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投资者结构的差异

虽然我国A股和男足是两个永恒的调侃对象,但说句公道话,只能炒炒A股,对于我们很多股民而言,可能是一种幸运。以前人们隔着一个大洋看FAANG,看中概股一路大涨,总觉得美股、港股是Easy模式,等真的进去了,才发现“资本社会主义的赌场”才是有效水深火热。

理论上,香港上市公司大多是内地公司或内地业务比例较高的公司。它们的基本面更类似于a股。事实上,真正的问题在于投资者结构的差异。

散户占A股、港股和美国股交易量的80%、20%和25%,港股的交易结构更接近美股。

这种结构如何影响投资?本文以最常见的寻底行为为例,分析了散户投资者在港股投资中的困境。

第二点:散户主导的市场特征

抄底行为上,机构对于投资者与散户市场投资者有不同的决策点。

股市大幅下跌超过50%,通常都伴随着根本问题。所以底部需要同时考虑“股价”和“基本面”这两个因素,“便宜”不是重点,重点是“成本表现”。

同时,股票价格不仅反映了当前因素,而且反映了对未来的预期,“现状”和“未来”构成了决策的另一个维度。

股票价格的技术形式分析虽然直观,但需要丰富的交易经验和技术分析的研究,基本面、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判断因素都是公开数据。 但仍然需要做出一些判断-这两种判断都有一定难度。

最复杂的是对基本面未来的趋势进行判断,既要有对行业发展规律的前瞻性认识,也要理解中国公司通过具体的经营企业战略、产品市场竞争力、管理工作能力等等,属于难度最大也最关键的判断因素。

大多数散户投资者在第一象限的水平,更依赖跌幅来判断是否可以抄底,所以散户投资者占很大比例,股价下跌一段时间,将吸引大量的底部基金进行干预。

少数散户投资者具有第三象限能力,习惯于根据现有财务信息和行业特征判断“估值合理性”。 但是,由于财务数据的滞后,这些指标一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就很容易得出“低估值可以抄底”的结论。

另一种即具有第二象限能力的技术分析散户,喜欢从技术形态判断底部,但技术分析的有效性是建立在“统计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即“了悟真我”,即散户投资者越相信技术分析,技术分析就越有效,因此技术分析更适合判断短期股价走势。

对于那些a股基本面在慢慢恶化的公司,股价在技术上最常见的形态叫做"阻力下跌",即"下跌-平台-下跌"的形态,是由上述三类散户合力造成的:

股价向下缓缓下跌一段时间后,由于经济基本面变化信息滞后,显得估值很低,吸引了一些“财务数据分析型”散户,这些都是散户的抄底,常常可以导致企业股价跌幅“由急变缓”,很容易在技术上已经形成“底背离”,背离形成后,股价至少会出现这样一个重要平台系统整理,出现具有一定的底部特征,吸引了“技术分析型散户”。

在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中,“阻力下跌”已成为最主流的下降形式,客观上延缓了下降速度,散户投资者有足够的时间判断基本面的恶化,从而卖出以减少损失。

相比之下,机构市场要危险得多。

第三点:机构市场特征

大多数机构处于“象限4”状态,有专门的研究团队和券商投行的卖方服务。他们可以预测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的趋势。不同的是,有的水平强,有的水平差,有的风险偏好高,有的风险偏好低。

所以,机构与散户有一个明显的区别:一旦意识到公司的基本面正在变差,而且通过这种能力变差是趋势性的,就不会出现因为“估值不高”而继续持有,因为业绩都不确定了,估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更重要的是,零售研究涵盖的对象有限,并且更倾向于“判断思维”。只要“我”觉得高成本效益,我就持有标的A,没有时间看其他标的;而机构研究涵盖了更多的行业和目标,是“选择思维”,这经常发生:虽然标的A是良好的成本表现,但B更高,所以卖出A买B。

因此,在机构主导的港美股票中,一旦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股价下跌很快。

当然,港股的这种机构主导地位也产生了另一个特征——交易趋同。

由于金融机构投资者可以接受的都是差不多的卖方服务,研究分析方法具有相似性,加上管理机构发展之间的交流又很频繁,个股跌多了,大家就会出现相互打听消息,很容易产生一致性意见,即同一时间内,大量机构以及基于相似的“看空”理由对同一类标的公司进行卖出甚至做空。

机构的“一致性交易”一旦产生,还会“自我强化”,就算是持有相反看法的机构,为了避免出现亏损,也会暂时先卖出或“做空”,等待股价启稳后再买回来,以回避风险损失。

“一致性交易”可能导致价格大幅超支,这可能是一个“空头陷阱”的投资机会,但更多时候是为了加快完成下跌的过程。

美国股市不同于香港股市。 A股散户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不到30%,创造了80%的交易量,这是流动性的主要来源。 虽然美国股市由机构主导,但有全球流动性支持。 港股是两种不占有的股票,一旦股票失去流动性,股价每天都在下跌,没有基本面分析港股的能力和交易习惯的散户投资者,是很难避免的。

第四点:港股是否适合散户?

在我国,很容易将散户投资者视为“追涨杀跌”。实际上,“追涨杀跌”是一种基于“右侧趋势交易”的投资体系。

相反,根据我的观察,A股市场散户对于投资者的“追涨杀跌”行为,只在少数人或少数工作状态(连续价格大涨或崩溃式下跌)下出现,大部分都是散户进行正常发展状态下更喜欢“逃顶抄底”。

“抵抗式下跌”中,每一波底部基金,都会成为下一波做空的动力,但也有一部分套牢后“躺平”,起到了锁定流通筹码的效果,跌到后来,那些底部垃圾股的流通盘大半都掌握在“躺平”的散户手上,导致股价“跌不透”。

相反,如果港股没有任何人气,不进入港股通,不拥有A股,糟糕的时候往往会跌到难以想象的“清算价格”。

港股有这样的特点,对于习惯于“顶底逃生”的 A 股投资者来说,既可以是一个陷阱,也可以是一个机会。

这是个陷阱。地板下有地下室,地下室下有十八层。另外,港股对信息披露要求低,股价已经腰斩,你还是不知道它到底为什么会掉下来。

说是一个机遇,一旦经济基本面逆转,同样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进行散户“逃顶”资金的压制,涨起来很是飞快,加上通过底部的估值跌得足够便宜,港股市场每年的十倍牛股数量,并不亚于中国A股。

以紫金矿业为例,目前A股溢价为11%,但在2020年3月的周期底部,A股溢价超过60%,导致本轮有色金属周期性股票,H股涨幅高于A股。

有人认为港股更适合“右手交易”,但投资港股的关键不是左手或右手,而是研究基本面的能力,这是美港股唯一可以盈利的地方。 这对业余散户投资者来说是非常糟糕的。

一般而言,散户投资者更适合以散户交易为主的 A 股市场,因为 A 股市场很难跌破,而且还有一群散户投资者也喜欢抄底,他们的容错率更高。

而且由于散户的实力可以和机构抗衡,导致市场风格多样化,除了机构主导的价值投资和风格轮动,散户主导的高抛低吸的技术分析,游资主导的打板,题材炒作等方法都有赚钱的地方。

当然,在赚钱能力这一件事上,从来都是没有一个什么EASY模式,美港股之所以“散户少”,正是我们因为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影响恶劣,散户被淘汰了,20多年前美股的散户交易额达到同样占50%以上。

2020年,由于大量的大量释放,零售交易一度升至30%以上,甚至散户投资者共同推动做空机构市场。然而,当熊市到来时,散户交易迅速回落,恢复到20%的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