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

坑散户的上市公司A股比比皆是,坑机构的却不怎么多见。

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不久前刚发布了年报,这次出的业绩雷,不仅让半年前定增的众多机构直接腰斩,还浇灭了一众机构们的热情和信心,甚至有评价称,“阳光电源直接带崩了A股成长股“。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阳光电源营业总收入为241.37亿元,同比增长25.15%,净利润为15.83亿元,同比下滑19.01%,扣非净利润为13.35亿元,同比下滑27.72%。

作为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在2021年全年一直被机构和散户疯狂追捧,股价从2021年年初的78.07元/股一路飙升至年中的180.16元/股,短短半年,无数人在阳光电源上赚得盆满钵满,阳光电源也成为成长股中的“造富神话”。2022年3月以来,年报公布的前夕,阳光电源股价单边下跌,由3月初的近130元/股一路走低,最低价已跌至56.01元/股,实现腰斩。

增收不增利的业绩隐患在这一成长牛股上显现,市场不免充满担忧。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发现,阳光电源子公司阳光新能源主要做电站生意,受制于组件价格上涨、并网困难,阳光新能源的净利率由2020年的18%降至5%。此外,公司逆变器饱受核心原材料涨价之苦,“缺芯潮”蔓延。2021年高位定增入场的诸多机构,距离成本价已然腰斩。被寄予厚望的储能业务能带领阳光电源重回巅峰吗?

光伏行业“内卷”

简单来说,阳光电源的营业收入目前来自两大部分,一是光伏逆变器的研发和销售,二是光伏电站的投资开发业务。

从年报数据来看,阳光电源逆变器的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75.1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0.51亿元,同比增长20.44%,电站投资开发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82.2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6.79亿元,同比增长17.65%,这两大业务目前占营收的37.5%和40.1%,合共占营收比例接近八成。

虽然两大支柱业务从营收来看都在稳步增长,但是阳光电源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逆变器2021年的毛利率为33.8%,对比上年下降1.23个百分点,电站毛利率虽然上升了2.42个百分点,但毛利率微薄,仅11.91%,作为新增长点被寄予厚望的储能业务竞争激烈,毛利率下滑7.86个百分点,为14.11%。

整体来看,2021年全年,阳光电源的毛利率为22.25%,自2017年来4连降。而在这种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还使得公司费用率上升明显,2021年阳光电源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15.83亿元、4.91亿元、2.83亿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2.58%。

分拆来看,阳光电源逆变器产品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原材料涨价明显。据悉,逆变器制造中核心零件为IGBT,为芯片厂商生产,受制于疫情影响,IGBT出货缓慢,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上能电气副总裁李建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主流进口品牌IGBT供应商主要包括英飞凌、安森美、威科等。国外主流的IGBT供应商会将一部分产能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倾斜,导致光伏这类工业类的份额有所减少,进而导致供需矛盾。”

阳光电源在机构调研和业绩说明会上曾多次提到目前供应瓶颈在于IGBT,公司预计,IGBT在2022年将继续保持紧平衡状态,明年有望改善。这就意味着,原材料涨价使得逆变器毛利率下滑的问题或将持续。

电站业务作为阳光电源另一大支柱业务,其实收入主要来自于赚差价。阳光电源开发集中式或分布式电站,并网发电后售卖给大型国企、央企。但由于双碳政策背景,处于中游的电站开发,利润微薄,属实不是一个好赚钱的行业。

阳光电源主要做电站开发的子公司为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从年报数据来看,2021年阳光新能源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107.2亿元、7.06亿元、5.54亿元,营业利润率和净利率分别为6.59%、5.16%。而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查阅2020年年报得知,2020年阳光新能源的营业收入为24.68亿元、营业利润为5.24亿元、净利润为4.65亿元,营业利润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1.23%、18.8%。

短短一年,阳光新能源的净利率由18.8%跌至5.16%,跌幅达73%,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曾采访多位光伏行业投资者了解到,由于组件价格居高不下、电站终端竞争激烈,以光伏电站为代表的产业链中下游利润被压得非常低,回报率缩水严重。

两大支柱业务都因为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阳光电源在2021年更多的选择了粗放式的发展,董事长曹仁贤曾在会议上表示,“2021年,公司步子迈得有点大。”这不仅体现在公司销售费用的大幅上涨,公司的全球化扩张也因为对疫情风险的估计不够而遇到阻碍、从而产生损失。

据悉,因为疫情影响,阳光电源越南项目在10月没能并网,因此执行了新电价,导致计提了损失,而缅甸项目则因为外部的政变原因取消。

从年报来看,阳光电源来自中国大陆和海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1.98%和38.02%,且海外营收增速更加可观。若越南、缅甸等案例再现,公司或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损失。

各大机构定增被腰斩 JPM浮亏1.6亿

2021年下半年,阳光电源曾落地了一项定向增发。

公告显示,该次定向增发的发行期首日为2021年9月13日,发行价格为115.7元/股。通过此次定增,阳光电源募集了36.38亿元的资金,分别投向年产100GW心系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研发创新中心扩建项目、全球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并用8166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由于机构申购活跃,阳光电源此次定增认购价格由发行价的115.7元上浮至128元/股,参与者不乏明星机构,如景林资产获配2.4亿元、华泰金融获配1.2亿元、JPMorgan获配2.84亿元、大家资产获配2亿元等。

令一众机构傻眼的是,6个月锁定期过后,阳光电源股价一路下跌,最低已跌至56.01元/股,距离成本价128元/股跌去56%,明星机构们纷纷腰斩被套,粗略计算,景林资产2.4亿元已浮亏1.3亿元,JPMorgan2.84亿元已浮亏1.6亿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事,阳光电源2011年上市,截至目前通过IPO、短期融资券、定向增发等多种手段直接融资,募集资金金额累计达到81.6亿元,而公司虽然累计已经进行了9次现金分红,但分红金额仅7.82亿元。

外部董事失联

业绩雷炸响已让市场和投资者瞠目结舌,更令人震惊的是,阳光电源还上演了一出“董事失踪记”。2022年4月24日,阳光电源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安徽纪检监察网获悉,外部董事刘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此前,阳光电源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2021年年度报告》,该会议刘振即未出席,也并未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

资料显示,刘振历任安徽国风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安徽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和董事、总经理,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北京华地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安徽南翔万商物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安徽智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现任阳光电源董事、安徽安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天眼查显示,安徽安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最大股东为安徽国元资本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人民政府。

结语:

缺芯潮蔓延,叠加双碳带来的政策利好,光伏行业似乎不得不从前两年的粗放性发展转向精细化运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阳光电源之前“迈大步子”、抢占市场的策略亟需更新换代,以应对目前已显现的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2021年下半年的阳光电源正处于高歌猛进之时,甚至连定增价格都由发行价的115元上浮至128元/股,足见机构和市场对其寄予厚望。然而,半年封闭期后,信心百倍的机构却浮亏超过50%,已然腰斩。

阳光的阳光何时到来?被套的机构是否还有足够耐心陪伴其度过漫长的阴霾天?凤凰网财经《市值观察》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