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灯

出品 / 节点财经

2021年,是蒙牛乳业(02319.HK)“再创一个新蒙牛”战略(2021年-2025年)的开局之年。

3月30日,以一份双增长的财报,蒙牛为五年征途的第一站画上句号。

数据显示,2021全年,蒙牛营业收入为881.415亿元,同比增长15.9%;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50.255亿元,同比增长42.6%。

随后的财报会议上,蒙牛总裁卢敏放表示,“超出了我们年初给市场的增长预期”。

资本市场亦给予肯定态度,中金公司放话蒙牛业绩“跑赢行业”,国金证券认为蒙牛实现了“2021年完美收官”,花旗则再次强调,蒙牛依然是其在内地乳业市场的首选投资标的。

4月1日,蒙牛盘中股价一度超涨2%,最终收涨1.9%。

/ 01 /

原奶价格上行

蒙牛的2021年先扬后抑

拉长时间轴,蒙牛这份财报确实可圈可点。

营收增速创出2014年以来最快,即便抛开收并购进展,也有13.9%的自然增长,完成了全年收入目标,规模优势继续扩大;利润增速可观,销售净利率5.61%,虽然不高,但却是近十年最好水平。

仅就直观数据,疫情对蒙牛的冲击已消化殆尽。同时,也显示了一家老牌企业在面对市场大风大浪时,能从低谷反弹,而后完成超越,内里所具备的对抗风险的韧性和弹性。

不过,分上下半年看,上半年的蒙牛明显优于下半年的蒙牛。

经节点财经计算,2021年上半年,蒙牛营收同比增长22.44%,而下半年仅为 9.7%;净利润上半年同比大增143.21%至29.47亿元,下半年则同比下降 10.1%至20.79亿元。

分析背后的原因,部分为2020年疫情导致的销售错峰,当年下半年基数较高。

财报显示,2020年下半年,蒙牛净利润为23.12亿元,比上半年高出近一倍,这样的陡坡在蒙牛业绩史上不多见。

其次,受饲料价格上涨及疫后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带来的需求景气,2021年全球原奶价格均居高不下,且在下半年涨幅较大,加大了乳企的生产成本压力。

透过主营业务为奶牛养殖的现代牧业,其在财报中称,2021年市场平均生鲜乳价格约为4.29元\公斤,同比增长13.4%;刚刚发布中期报告的恒天然也坦言,2021年7月-2022年1月31日,原奶平均成本同比上涨近30%。

查阅蒙牛财报,去年销售成本率达到63.25%,高于上半年的61.76%。换算一下,下半年的销售成本率为64.74%,承压可见一般。

另外,因郑州暴雨,江苏、湖南等地发生聚集性疫情,使下半年的消费相对疲软,对奶制品的销售有一定影响。

上述几重负作用力下,蒙牛2021年毛利率36.7%,同比减少1pct,而下半年只有35.26%,原材料涨价的传导效应切实兑现。

那么,蒙牛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首先,行业惯例,提价。2021年,伊利、蒙牛都对白奶进行了3%—5%左右的价格上浮。

再者,就是控费用,限制毛、净利率之间的“剪刀差”。

2021年,蒙牛销售及经销支出总计234.88亿元,同比增长9%,低于营收增速,销售费用占比26.55%,为近四年最低;特别是下半年,蒙牛大力压缩广告促销费,其广告促销费用占比销售额从2019年上半年的9.2%降至2021年下半年的4.6%。

收入端做加法,费用端做减法,蒙牛最终保证了净利润的高速正增长,且盈利能力有所强化。

小结下来,在过去一年不确定性尚未完全消除的市场环境中,蒙牛不仅走出疫情阴霾,组织与功能进一步修复,也为新战略开端打下良好基础。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成本上行仍然是横亘在蒙牛头顶的“大山”。东吴证券预计,2022年原奶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 02 /

“基本盘”怎么样?

数据只是表象,接下来我们看看推动蒙牛业绩上涨的内核—各业务板块。

乳制品三巨头,伊利、蒙牛、光明,其占据营收主力地位的都是液态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液态奶市场的广阔和纵深。

2021年,蒙牛的液态奶收入达到765.14亿元,同比增长12.9%,贡献集团总收入的86.8%,继续充当公司业绩的“顶梁柱”。

往下细分,高端白奶“特仑苏”,紧跟消费升级趋势,不断迭代创新,在其诞生后的第16年营收首次超300亿元,占蒙牛整体销售额占比约34%。

图源:蒙牛官网

至于近几年乳企纷纷躬身入局的低温奶市场(鲜奶、酸奶和乳饮料),在2021年行业整体下行7.6%的情况下,蒙牛收入同比微增3%,其中优益C品牌增长近 22%,LC37 系列增长98%。

