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季度,汽车销售下滑42.4%,全行业不得不展开艰难自救。

两年后的今天,又一轮严峻挑战现实的摆在车企面前。春天里柳絮飘飘,谁也没有预料到汽车业会如此脆弱。面对供应链中断的危机,何小鹏的疾呼、余承东的转发,汽车人的焦虑弥漫开来。

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还能延续吗?传统能源车还有空间吗?不确定性下,汽车业的竞争却日趋激烈,新老交替的时代里谁能活下来还是未知。

01

春天之困

春天在哪里?

2月国内汽车销量继上个月的增长之后,又增加了18.7%,达到174万辆。然而,进入春暖花开的3月,一切发生了改变。

3月13日,一汽集团宣布长春五大整车生产厂全面停产。紧随其后的特斯拉上海工厂在3月也经历了反复停产复工。

不见往日的喧嚣和上万名员工来往的身影,特斯拉86万平方米的工厂园区陷入了复产无期的沉寂,其销售一度火爆的Model 3生产线也不再运行。

经历曲折“停产复工”的还有上汽大众,早在3月下旬就实施了两次48小时闭环生产管理,随后则宣布从4月1日起停产。

紧接着4月14日,长城汽车宣布其旗下SUV坦克300生产线暂停,该车型涉及的8家供应商早已停工停运。

根据乘联会统计,2022年3月乘用车整体市场产销分别达到182.3万辆和157.9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2%和25.6%,同比分别下降0.3%和10.5%。

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省生产数据得知,上海市和吉林省分别占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的10.7%和9.1%。这一区域却在今年成为了本次汽车业停产中的重灾区。

上海市和吉林省也是重要的零部件基地,汽车零部件工厂也陷入困境。汽车零部件工厂的停摆也直接影响到了整车生产。

近年来,随着上汽和特斯拉临港建厂,宁德时代、地平线和均胜电子等一众中国供应商纷纷在上海落点。

采埃孚、博世和安波福等全球头部企业更是早就在上海驻扎。

其中,博世主要为下游车企提供车身控制芯片及电子稳定系统(ESP),早在今年2月就被打乱了生产节奏。近期,博世在吉林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工厂也被迫停产。

安波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该公司是国内最大汽车线束供应商,市场份额达到80%。其在上海嘉定区拥有多个生产基地,主要为特斯拉、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和福特等整车制造商供货。

上海的情况加重后,周边省市的零部件企业也在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苏州昆山汇集了众多体量不一的印刷电路板(PCB)企业,目前均宣告停工。这类供应商主要为整车一级供应商提供发动机、车身和底盘控制系统等电子控制部件。

可以说,江浙沪一带几乎涵盖了汽车零部件生产的所有环节。在运力问题、供应链受阻和工厂停产多重因素下, 汽车行业被困在了春天里。

02

损失惨重

停摆让车企大佬也坐不住了。

4月14日傍晚7点,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朋友圈称,“若供应链企业无法找到动工复产方式,5月份中国所有整车厂或将停工”。

以电车行业翘楚特斯拉为例,算上在3月16日至17日停产的两天,截至4月19日特斯拉已停产了24天。2021年特斯拉月产能高达77535辆,其中上海超级工厂贡献过半。《车圈能见度》粗略计算,近1个月的停产可能导致特斯拉近4万辆的产出直接没了。

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特斯拉仅汽车销售收入就增长195.21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这主要得益于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后,2021年Model 3和Model Y的交付量同比增加43.38万辆。所以说,其作为产能主力军地位尤为重要,哪怕停工一天的损失对特斯拉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

蔚来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以2022年3月蔚来9829辆的交付量和平均一辆车40万元的价格计算,若停产1个月,蔚来就可能损失近40亿元。这对本就销量增长乏力且平均每年亏损近70亿元的蔚来来说,影响巨大。

不仅是新能源车企,传统车企也在劫难逃。根据一汽解放最新业绩简报,其位于吉林的工厂货车和客车的产量分别为18282辆和零辆,同比分别下降196.98%和100%。

此外,停产导致交付不及预期,必定也将拖累上汽集团和一汽解放在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

