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于2019年的虚假网络维权“碰瓷”金融机构的现象,近期颇有抬头之势。

搜索引擎、V信公众号以及雪球、今日头条、知乎等常用社交、资讯类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代维信息的踪迹,“惊天黑幕”、“骗局大曝光”、“亏损内幕找到了”、“惨痛经历自述”等字眼冲击着不少投资者的眼球,真伪难辨。

北京银保监局指出,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推出“代理投诉”“代理退保”“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等所谓“代理维权”服务诱骗消费者,名为代理维权,实则牟取非法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称,擦亮慧眼,警惕非法“代理维权”陷阱。

网络维权背后套路

从维权信息来看,内容可谓“大同小异”。首先给出曝光平台的名称,再以投资者的口吻讲述“上当受骗”的经历,包括因平台业务员承诺“高收益零风险”而购买咨询服务后却产生大量投资亏损、被拉到股票群后向“老师”缴纳服务费但亏损越来越多、购买专业软件后亏损越来越多以致股票严重被套等等,总归绕不开“服务费”、“亏损”和“受骗”等关键字眼。

在文章的最后,发帖者的核心点评和内容直戳股民内心。比如“在看了XX维权的文章后,我意识到自己被骗,XX维权仅X天就让平台跟我签了退款协议,赔偿了服务费和全部损失”。此外,发帖者还总是留下XX维权的联系方式,“好心”地提醒其他投资者“希望你们也能及时止损”、“挽回我们被骗的血汗钱”云云。

实际上,这些内容大多通过“制作文章模板-人工干预细节文本-批量生产文章”的方式,在网络上发布一些经某某“职业维权”协助成功追回的虚假案例和不实信息,甚至结合 SEO(搜索引擎优化)技术,联系部分网站站长,加大信息在搜索引擎的权重,获取大量曝光,将编造的海量负面信息作为引流手段,吸引目标客户支付维权代理费或手续费,进而实施网络诈骗。

代维机构打着“专业律师团队”的旗号,声称“快速维权”、“法律援助”、“免费追回”。其实代维业务员在询问平台名称及损失金额后,第一时间提出“维权费是追回资金的30%”,并需要签订委托合同。有部分代维机构还要求投资者手持身份证拍照、拍摄视频等。有些团伙甚至擅自、恶意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办理小额贷款、申请信用卡等。如果消费者想终止代理协议,还可能遭到骚扰、恐吓。代维机构除了收取高额的咨询费、手续费外,还可能通过掌握消费者的银行卡账户,截留侵占资金。

在宣传之时,“专业维权律师团队”是维权代理们用于推销自己的主要特色。相关代理大多自称XX法援或XX法务,实际上却不具备法律执业资格,对法律条文引用经常有明显错误。北京银保监局指出,其通过编造或歪曲事实进行恶意投诉,违背诚信甚至突破法律底线,不仅侵占消费者正当的维权渠道和资源,阻碍消费纠纷正常解决,还扰乱了金融市场正常秩序,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在和代维机构确立了委托关系后,“维权老师”会对投资者进行话术指导,唆使投资者无视合同约定,怂恿或替代投资者编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并使用固定的投诉模板、千篇一律的投诉话术,以代理人的身份向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投诉。“我现在不会相信你们了,根本赚不到钱,我现在要求你们把我的服务费用退给我。”等话术层出不穷,如遭到拒绝,则称“不退款就找证监会投诉你们。”更有甚者采取诱骗、恐吓等手段阻止投资者与金融机构正常协商,严重影响其的正常生活。

部分代维机构在帮助投资者“打击黑平台”之时,自己也在从事非法证券咨询活动。在投资者被“维权老师”拉入的“XX老师维权群”的微信群里,定期有疑似员工在推荐股票并指导买卖操作,并声称:“维权交给我们,给X老师服务费,肯定让你在股市中赚钱。”虽未进行逐一核实,但代维机构本身大概率难以获得投资顾问资质,且这种在微信群里荐股的行为,与他们所打击的“黑平台”喊单行为并无二致。

正牌机构屡遭“碰瓷”

在这一灰色产业中,不仅股民们会受到伤害,正牌金融机构也深受其害。

近期,某第三方团队梳理了81家投资顾问公司、150家期货公司、140家证券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并列举了81个具有维权特征的关键词进行组合,得出近4万多种搜索词组合。按公司分布看,负面文章共涉及364家金融机构,涵盖所研究的机构样本的98.1%,其中投资咨询机构覆盖率100%,81家无一幸免。

其实,自2019年以来,已有大量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注意到相关诋毁信息并发布声明,如河南和信证券投资咨询、大摩证券投资咨询、江苏天鼎证券投资咨询等。在声明中,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均表示,公司遭遇非法个人和公司利用网站及信息传播平台通过捏造不良信息,大肆进行恶意诋毁,并表示将采取合法手段维护公司利益。

某业内人士此前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但不少投资者信以为真,这对行业形象产生严重影响。”谈及维权,他表示:“目前没有办法定位到发帖的个人或者机构,很难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大途径维护权益

3月15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称,警惕非法“代理维权”侵害,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一是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广大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二是拒绝非法代理维权行为。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以“代理维权”之名,捏造事实、违背合同约定,不仅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甚至涉嫌寻衅滋事和敲诈勒索,突破法律底线。消费者应珍惜个人信用,警惕参与非法“代理维权”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不轻信虚假承诺,拒绝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

三是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在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投诉,主张民事权益。若消费者未能与金融机构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可以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投诉、调解仍不能解决民事纠纷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是防止个人信息外泄。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和家庭信息,避免出现信息外泄、信息盗用等风险,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如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