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可多买一套房!这座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凌晨推新政,对楼市有何影响?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梁争誉
“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人口超千万、GDP破万亿元的特大城市东莞,5月14日凌晨发布楼市新政“莞七条”。生育二孩或三孩可多买一套房、限售年限从3年调整为2年等多项政策,引起市场热议。
高强度、高频率,是东莞楼市调控特点。
2021年,东莞相继发布“莞八条”“莞七条”等一系列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打击投机炒房行为,楼市进入调控周期。
进入2022年,东莞楼市调控接踵而至。从土地拍卖、新房价格管理等方向调整调控政策。
而刚出台的“莞七条”,因涉及面广、力度大而备受关注。多名业内人士认为,“莞七条”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流动性,对今年东莞房地产市场走向起重要引导作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激活中高收入人群的购房需求
5月14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东莞市金融工作局、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东莞监管分局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东建〔2022〕4号)(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从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购房信贷需求、稳定住宅用地供应、提高商品住宅品质、优化预售资金监管、优化服务便利交易等七大方面,进一步优化调控政策。
合富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李兴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中指出,此次发布的“莞七条”,主要目的是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
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认为,“莞七条”是更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包括鼓励开发企业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二孩、三孩家庭可多买一套房等都比较新颖。
根据《通知》,东莞居民家庭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其中,非东莞市户籍居民家庭需提供购房之日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4个月以上社保或个税证明。
此前,针对东莞户籍居民家庭,新房限购两套,二手房不限购;非户籍居民家庭,新房、二手房合计限购两套。
值得注意的是,“莞七条”亦解决了“90/70政策”遗留多年的“一房多证”问题。
《通知》明确规定,居民家庭持有或购买“双(多)证房”但实质作为一套住房使用的,在核验购房资格时视作一套商品住房。
“无论是二孩、三孩家庭多买一套房,还是‘多证合一’、限售年限3改2、增值税征免年限5改2,都是希望激活中高收入人群的改善性购房需求。”李兴旺分析认为,由于刚需群体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购房能力不足,因而“莞七条”对改善性群体寄予厚望,“为人口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经济的平稳增长作出贡献。”
中原地产(中国内地)华南区总裁郑叔伦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莞七条”将为新房市场带来明显分化。由于大量的改善性需求释放,新房市场将出现成交放量、价格分化的现象。
“与二手房价差较大的新盘以及刚需项目、刚需产品的价格,仍有回调压力,改善项目和改善产品价格企稳甚至上调。”郑叔伦指出。
购房成本大减有望激活市场
“莞七条”是近期东莞第二次落地的调控政策。
4月28日,东莞市住建局官方小程序“莞e认购”更新购房条件。调整要点包括:恢复个税购房政策;社保或个税“逐月连续缴纳”调整为“累计缴纳”;恢复人才购房政策,本科以上、初级职称以上、技师以上购房仅需缴纳半年社保或个税;取消新入户购房半年时间限制等,意在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吸引人才留莞,并于5月1日起实施。
据李兴旺观察,东莞五一前夕发布的购房新政,并未引起市场激烈反应。
据合富研究院监测,“五一”小长假期间,东莞全市各大楼盘展示中心日均到访量较节前工作日增长约2倍,较节前周末增长10%。然而,人气回升短期内难以促成实际成交,来访转化率未见提升,尽管“满城尽是特惠房”,最终成交仍平淡收场。
监测范围延伸至一季度,期内东莞楼市表现平平。
合富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东莞新房供应约51.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4%;网签面积约55.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1%;网签4934套,同比减少59%;网签金额118.5亿元,同比减少71%。
一季度供应量处于历史第二低位,网签量处于历史最低位。截至3月底,东莞新房去化周期约18个月。常规来说,去化周期超过15个月,供过于求。
图片来源:合富大数据
新房遇冷,二手也未能走出独立行情。
一季度,东莞二手住宅网签面积约21.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5%。楼市深度调整,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主导下,购房者普遍持币观望。
郑叔伦认为,“莞七条”对于二手市场的影响最为直接。二手市场经过深度调整后,价格优势明显,叠加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的利好,“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后,预计二手房市场领先于新房市场回暖,价格企稳。”
黄韬表示,“莞七条”的确释放了一波购买力,但由于房地产市场是多方作用的结果,预计“莞七条”不会带来市场的根本性反转。
最近更新
-
快看,粤港澳大湾区正乘“云”而上
18:02
-
概念之外,“元宇宙”的未来在哪里?
18:02
-
每年发生上万起事故,造成超1万人死亡,印度火车为何成“全世界最不安全”?
16:02
-
连收两个涨停,奥飞娱乐凭什么?
昨天 23:37
- 建发股份拟63亿元控股美凯龙,车建兴能渡过难关吗?
- 被带走协助调查?中信建投总经理李格平辞职!曾在证监会任职!
- IPO后,北森驶向HR SaaS深水区
- 周评1:昨夜外为全线大涨,A股盘后迎行业大利好,散户提前预定红周一。
- 6月3号本周行情回顾与下周行情展望
- 这家户外品牌代工厂年入23亿元 仅9名销售就敢闯关IPO
- 这是印度今年最悲伤的一天,至少暴露了三个问题
- 全球乳业最“牛”数智化工厂在蒙牛
- 半导体EDA
- 政策支持职业教育,郑州中佳在线教育借力打造执业药师培养平台
专栏推荐
-
军师点兵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604人已购
¥2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144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114人已购
¥288.00/月 -
财报拆解 知识点解读+实战案例,帮你5小时学会看财报 72人已购
¥19.90/月
推荐阅读
-
ESG Weekly|科技部将建立双碳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机制 国内银行理财ESG产品规模未来市场空间或超9万亿元
-
挖贝北交所周报:星昊医药、武汉蓝电上市 东方碳素、豪声电子获批文
-
下周资本市场大事前瞻:苹果重磅新品将亮相 英伟达CEO黄仁勋或将访沪
-
五月回款同比增加近50%,珍酒李渡中报业绩或超预期
-
已致超300人死亡!印度“夺命列车”背后:平均每天45人丧生,多次与牛相撞
-
小米承压:营收五连降,手机登高难,造车低不就
-
快看,粤港澳大湾区正乘“云”而上
-
北向资金涌入“英伟达的世界”,还先知先觉加仓宁王
-
TOPCON
-
控股股东注入资产后,华能水电拟投资超583亿建设新项目
-
当内容的力量遇上「行为公益」:远方被看见,善意有回响
-
包凡事件最新进展:若明年10月2日前未满足条件,华兴资本或被联交所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