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可

来源 | 产业科技

圆心科技,正想靠卖药撑起上市梦。

近日,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心科技”)更新了招股书,拟在港股上市,高盛、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圆心科技去年首次递交的招股书已于今年4月失效。

圆心科技很年轻。2015年成立,与其他医疗大健康平台业务模型相似,也是从“医-药-险”的逻辑链条出发,试图构建全病程的患者服务网络。圆心科技已取得线上医疗执业牌照,旗下有妙手医生、圆心药房、圆心惠保等业务平台。

业务同质化程度高。投资者们已经看惯医药险闭环的商业模式,圆心科技讲出的故事不算新鲜。况且,互联网医疗赛道已成红海,医药电商、在线医疗、保险科技等细分领域均有新老玩家盘踞,圆心科技在数字化转型和市场扩张上,面临多方压力。

尽管商业故事难讲,但圆心科技仍选择流血上市。圆心科技站在互联网医疗风口上,业绩持续亏损,营收主要依赖药品销售,盈利模式单一、各项业务占比失衡等难题待解。

此外,圆心科技科研投入力度较小,投资者们难免会怀疑其科技含量。拆解圆心科技财报不难发现,科技外衣里面,圆心科技的主营业务是卖药,并且是线下卖药。

卖药为生,成本高企

财务数据方面,圆心科技营收呈增长趋势。根据招股书,圆心科技2019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23.52亿元、36.29亿元和59.38亿元,2020年和2021年同比增长率为54.3%和63.6%。

拆解圆心科技营收构成,产业科技发现有三条核心业务线,分别是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和创新医疗健康服务。

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是收入大头。根据财报,2021年圆心科技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营收56.15亿,占总收入约94.6%;创新医疗健康服务营收2.76亿,占比约4.6%;供给端赋能服务营收4718万元,仅占总收入的0.8%。

摘不掉的“药贩子”标签。根据财报,院外药房及药品批发服务占其收入的95%以上,药品销售是圆心科技主要收入来源。圆心科技重仓医药零售,可能与创始人何涛的职业经历相关。医药销售出身的何涛,曾担任医药电商平台健一网CEO,在医药领域从业多年,经验丰富。

生于互联网医疗风口之下,资本纷纷投资押注。何涛创立圆心科技后,融资不断,目前,圆心科技已经完成11轮融资,总计金额约47亿元,投资方中不乏腾讯、红杉资本、易方达等明星机构。其中,腾讯和红杉资本更是跟随了圆心科技多轮融资。

F轮融资后,圆心科技估值高达275亿元。资本助推,圆心科技仍陷亏损泥潭。招股书显示,圆心科技2019年-2021年净亏损分别为 2.01亿、3.63亿和7.57亿,亏损缺口逐年扩大。

亏损背后,毛利率逐年下滑。根据财报,圆心科技毛利由2019年的2.5亿增加至2020年的3.33亿,于2021年进一步增长至5.32亿;同期内,毛利率由10.6%下降至9.2%,2021年再次下滑至9%。

亏损缺口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成本高企。圆心科技2019-2021年销售成本分别为21.02亿、32.97亿和54.06亿,占总收入比例逐年增加,在2021年达到91%。销售成本居高不下,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高昂的药品成本,造成圆心科技医药销售成本高。2019-2021年,药品成本均占销售成本的99%以上,导致整体销售成本过高,从而拉低了公司的整体毛利率。

同时,营销成本和行政成本加剧亏损局面。2019-2021年,圆心科技市场推广开销为3.25亿、4.95亿、8.19亿,均在总收入中占比超过13%。同期,行政开支分别为8614万、1.31亿和3.23亿。

值得注意的是,圆心科技所有成本中,研发投入占比较小。根据招股书,圆心科技2019年至2021年研发开支仅为2265万、4629万和1.13亿,资金投入还不到市场推广开支的五分之一。对互联网医疗公司而言,研发支出一定程度反映公司的技术壁垒是否牢固,是否重视数字化建设,显然圆心科技的科技标签并不明显。

虽然圆心科技是第一批进入互联网医疗赛道的玩家,较早完成医药险业务布局,但药品销售业务之外,圆心科技始终没有形成其他“拳头业务”,闭环效应并不突出,盈利焦虑可能也会增长。

主营业务竞争承压

后疫情时代,催生出互联网医疗这一新风口。截至2021年6月,我国互联网医院已超1600家。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圆心科技业务扩张难度加大。

受益于处方药外流的政策宽松环境,圆心科技线下业务以处方药销售为主,但对比同赛道头部玩家,圆心科技壁垒不显著。圆心科技约85%的零售额来自处方药销售,这也意味着圆心药房将与老牌实体药房竞争市场份额。

从门店数量看,圆心科技规模优势不明显。财报提到,2021年圆心科技以“圆心药房”为品牌开设了264家药房,其中位于医院300米范围内的药房数量达到176家,药房三年内高速扩张。

作为对比,传统实体药房老百姓大药房连锁门店数量已达8163家,近年也在发力处方外流市场,DTP药房(以销售高值处方药为主的药房)数量达到150家。圆心药房想与之竞争,在门店数量上并不占优。想要突围,圆心科技还需持续发力DTP药房。

从药品供应链看,圆心科技也难与巨头抗衡。京东健康依托京东集团,阿里健康背靠阿里集团,二者在供应链占据优势。2021年,京东健康在持续强化全渠道供应链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效率,全国范围内的药品仓库和非药品仓库数量分别增至19个和超过400个。打供应链战,圆心科技难取胜。

线上业务重心是在线医疗。招股书提到,圆心科技的线上医疗服务平台妙手医生与线下药房形成互补。除了妙手医生外,平安健康、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叮当健康、微医、春雨医生等平台都提供线上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赛道已十分拥挤。

同质化严重的互联网医疗赛道,圆心科技难破圈。根据招股书,2021年妙手医生的每月平均用户访问量约为4020万。数据显示,京东健康2021年活跃用户数达到1.23亿,妙手医生活跃用户数量远低于京东健康。

此外,药师、医生是在线医疗平台的重要资源。目前,圆心科技拥有448名专业药师,核心资源落后于巨头,例如阿里健康截至2021年9月30日,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14万人。

面临不确定性

互联网医疗赛道利弊皆有,对立的矛盾点仍困扰着圆心科技。一方面,处方药逐渐放开外流,带来新的增量市场;另一方面,监管对处方药的审查始终非常严格,且相关政策法规仍在持续变动,市场环境存在不确定性。

监管趋严。2021年10月,国家卫健委就《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要求互联网诊疗记录全程可追溯,电子病历与所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共享。细则落地,一定程度上有助医药分离,规避互联网医疗平台成为处方药销售平台的风险。

2020年,监管部门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对线上药品销售及相关平台服务的监管。互联网药品零售政策不断完善,对圆心科技未来线上诊疗业务也提出更多要求。

长远看,各项法规出台将逐渐破解困扰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难题,加速行业内机构优胜劣汰。尤其是圆心科技所依赖的处方药售卖,会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如何在创收和适应监管之间找到平衡,圆心科技尚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