将增加至2.4万吨,到2026年将达到3.6万吨,扩张速度飞快,将大幅提升公司未来的业绩。

当然,有了产能,也要有消化的能力,正海的客户大都是传统车企,其中发展新能源汽车最积极的主要是大众和丰田,到2025年,大众规划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丰田计划150万辆。

如此看来,正海磁材正在配合大众、丰田们的新能源汽车扩产规划,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海的机会和风险便在其中。

声明:本专栏文章旨在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而不从事任何荐股行为和活动,更不提供具体交易指导,也不做估值分析,只作为基本面的交流探讨,学习成长,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