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甩卖”子公司还债,靠出售子公司发展主营业务,依赖广告营销的海南椰岛,目前或正处于低迷状态。

4月6日,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椰岛,600238.SH)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海南洋浦椰岛淀粉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淀粉工业”)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已完成,公司已收到交易全部款项,并已与交易方完成资产交接。本次交易完成后,预计影响公司当期税前利润约1700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卖子还债”的背后,是海南椰岛业绩预亏,2021年海南椰岛预计净利润为-5500万元到-6500万元。同时,跟踪财报数据发现,海南椰岛五年内有三年业绩处于亏损状态。除此之外,海南椰岛应收帐款,短期借款也在逐年增加。针对上述情况,发现网向海南椰岛发送采访函请求阐释,但截至发稿前,海南椰岛并未给出合理解释。

“卖子还债”的海南椰岛

公开资料显示,海南椰岛前身为国营海口市饮料厂,建厂于1953年,1993年成功进行股份制改制,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产品有健康保健酒“椰岛鹿龟酒”与“椰岛海王酒”,白酒“海酱”、“海口大曲”、“椰岛原浆”、“封坛酱酒”等,形成了以围绕“大健康产业”为中心主干,以滋补型椰岛鹿龟酒、轻养型椰岛海王酒和健康型椰岛白酒为三大战略产品的“一树三花”品牌战略布局。

3月4日,海南椰岛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公开征集交易对象,协议对外转让所持有的淀粉工业100%的股权。根据股权评估报告及审计报告结果,淀粉工业股权评估值为-69.32万元,故本次淀粉工业100%股权转让拟以不低于1元的价格,同时附带受让方需代淀粉工业偿还应付公司及下属公司债务5352.88万元条件进行。此外,受让方应在股权过户前偿还上述公司及下属公司债务款。

4月6日,海南椰岛发布公告称,2022年3月9日,公司与海南省中佰润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佰润商贸”)及淀粉工业签订了《收购意向协议》,根据意向协议约定,公司与中佰润商贸设立了共管账户,共管账户已收到3550万元。截至公告披露日,全资子公司淀粉工业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已完成,公司已收到交易全部款项,并已与交易方完成资产交接。本次交易完成后,预计影响公司当期税前利润约1700万元。

来源:海南椰岛公司公告

公告显示,淀粉工业成立于2001年,目前为停产状态。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淀粉工业资产总额为7547.23万元,负债总额为7548.77万元,净资产总额为-1.54万元,处于资不抵债状态。2021年,淀粉工业营业收入46.09万元,净利润达1317.6万元。

来源:海南椰岛公司公告

而对于出让子公司的目的,海南椰岛在公告中表示,转让子公司股权是为了加快实现产业聚焦,提升公司主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转让股权所回收的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股权转让有利于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海南椰岛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三季度海南椰岛应收帐款分别为0.89亿元、0.9亿元、1.21亿元;同期,短期借款分别为1.51亿元、1.16亿元、1.59亿元。

来源:wind

净利润亏损,广告费用激增

公开资料显示,海南椰岛目前的主营业务主要是酒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出售子公司聚焦主业的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但具体成效或需要时间来检验。公开数据显示,海南椰岛发布2021年业绩预亏公告称,预计2021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00万元到-6500万元;预计2021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8000万元到-9000万元。

来源:海南椰岛公司公告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海南椰岛在公告中解释称,主要是因为2021年度公司重塑椰岛品牌,稳步推进鹿龟酒、海王酒和白酒的战略布局,通过各种广告宣传及会议推广等形式加大对产品及品牌的宣传力度,当期产生的广告及会议推广费较大,但产品的市场效益存在滞后性,故本年度产生较大经营亏损。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推广等广告宣传手段对业绩的促进似乎并不大,近五年里海南椰岛的业绩有三年出现亏损。

wind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及2021年三季度,海南椰岛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43亿元、7.06亿元、6.25亿元、8.08亿元、6.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0.41亿元、-2.69亿元、0.24亿元、-0.15亿元。

来源:wind

业内人士指出,海南椰岛在重塑品牌的过程中,或将持续广告费激增的局面。公开资料显示,2月7日,海南椰岛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贵台酱酒电视渠道广告已在CCTV、贵州卫视投放。

wind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海南椰岛酒类产品销售收入合计2.48亿元,同比增长86.99%。同期,海南椰岛销售费用达8515.33万元,同比上年同期的4651万元,增长83.09%。

来源:海南椰岛公司公告

业内人士预测,海南椰岛想要真正走出目前的低迷状况,甩卖子公司之外,仍然需要引入真正注重业务经营且有实力的外部力量才可能有效。

(记者 罗雪峰 财经研究员 曹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