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危机,对行业的影响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新冠疫情亦是如此。

尽管新冠疫情的爆发,让许多行业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同时也促使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AI)与制药、医疗产业高度结合后,一场浩浩荡荡的变革正在发生。

一、全球“AI+医药”行业投融资市场火热

新冠疫情给医药行业带来的正面效应,深刻地反映在AI赋能医药产业上。一个显著的标志是,近年来全球“AI+医药”行业投融资市场火热。

以AI+制药行业为例。在行业处于起步期时(2014-2015年),Relay Therapeutics、Recursion、Atomwise等第一批公司大多完成了种子轮/天使轮融资;2016-2017年,行业经历了缓慢发展的过渡期。

从2018年开始,AI+制药行业迈入加速成长期,不仅头部企业开始抢占市场份额,还有更多初创公司涌入赛道。2020年,Schrodinger和Relay Therapeutics相继在美国上市。

根据动脉橙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I+制药产业共发生77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额达45.64亿美元,融资事件数和融资额双趋好,共同刷新了历年融资纪录。对比2020年,2021年融资额增长率达152%。其中一个原因在于,2021年出现了Saama、晶泰科技等16个过亿美元融资,占据了全年总额的74%,直接推升了2021年全球整体融资规模。

2016-2021年AI+制药领域融资概况(单位:百万美元) 注:报告数据统计范围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据来源动脉橙产业智库

国内方面。

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创新需求放量等多重因素叠加下,近6年国内AI+制药初创企业融资趋势整体向好,2021年的融资事件数和总额相比上一年几乎都实现了翻倍增长。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AI制药领域共发生34起融资事件,涉及融资总金额为83.45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为2.45亿元。

另外,根据艾瑞咨询和中银证券研报显示,我国AI+医疗行业整体呈现出阶梯式发展,自2016年开始迎来爆发,2018年的融资事件数、融资金额分别为71件、30.5亿元。

虽然2020年我国AI+医疗融资事件数递减,但融资总额却强劲走高,接近40亿元。细分来看,AI新药研发成为最热门的医疗AI融资领域,而AI+影像占融资额的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20%左右,成为另一热门融资领域。

此外,对比2019年与2020年的融资项目轮次,其中天使轮、A轮与B轮占融资项目的比例由85.7%降低到70.6%,说明市场成熟度有所提高。同时,笔均融资额从0.39亿元/笔上升至1.14亿元/笔,意味着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从医疗+AI行业内规模较大的投融资事件看,根据安信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国内共有10多起交易涉及投融资额度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晶泰科技C轮融资高达3.188亿美元,创造了当时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融资额的最高纪录,占据了全年国内AI+制药领域融资的70%,一举奠定国内行业独角兽地位。

同时,在融资活跃度方面,2020年有几家公司完成了超过一轮的融资。其中,科亚方舟医疗轮次数最多,分别完成B轮、B+轮和C轮融资,合计额度达4.5亿元;迪英加完成B轮、B+轮融资;数坤科技完成B+轮、C轮融资,合计额度4亿元。

二、“AI+新药研发”的应用场景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存在着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研发费用高等显著特点。而为了快速追求资本回报,此前我国创新药企业争相研发“me-too”药物,从而导致我国创新药行业出现了同质化的靶点扎堆现象。

毫无疑问,创新药企业只有从新药研发下手,才能打造出差异化优势。基于此,能给新药研发带来颠覆性变化的AI+制药被寄予了厚望。

市场普遍认为,相较于传统药物研发,AI+制药能更大幅度地降低新药研发的时间投入和资本投入。

目前,“AI+新药研发”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场景,包括靶标发现及验证、苗头化合物发现、先导化合物优化、晶型预测、患者招募、优化临床试验设计、药物重定向等。

AI应用于新药研发各个环节简单梳理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中银证券

例如,在靶点发现阶段,可以利用AI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检索分析海量的文献、专利和临床试验报告非结构化数据库,找出潜在的、被忽视的通路、蛋白和机制等与疾病的相关性,从而提出新的可供测试的假说,以发现新机制和新靶点。

在临床试验设计阶段,可以利用NLP技术检索过去临床试验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使临床试验方案避免重复常见的遗漏、安全等;在患者招募阶段,也可以利用NLP技术提取患者数据,为临床试验匹配相应患者。

从AI+制药行业参与者来看,目前除了新兴公司布局AI+制药以外,传统制药企业、CXO(医药外包)公司等也纷纷入局赛道。

例如,成立于2018年的望石智慧,就是一家致力于用人工智能驱动新药研发的科技公司,目前搭建了以靶点口袋研究、分子生成、超高通量虚拟筛选、理性设计、成药性优化为核心的一体化技术平台,能提升新药研发中从苗头化合物发现至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流程中多个关键环节的效率与成功率。

另外,CXO龙头药明康德于2018年6月与Insilico Medicine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借助后者独有的生成对抗网络(GAN)和强化学习(RL)等新型算法生成的新药研发管线,开发理想临床前药物候选分子。

三、AI如何“赋能”医疗产业?