而且不仅仅是制造端,销售端也受到影响。历年汽车黄金4月在今年显得格外冷清,全年最重要的营销活动北京车展延期,打乱了厂商新品上市的节奏。

车企销量下滑是必然的。长城和吉利公布的3月业绩简报均提及由于主要供应商博世零部件生产不足,3月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0%和46%。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3月汽车总体产销分别达到182.4万辆和175.4万辆,产量同比零增长,而销量同比下滑10%。

随着一众大佬呼吁解决复工复产问题,各地也行动起来。本月中旬,各地就陆续传出复工的好消息。

4月13日,一汽集团首先宣布启动复产计划。目前,一汽红旗蔚山工厂、一汽-大众和一汽丰越均实现整车下线。而一汽奔腾和一汽解放也已完成生产线测试。

4月15日,上海经委会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旨在有序推动企业复工。根据整理的复产“白名单”,有251家企业都与整车制造相关,上汽、比亚迪和特斯拉等头部车企赫然在列。

当天午后上汽也传来好消息,将着手进行前期摸底排查的准备工作,于4月18日启动复工压力测试。

4月19日,停产近1个月的特斯拉上海工厂也终于迎来了复工。8000名员工当天一早就到岗了,厂里电池电机模块生产线开始全速运转,而整车装配还在逐步恢复中。

03

供应链危机

两年来,汽车业遭遇的不仅仅是特殊情况带来的影响。自2021年以来,汽车行业先后遭遇了原材料涨价和芯片短缺,整车包括电池在内的零部件上涨速度之快,行业人士深感措手不及。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2月汽车行业收入和成本分别增长6%和8%,利润总体下滑10%。相较于同时期全国整体工业企业利润增长5%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已远远落后。

而在利润总体下滑的时候,中国汽车业的“内斗”也在日趋激烈。

值得注意的两个现象是,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两极分化,以及自主品牌在逐年蚕食合资品牌市场份额。

根据乘联会统计,2022年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6.5万辆和44.5万辆,同比均增长近140%。同时期新能源车在国内渗透率也达到28.2%,同比提升17.6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头部车企中比亚迪和特斯拉中国分别实现销量增长164%和89%。而新势力中小鹏、零跑、哪吒这3家受涨价影响并不大,环比增长优秀。

根据各自公布的3月交付数据,2022年3月销量分别实现环比增长148%、87%和69%。相比之下,“网红”蔚来同时期环比虽然增长了63%,但销量并未破万。

这与燃油车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车势头加速向下。据统计,2022年一季度传统燃油车销量为385万辆,同比下降18%。

最为明显的当属传统入门级油车的销售情况。根据乘联会统计,2022年3月A级传统油车销量下滑了29%。这背后主要原因,一是受油价攀升影响,部分燃油车需求转化为新能源车的需求;二是受3月疫情影响,工作收入损失较大导致更多消费群体购买能力下降。

燃油车市场受到冲击之时,比亚迪又来添了一把火。比亚迪宣布3月停产全部燃油车。这些企业的变化,也在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

当然,传统能源车也有坚守者在奋力抵抗。4月1日,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炮轰新能源,他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无序竞争,新能源整车特别是乘用车将会出现一次灾难性的产能过剩。”

此外,《车圈能见度》也注意到,合资品牌在竞争中逐渐势微,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据统计,2022年一季度自主和合资品牌零售销量分别达到226万辆(同比增长14%)和266万辆(同比下滑10%)。

其中,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高达44%,且中国新能源车更是实现了市场份额65%的历史新高。而在近期的供应链短缺中,合资车企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3月,国内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为59万辆,同比下滑30%,远超同期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整体下滑幅度。

按乘联会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厂商销量前五排名来看,自主品牌就占3家。同时期一汽大众、长安汽车、上汽大众、吉利汽车和比亚迪汽车销量分别为42.2万辆、32.5万辆、29.6万辆、29.4万辆和28.7万辆。

此外,2022年一季度日系、德系和美系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下滑20%、18.7%和10%。众多合资品牌中,仅广汽丰田实现同比增长10%。

春天即将过去(5月5日立夏),汽车业也将在困境中走出。经过了供应链中断等情况之后,或许新的供应链体系的搭建也在路上。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车、自主品牌与合资车企的争夺战都将继续。

对于何小鹏等人而言,这是一个难以忘却的春天。


作者 | 潘虹

编辑 | 可儿

来源 | 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