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对公涉房贷款业务,也曾是银行眼中的“香饽饽”。

过去的几年中,个别银行通过大幅增加低风险的涉房贷款,稳住了资产质量,取得了稳健发展。一跃成为了投资人眼中的优质银行。

但遗憾的是,随着房企频频出现违约,导致对公涉房贷款不良率上升。以招商银行为例,2021年该行对公涉房贷款不良率提升370%至1.41%。

值得注意的是,到2022年一季度,债务违约的房企数量不减反增。可以预期的是,今年银行对公涉房贷款的不良率,依然有进一步提升的压力。

银行对公涉房贷款不良率的爆发潮,使大家担心银行会重蹈制造业贷款爆发不良时的覆辙。毕竟过去五六年银行增收不增利,使一批投资者陷入了“价值陷阱”。

那么,银行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吗?

/ 01 /

从“香饽饽”到“烫山芋”

过去一年,有关房地产行业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因为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这个年销售额十几万亿的市场,从巅峰直线下坠至谷底。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至四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为63.8%、11.1%、-12.5%、-16.8%。

终端销售市场骤冷,房企资金回笼承压,加之政策限制了融资,导致房企普遍遇到了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在资金“少进多出”的背景下,一批杠杆较高的民营房企,率先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还不上钱的现象。例如,中国恒大、华夏幸福、阳光城等一批TOP级房企,均出现了债务违约。同时由于债务违约,这些房企基本丧失了在金融市场融资的资格,面临前所未有的挤兑风险。

一损俱损,银行作为房企资金来源的主要提供方之一,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体现在企业经营上,2021年招商、兴业、浦发三家头部股份行对公业务中涉房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41%、1.08%、3.63%,分别同比提升1.11个百分点、0.16个百分点和0.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这三家股份行的整体贷款不良率却分别只有0.91%、1.1%、1.39%。对公涉房贷款不良率远高于整体贷款不良率。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银行对公涉房贷款的真实不良率可能要高于报表数字。一方面是因为房企资金链断裂主要出现在下半年,上半年银行对公涉房贷款并未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通过加大核销的方式,一定程度平滑了对公涉房贷款不良率。

在房企资金链断裂的冲击下,银行对公涉房贷款的不良率直线飙升。以至于对公涉房贷款,逐渐成为银行的高风险资产。

但在一年前,涉房贷款还是银行的优质资产。不少当下经营优秀的银行,都离不开前几年涉房贷款占比增加的助力。

以大家熟知经营优秀的招商银行为例,2016年至2020年该行的涉房贷款占比为29.3%、30.7%、31.67、32.88%、32.45%,呈现逐步走高的趋势。与此同时,同期招商银行的对公和零售的涉房贷款不良率,均低于公司整体贷款不良率。

涉房贷款增速快、不良率低,是招商银行乃至其他经营优质银行资产质量稳健的核心原因之一。

但随着房企大面积债务违约,转眼间银行的涉房贷款从香饽饽就转变成烫山芋了。

/ 02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进入2022年,房企资金链危机仍然没有得到缓解。一季度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滑47.2%,债务违约的房企数量也在增加。

房企的资金链危机得不到缓解,也会给银行带来持续性冲击。因此,不少投资人开始担心,银行会不会重蹈上次制造业贷款爆发不良时的“价值陷阱”。回想起过去几年由于制造业贷款不良率持续性攀升,银行不得不拿出大量的收入去核销坏账,导致投资者陷入“价值陷阱”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而当下银行对公涉房贷款的规模占比,和七八年前制造业贷款规模占比又有点类似。

具体看,时间回到2013年,当时银行的贷款投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数据显示,2013年招商、兴业、中信三家银行的制造业贷款占比分别为17.68%、20.71%、28.75%,在对公贷款占比中均为第一、第二。

但随着制造业产能过剩,导致银行在制造业的贷款不良率出现了持续攀升。体现在数据上,2013年至2020年招商、兴业和中信在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从1.78%、1.34%和1.56%,提升至 3.55%、2.74%、3.38%。其中个别年份银行业制造业贷款不良率更是超过5%。

要知道,此类风控比较严格的银行,在制造业的贷款不良率都如此之高。可想而知其他风控较弱的银行,在制造业的贷款不良率得有多高。

再回到当下来看,与之前制造业贷款在银行对公贷款中的地位相同的是,当下涉房贷款在银行对公贷款中的占比也保持在第一、第二。此外,银行对公涉房贷款的不良率也隐隐有上升的趋势。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对公涉房贷款不良率开始爆发后,会不会引起银行新一轮不良资产爆发潮,成为当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毕竟上一轮制造业不良贷款爆发潮,直接导致银行经营陷入很长一段时间,增收不增利的低质量增长。

/ 03 /

会再次陷入泥潭吗?

如果参考上一轮制造业不良贷款爆发潮,对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未来几年银行业的业绩也难言乐观。

因为现在大量的数据正在表明,银行对公业务涉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正在爆发,且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但读懂君的答案是,此次银行涉房贷款不良率的提升,不会导致行业再次陷入泥潭。

背后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银行涉房贷款业务分为对公和零售,其中零售业务的涉房贷款依然是低风险资产,而对公业务贷款结构更加分散,涉房贷款对整体资产质量的影响可控;二是对公贷款中的涉房贷款大部分有土地或商品房做抵押,最终产生的不良率不会太高。

先来看前者。以涉房贷款占比较高的招商银行为例,2021年该行整体涉房贷款占比高达31.8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24.68%,不良率0.28%;对公业务中涉房贷款占比7.21%,不良率1.41%。

可以看出,涉房贷款是银行的主要资产,但大部分是低风险的个人按揭贷款。对公业务中的涉房贷款,虽然是银行贷款投放的主要方向,但占比总贷款并不高,远不及2013年制造业在对公业务中的贷款占比。

再来看后者。要知道,银行的对公业务有大量的“硬资产”做抵押。因此,表面看银行涉房贷款不良率在快速攀升,但最终损失的概率并不会太高。平安银行管理层在对公暨风险开放日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对宝能的所有授信都有足值抵押物,随着抵押房产的交付,对宝能产生的终极风险是可控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2021年银行涉房贷款不良率猛增背景下,招商、中信等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创出近几年来的新高,不良贷款率也在优化。

当然,涉房贷款不良率爆发,并不是说对银行没有影响。涉房贷款不良率攀升,对银行最大影响在于放缓业绩增速。毕竟,涉房贷款作为银行最核心的业务,未来随着商品房销售额逐渐收缩,以及对公涉房贷款的风险加剧,银行持续减少涉房贷款占比是大概率事件。

这已经体现在数据上了。从2021年银行的经营数据看,在房地产销售额创出了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几乎头部银行的涉房贷款占比均出现了下滑。以宇宙最大行工商银行为例,2021年涉房贷款占比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涉房贷款不良率爆发,对银行的主要影响是变相的减弱了银行的营收增长动力,至于是否会重蹈制造贷款不良的覆辙,其中的可能性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