人工智能技术(AI)给医疗产业带来的革命性突破,可以用“赋能”来概括。

何谓“赋能”,意即赋予更大的做事的可能性空间。也就是说,AI能够赋予医药产业进行供给侧数字化转型,以及更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随着大数据技术、整体知识库、模型算法、数据资源等基础性前沿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AI+医疗政策的推动,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医疗细分领域。

总体而言,医疗人工智能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包括:

第一层次:基础设施层,例如院内系统、智能医疗设备、电子病历、AI芯片、医药数据库等;

第二层次:技术层,例如医学语音/语义识别、医学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医疗大数据等;

第三层次:应用层,例如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医院管理、临床决策系统、智慧病例、手术机器人、基因检测等。

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以CT影像、皮肤影像、眼底筛查、病理影像等为代表的AI+辅助检查以及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技术及应用上最为成熟。其中,眼底筛查主要集中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疾病的预测和诊断,CDSS则结合以疾病为中心的知识图谱,智能辅助临床决策并助力医疗机构评审。

国内“人工智能+医疗”主要有八大应用场景,包括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疾病风险预测、药物挖掘、健康管理、医院管理、辅助医学研究平台。

例如,在港交所上市的医渡科技,最初就是利用公司的基础人工智能引擎YiduCore,帮助合作医院汇集和处理医疗数据,将异构数据转换为标准的结构化数据(如医学影像数据、基因数据和生物标志物数据),然后通过深度学习对该等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最终生成有用的医疗见解。

医渡科技旗下的健康服务平台“因数健康”,就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在线咨询问诊、私人医生专属疾病管理、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自评等服务。

另外,在个性化患者护理服务方面,公司AI临床服务包括帮助医生识别患者个人信息与某一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基于AI的诊断支持生成用药计划及对历史疗效进行分析(例如:在诊断肺癌时,可让医生着重注意患者的若干属性,如年龄、性别及吸烟史)使医生有效追踪患者及收集院外数据,丰富其研究。

四、“AI+医药”风口来袭,究竟谁能胜出?

从企业的布局来看,国内进军“AI+医药”领域的企业不在少数。

目前,布局AI+制药领域的公司,包括晶泰科技、望石智慧、未知君、新合生物、星亢原生物、溪砾科技、百图生科等,涵盖了AI+小分子药物、AI+肠道微生物、AI+新药研发、AI+大分子药物、AI+RNA药物等多个研究细分方向。

其中,国内AI制药龙头企业晶泰科技2020年9月获得C轮融资3.188亿美元,2021年8月再度获得了D轮融资4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奥博资本、腾讯投资、中金投资等;望石智慧、百图生科2021年融资金额均超过1亿美元。

2021年国内AI+制药企业研究细分方向统计 数据来源:动脉橙产业智库

晶泰科技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化学方法,实现分子结构生成、活性预测和性质预测等多项技术创新,通过药物设计云平台为全球药企提供小分子药物发现、大分子药物发现一站式药物发现服务。

未知君是一家专注于肠道微生物治疗的AI制药公司,旨在通过粪菌移植、配方菌等微生物治疗方式,实现肠道及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缓解或治疗,目前已经拥有三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微生态药物管线。

新合生物以AI赋能RNA药物为特色,利用AI及生信技术进行深度药物靶点挖掘及全自动药物设计,用于创新性RNA药物研究,目前拥有十多条研发管线,涵盖肿瘤新抗原疫苗、肿瘤微环境调节剂、病毒疫苗等。

新合生物研发管线 来源:公司官网

相较而言,专注于AI+医疗领域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已经有多家企业实现了商业化。

具体来看,AI+医疗企业包括处于信息化赛道的太美医疗、嘉和美康,处于AI医学影像赛道的鹰瞳科技、数坤科技、东软医疗、推想医疗,以及处于医疗大数据赛道的医渡科技。

被称为“医疗AI第一股”的鹰瞳科技,提供的解决方案有别于传统的慢病早期检测及诊断方式,以视网膜影像、多模态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慢病的无创、准确、快速、有效且可扩展的检测及诊断,产品不仅覆盖医院的临床科室,同时可以向其他医疗及大健康场景进行销售,包括体检中心、社区诊所、保险公司、视光中心及药房。2021年实现总营收1.15亿元,净利润亏损1.43亿元。

基于“数字人体”技术平台,数坤科技推出了数字医生产品组合,为心脏病、脑卒中、癌症等人类首要危重疾病提供智能诊疗。目前,数坤数字医生平台包括12款产品及25款候选产品,并获三类和二类等多张医疗器械注册证。根据灼识报告,按获得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数量统计,数坤科技在中国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公司中排名第一。

医渡科技主要面向医疗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医院、患者、政府、监管机构、生命科学公司以及保险公司,提供数据分析及证据决策驱动的医疗解决方案和服务。根据安永报告,2019年医渡科技的收入在中国所有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占市场份额的5%。

参考资料:

1.各公司招股书、财报、公告、官网

2.《全球AI+制药价值趋势报告2016-2021年》,动脉橙

3.《20210117-安信证券-全市场科技产业策略报告第九十四期:从医渡科技赴港上市看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行业潜力如何?》

4.《20210616-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数据驱动创新系列:AI助力新药研发破局,数据要素定位竞争格局》

5.《20190224-安信证券-人工智能行业科技强国篇之AI+专题系列二:人工智能显身手,AI+医疗生态遇曙光》

6.《20210902-中银国际-医药生物行业AI新药研发(AIDD)行业系列报告-洞鉴行业发展,把握投资先机:(一)AIDD概览篇,AI新药研发已走过0到1阶段,1到10阶段将带来更多可能》

(完)

本文所写的内容,不同投资者有不同的看法,难念存在争议性。由于粽哥阅历所限,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多多担待。

本文所提个股,不做投资买卖建议,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鹰瞳科技-B(02251)$    $医渡科技(02158)$    $药明康德(SH60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