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指数全天震荡走强延续反弹,创业板指领涨。

盘面上,科创板个股今日大爆发,科创50指数涨近5%,近40只科创板个股涨超10%。汽车产业链个股走强,汽车零部件概念股掀涨停潮。此外,浙江建投、粤传媒等大跌高位股尾盘拉升巨幅震荡。下跌方面,昨日大涨的互联网彩票概念股陷入调整。

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2900只个股上涨,个股继续活跃,两市超百股涨停或涨超10%。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8917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64亿。

截止收盘,沪指涨0.42%,深成指涨0.67%,创业板指涨1.21%。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31.83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0.84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0.99亿元。

市场点评

节前完美收官!虽然A股三大股指早盘集体低开,但开盘后多头就开始反攻,三大指数一路震荡走高,尾盘三大指数全线收涨,全天走出单边上涨的弱势普涨行情。

至于大盘今日为何走出单边普涨行情,究其原因分析有以下两点:

首先,就是科创板“杀”疯了。今天科创板表现尤其亮眼,科创50指数更是大涨近5%。科创板的大涨直接带动半导体、新能源、云计算等高科技板块及个股的普涨。

有消息称,科创板的大涨是因为准入门槛可能要降低,但目前这一说法未得到证实。此外浙商也在下午发布研报,认为科创板进入牛市初期,小荷初露尖尖角。

其次,政策提振不断之下,市场信心不断走强。在这种积极情绪下,巨无霸宁德时代实现5连涨,市值重返万亿。此外,受政策利好不断冲击下,汽车板块持续走强,全天继续大涨领衔。

近期,大盘持续的反弹可以说是利好政策不断所刺激出来的。不过,进入到6月以来,市场面临政策真空期。市场的期待也从政策和措施出台转向落地后的效果。所以,市场投资方向也有阶段性的转变。

虽然大盘已经连续上涨多日,但在基本面预期没有改变之前,仍视为反弹行情,整体仍有反复,想要出现反转,可能仍需时间。

后市观点:进入六月份,市场情绪修复的行情或将告一段落。在内外皆有压制之下,需要进一步关注内因当中政策见效的成果。所以,操作上切勿追高,阶段性建议逢高减持,耐心等待可能的整体性的回撤。

今日焦点

高盛:有20%上涨空间!

高盛策略师Kinger Lau等人在报告中指出,投资中国股市的理由仍然完好,不过承认评估市场走势变得更加复杂。高盛维持超配观点,认为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有20%上涨空间,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

对于可操作的股票投资思路,高盛建议从行业层面看相应主题的政策受益公司,例如受益于财政刺激的公司、国有开发商和疫情下经济复苏的股票。预计MSCI中国2022年每股盈利增长4%,市场预期为8%。

“9月暂缓加息”没戏了

美联储不愧是预期管理的神,朝令夕改的态度,使得美国金融市场犹如过山车。不久前还在表示暂缓加息的事,现在风向突转,要激进加息直到降服通胀。

现在可以把美联储9月暂停加息的设想抛开了,即使是美联储官员中更偏鸽派的高官——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Mary Daly),最近也表达了支持为降服高通胀而激进加息的态度。

戴利称,她支持6月和7月美联储都加息50个基点,但并不想预测7月之后的政策动向。她青睐到今年底将政策利率推升到中性水平。她预计中性水平在2.5%左右。

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交易市场预计,6月和7月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是板上钉钉,几率分别逾99%和近90%,9月加息25个基点的几率为34%,加息50个基点的几率接近60%。到12月,利率区间升至2.5%至2.75%的几率只有不到30%,升至2.75%至3.00%的几率将近55%。

沙特态度转变 油价应声下跌

欧盟禁运部分原油和保险禁令的制裁大棒下,原油再次大涨。然而,周四OPEC+会议前夕,国际油价下跌,此前有报道称俄罗斯可能同意OPEC+增加石油产量,以弥补俄罗斯的产量损失。

报道称,沙特阿拉伯已告诉西方盟国,如果俄罗斯石油受到制裁,导致全球供应明显面临俄罗斯产量大幅下降,沙特将提高产量。消息人士表示,自欧盟最近对俄罗斯海上石油实施禁令以来,这些担忧有所增加。

如果俄罗斯同意扩产方案,那么很可能看到OPEC+在一段时间内首次显著改变立场。

消息人士还表示,任何补偿方案都可能逐步获得批准,不过不能保证今天晚些时候会全部获得批准。在某些情况下,俄罗斯目前的日产量大约比其配额低100万桶。

央行:进一步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今天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扎实稳住经济的相关金融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发展环境也面临复杂局面,出现新的挑战和困难。人民银行将聚焦市场主体、有效投资、降低成本、重点领域、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强化政策引导,及时精准惠及受困群体和重点领域,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下一步,人民银行、外汇局将靠前发力、适当加力,进一步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的政策效应,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