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惠而浦(中国)公司的一纸公告,外界或许永远不能洞察国美电器,这家曾经的家电连锁巨头,如今在家电零售市场上的真实经营状况。如果连惠而浦一家8200多万的货款都不能确认支付的时间,那么其它家电品牌数亿甚至几十亿的货款又如何能保证?

孔余||撰稿

国美零售肯定不会想到,因为一笔只有8200多万的货款,惠而浦(中国)公司会通过上市公司公告的方式,对外宣布将终止与国美系的全面商业合作关系。

接下来,在终止双方合作后,惠而浦(中国)公司是否会通过司法手段来要回这笔货款,外界普遍认为:可能性很大。只要国美敢于拖欠一直不付,惠而浦(中国)就一定会正面硬刚。因为作为惠而浦(中国)公司的大股东,格兰仕当年正因为天猫的“二选一”站队问题采取正面硬刚,并成为最后的赢家。

不过,如今让整个家电产业的品牌商、零售商,以及国美零售加盟店的乡镇经销商们最为关注的,并不是惠而浦(中国)公司能否向国美要回拖欠的货款,而是国美为什么会这样?国美未来在家电零售市场的商业前景又将怎样?

一是,国美零售拖欠惠而浦(中国)公司的货款金额,其实并不大,只有8200多万。但是来自惠而浦方面的说法是:国美方面不仅不付,而且一直无法就付款日期做出承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企业商业信誉问题,而是让国美的众多家电、家居供应商们担心,这是否会在未来成为国美的货款结算常态;这到底是国美方面故意拖着惠而浦货款不付,信奉“欠款的才是大爷”,还是国美日常经营的资金链紧张,已经连这点钱都付不出来了。真相或许只是双方才知道。

要知道,自2020年以来苏宁易购受到集团多元化扩张的拖累,经营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周期中,对很多家电品牌供应商的货款一直处在拖欠之中。万一接下来国美也这么干,家电连锁大卖场这个体系就会成为很多家电企业的“雷区”。不过,国美在随后的声明中却直指惠而浦公司的管理混乱,长期未按照合同履行应尽义务。

二是,惠而浦(中国)公司在公告中释放的内容颇有意思,点到为止却不说透。比如公告中说“从2022年4月起,国美电器支付货款情况持续恶化,加上近期资本市场波动,从而导致公司管理层对国美电器未来偿付能力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为防止风险继续扩大公司两次发函要求国美方面立即支付到期货款,但国美两次回函分别称无明确承诺、未做任何安排”,这段文字已经向市场外部的厂商,特别是家电品牌商们释放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号,国美现在不给供应商付款,甚至连承诺都懒得说了。

那么,这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相信各个家电企业心中自有答案。但对于外界而言,作为上市公司的国美零售却需要一个清晰的答案,而不是通过声明的方式直指惠而浦公司管理乱,批评惠而浦品牌口碑差和产品质量有问题,甚至还要公开威胁惠而浦(中国)公司大股东格兰仕要终止双方合作。这些行为只是欲盖弥彰将水搅浑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真诚态度。无论是从双方合作的商业诚信还是法律规定,提货付款都是必须的,最终的问题应该在契约精神下解决。

三是,惠而浦(中国)公司因为货款迟迟不支付终止与国美系的全面合作,导火索是货款不付,让惠而浦方面有了终止双方合作的理由,但最根本性的原因还在于国美这一零售平台如今对于家电企业的商业价值和地位正在不断衰减。在很多家电企业的口中,国美已沦为一个“包租公”只会向家电企业收取租金等费用,却不赋能家电品牌零售能力。

就在此前,当国美济南分部员工殴打家电品牌商美的员工,并不正视问题解决甚至还想逃避责任时,美的中国区却直接采取撤场、撤人并断货国美济南的决定。这不只是让外界进一步看清楚了国美零售在家电企业商业合作中的份量快速衰减,也表明国美在家电大卖场管理上的简单粗暴,显然很难适应新的时代和市场竞争了。

四是,国美电器在惠而浦(中国)公司的渠道价值是一路走低、连年下滑,这已经不争的事情。公告显示:国美电器作为惠而浦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合作客户,但近三年(2019年至2021年)惠而浦对国美电器的销售金额依次为1.52亿元、9812.11万元、7958.41万元,在惠而浦公司销售占比分别为2.87%、1.98%、1.61%,呈逐年下滑趋势。2021年双方合作金额只有7千多万,但此次国美拖欠惠而浦货款高达8千多万,表明这一款货款拖欠周期已经不短,这是否意味着国美零售业务正在陷入新一轮的发展困境之中。外界也有这方面的担忧。

在京东、天猫,以及新电商、直播电商等新零售平台在家电零售市场快速走强的背景下,国美在很多家电企业的商业渠道中,市场地位和商业份量都面临着下滑的考验。这次,惠而浦(中国)会因为一笔8200多万的货款选择撤出国美,下次就会有更多的家电品牌会因为“投入产出失衡”、“不赚钱”等各种理由,终止与国美合作。惠而浦是否会成为家电品牌们撤出国美等传统连锁大卖场的那条“鲶鱼”,主要还是取决于国美能否真正赋能家电企业的市场零售。

====

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