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随着人们消费的升级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品质生鲜”这一理念便开始出现。在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买菜等从线上发力,把买菜这件贯穿人们日常的事情,做到了极致。而百果园,则是从线下布局,让水果也分出了三六九等。

自提出“做更好吃的水果”这一口号之后,百果园就推出了自己的一套行业标准,并且针对消费者“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的心理,筛选出一批高端水果,让品牌摇身一变成为了水果界的“爱马仕”,可最近,这匹马似乎就被自己给绊倒了。

鲜瓜果行业稳步发展,品牌认可度尚待提升

水果一直是国人心目中的健康饮食,并且在全民养生、疫情宅家的背景之下,它的销量更是有增无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人均鲜瓜果消费量为51.4千克,同比提升8.4%。其中城镇地区人均鲜瓜果消费量为60.9千克,农村地区人均鲜瓜果消费量为39.3千克。

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中国水果零售市场发展迅速,未来的增长潜力仍然很大。2016年-2021年,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2%,预计2021年-2026年仍将高达7.6%。

而鲜瓜果作为一个时令性、地域性都极强的产业,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有着许多产地。但据相关部门统计,2020年我国水果种植区域主要分为5个等级,山东、广西、河南、陕西的产量均大于2000万吨处于第一梯队,并且无论是第一梯队还是第二梯队,其种植量和年产量在近年都在逐步攀升。

而逐年增加的产量、逐步提升的品质之下,带来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尤其是在拼多多进驻生鲜行业之后,百果园的算盘就再也打不响了。

拼多多在入局之前,就开始了自己铺天盖地般的中毒营销,并且从多次推出“0元买水果”等活动,抓住了大多数有“小市民”心理的消费者,入局鲜瓜果市场行业。

拼多多选择的市场路线也是与百果园截然不同:从线上厮杀,借助网络平台造势鲜瓜果原产地的优势,并且打造产地直送的产业链,让消费者吃得更具性价比。与此同时,拼多多还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就让百果园望尘莫及。

反观百果园的市场战略,把水果分三六九等,依据原产地的不同、上市时间的不同,划定不同的价格,并且包装精致之下隐藏的是筛选了一次又一次的现实,这无疑会让百果园的售价进一步攀升,这与目前水果市场的发展截然不同。

虽然消费品质在升级,但是在水果这类日常消费品中却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尤其是在物价膨胀的影响下,消费者对高价水果的接受度也会有所下降。同时,近年来许多“天价水果”的新闻,让消费者对所谓的高单价水果产生了一定的抵触,这无疑给了百果园当头一棒。

百果园近年的市场策略也十分明确:打造品牌认可度,让百果园成为买水果的首选。可在网购平台的冲击、消费持续疲软的背景下,鲜瓜果的消费也会偏向中低端,百果园的步子恐怕难再卖出去了。

六年融资八轮,成也加盟败也加盟

成立于2001年的百果园,从原来的一家小小门店,到如今集水果采购、种植支持、采后保鲜、物流仓储、标准分级、营销拓展、品牌运营、门店零售为一体的水果全产业链企业,背后的艰辛不必多言,但其背后隐藏的暗流却也十分汹涌。

据天眼查显示,2015年百果园获得天图资本、广发证券等机构高达4亿元的A轮融资;截至2021年百果园相继获得了8轮次的资金注入,其中不乏中金资本、深创投等知名机构,六年时间融资八轮,这在鲜瓜果行业中可谓是独一份。

而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硬道理下,百果园开启了的极速扩张之旅。2017年公司收购果多美商标后,相继并购南京鲜时代、战略合并生鲜电商“一米鲜”、收购水果连锁品牌“绿叶”,从原来的鲜瓜果单线运作,跨越到了生鲜这一大品类中,旨在打造出更广阔的品类格局。之后更是与重庆果业龙头“超奇”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入股常州杰记水果,这些都是百果园野心的体现。

百果园在用力挥舞着钞票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要把财报做好、做漂亮,而它选择的方式就是搜寻各地加盟商,让其为品牌“打工”。

百果园公布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现有门店中,有5335家为加盟店,直营店仅为15家。加盟店2019、2020、2021年上缴的特许经营费分别为1.72亿、1.31亿、1.60亿,毛利率为100%。而百果园水果销售部分近3年的毛利率却几乎无增长。这也不难看出,加盟费已经成为了公司营收的中流砥柱。

百果园在看到盟友们带来的利益之后,也不遗余力地给他们提供各种福利政策:无息贷款。虽然在2019年之后便改为有息贷款,可贷款利息也远比金融机构来得低,这对于有资金压力的加盟者而言,是非常具有吸引力。

但与此同时,这个贷款策略也为百果园带来了不小的资金压力:截至2021年底,有息贷款的未偿还余额为1.79亿。这些贷款投向了309家加盟商的815家加盟店。可在当年,它们给公司带来了的财务收入仅为2409.1万。

除此之外,百果园为了大力布局线下市场,它的扶持力度也是远大于同业内其他品牌的,可在回款压力、存货积压等问题上,百果园同样也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截止2021年,应收款高达11.56亿元,未偿还贷款余额1.85亿元,保理融资未偿还金额2.38亿元。而就在2020年,百果园已经因为贸易应收款而计提了2000万元的特定减值亏损,预计在2022年,百果园又要再预计一次亏损了。

寻找加盟商是许多品牌坐着赚钱的好办法,但百果园的策略显然是与众不同的。在摊子越铺越开之后,它就面临管控难、资金回笼慢等窘况,这也是百果园近期陷入舆论风波的根本原因。

“天高皇帝远”,品牌口碑逐渐消磨

果切作为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水果售卖方式,它让消费者能随时随地吃上水果,并且吃得体面、随性。但果切的新鲜度一直都饱受争议。而作为以品质取胜的百果园,在近期也推出了自己的果切系列,可就是这个新品类,把百果园引以为傲的品质招牌给砸了。

近日,百果园被曝出使用变质水果做果切,售卖发霉后的苹果,用小凤梨充当大凤梨丑闻等以次充好的举措。新闻一经曝光便引发全网热议,本身就对百果园居高不下的售价有所怨言的消费者,这一次更是怨声载道。

“卖这么贵还用不新鲜水果”、“鲜切水果果然不能买” 、“百果园看来很暴利啊”等负面舆论层出不穷。虽然百果园针对此事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道歉声明称:对涉事门店进行停业整顿处理,同时会进一步加强门店管理,该事件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第3。可消费者失去的信心却不会再回来了。

因为百果园提出的“日清“、”无理由退款”、“不好吃就退”等极具吸引力的品质要求,可在落实这些措施的时候,却存在监管的缺失。这无疑是在挑战加盟商们的底线,而这次事件,恐怕也让百果园的上市之路再次惨遭滑铁卢。

其实早在2020年6月,百果园就曾向证监会国际部提交了境外上市申请材料,计划赴港上市,可仅仅五个月后,其就宣布暂停港股上市计划。之后百果园与民生证券签订辅导协议,欲冲刺深交所创业板IPO,可同样没有结果。

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在百果园这里仿佛是不存在一般。就在今年5月,百果园便再次远赴香港,申请上市,而这次它的保荐人变成了摩根士丹利,一家美籍投行。

在生鲜行业,上市其实并非一件易事。在水果行业内,流传着 “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的美誉。而洪九果也曾经两度冲击 IPO,可至今仍未成功;无独有偶,鲜丰水果也曾在 2019 年有过上市的计划,可在 2021 年初被叫停,时至今日都没有再尝试。

鲜瓜果和生鲜行业有着种类过多、区域性强、季节性强,产业结构复杂等等许多特点,最关键的是,其数字化转型的进度与其他行业相比,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想要改变这个格局,就需要长时间的投入与消费者观念的改变,这无疑进一步拉长了回报周期。这点在百果园的招股书中,也能透露一二。

据招股书披露,百果园2019-2021年的净利润率为 2.8%、0.5% 和 2.2%;水果采购成本分别占据了销售成本的 96.2%、95.2% 和 95.3%;而百果园的销售成本占总营收的 90.2%、90.9% 和 88.8%。

百果园净利润如此尴尬的原因,除了有企业自身原因以外,还有来自行业和市场的竞争。疫情下实体门店经营难度加强,百果园的门店拓展速度也在极速下滑。2019年净增890家门店的壮举已不复存在,仅有2020年120家的萧条,提醒着百果园需要转变思路了。

在一二线城市的门店拓展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百果园也开始在线上开拓自有销售渠道,但这次它要做的是品类更全的生鲜平台。

自 2019 年开始,百果园便将分销业务拓展至大生鲜,包括蔬菜、肉类海鲜、奶制品等等,试图进一步优化营收板块。次年百果园推出“熊猫大鲜”,专注于社区团购;今年年初,百果园又设立了“三个零”蔬菜种植品牌,全方位布局自己的生鲜领域。可其相较于生鲜电商盒马生鲜、叮咚买菜这些第一梯队,百果园这些举措不过是小打小闹。

百果园如果成功上市,无疑会对深耕某一品类注入一剂强心针,但细读百果园的招股书,其中的压力也同样无法忽视。加盟店的管理是一大难题,品类单一、产业结构落后的格局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百果园的上市之路,恐怕难以一帆风顺了。

结语

作为水果领域里“爱马仕”,百果园率先推出了“保证好吃”的服务体系,以此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但靠优质服务作为基础建造的品牌金字塔,一旦出现口碑问题,便容易崩塌,这也是百果园需要面对的一把双刃剑。

百果园的出现,颠覆了国内鲜瓜果行业的认知,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也是独一无二的的存在,可现如今面对层层重压,百果园又该如何华丽蜕变呢,相信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