但低温鲜奶仍保持不错上升的势头,得益于每日鲜语品牌力提升和供应链完善助力,该板块收入同比增长85%,市场份额由2020年底的11.1%扩大至13.4%,位列行业第一。

交叉比配这几个数据,不难看出,代表高端的“特仑苏”和代表营养+、健康+的低温新品,已崛起为蒙牛液态奶的增长“火车头”,普通常温白奶大概率是负增长的。当然,这也是消费习惯动态变化的必然。

奶粉业务,2021年蒙牛取得营收49.49亿元,同比增长8.2%。旗下子公司雅士利国际录得收入44.35亿元,同比增长21.55,净亏损为8140万元,若剔除多美滋商标一次性减值2亿元的影响,则净利润为1.19亿元,高于2020年。

冰激凌业务,因2021年收购东南亚品牌艾雪(Aice),直接拉动营收增长61%。

总的来说,作为乳业“双雄”之一,规模效应使然,叠加必选消费品的刚性,蒙牛的“基本盘”再度得到巩固。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占据营收主力的液态奶市场(高中低端白奶、低温/常温酸奶、乳饮料)正逼近“天花板”,存量竞争加剧。

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我国一线城市的液态奶渗透率已达到90%以上;省会城市、二线城市和部分三线城市的渗透率也在70%以上;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可能会低一些,但50%左右肯定是有的。

而根据凯度发布的《中国消费者首选十大品牌榜单》,2021年伊利和蒙牛均触达了10亿以上的消费群体,品牌渗透率高达90%以上。

换句话说,乳企或可以通过渠道“下沉”挖掘低线城市的市场空间,或者靠产品换挡升级、价格中枢上移来驱动业绩,比如把精力放在利润更丰厚的高端品牌和低温奶上。

谨慎乐观而言,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头部企业利用体量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等,或能享受到集中度拔高的红利。

但用未来的眼光看待,“螺蛳壳里做道场”怎么都起劲不了。大势已成,重要的还是在新领域拓展,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 03 /

第二增长曲线哪里找?

从财报数据梳理,蒙牛增速最快的两个板块为冰激凌和其他。2021年,冰激凌业务同比增长61%,以奶酪为主的其他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26.3%。

其实,这正是当下的乳企争夺的“风口”。在液态奶整体放缓,消费需求却不停精进的背景下,某些新品类正迸发出强劲的成长力。

据中国饮食行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我国冰淇淋市场规模仅有708亿元,2019年迅速增至近1380亿元,并进一步增长至2020年的1470亿元,稳居世界第一,预计2021年将达到1600亿元。

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钟薛高、中街1946等新国货品牌出现,大大抬高了冰淇淋市场的上限,以及冷链物流的全面发展,雪糕逐渐从季节性消费品转变为日常休闲零食。

2021年,尽管在蒙牛总营收中,冰淇淋只占4.8%的份额,但是卢敏放对冰淇淋业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做到亚洲第一,且在2021年财报摘要中,蒙牛也把冰淇淋业务放在显著位置。

节点财经了解到,主战场在印尼的艾雪冰激凌品牌,由牛根生和孙先红两位老蒙牛人于2014年在新加坡创办,2015年布局印尼市场,2020年销售额已接近20亿。

现如今,艾雪已坐上印尼第二大冰淇淋品牌,地位仅次于和路雪。以此为突破口,从东南亚到亚洲,蒙牛冰激凌乘风起舞的机会是有的。

奶酪这块,不用多说,各类数据都已佐证这是一个“长坡厚雪”般的赛道。而对蒙牛来说,手中拥有妙可蓝多这张“王炸”,以及旗下爱氏晨曦涵盖儿童奶酪、休闲奶酪、佐餐奶酪,同时引进欧洲高端奶酪品牌嘉士德罗(Castello)和液体黄油品牌乐派克(Lurpak),产品线丰富,底气会充足很多。

管中窥豹的两个考量。妙可蓝多2021年已跃居中国奶酪市场第一品牌,市占率27.7%;最新公告中,2022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归属净利润为5500万元-7500万元,同比增长71.72%-134.16%,仍然在以加速度奔跑。

格局优势+成长期步履,有望成为蒙牛又一增长点。不过,目前奶酪市场品牌众多,同质化竞争严重,由此引发的价格战迟迟难过渡到价值战,形势并不明朗,未来两三年才是决赛的关键。

小结下来,“基本盘”稳健,第二增长曲线逐渐清晰,蒙牛“再创一个新蒙牛”战略第一考无疑是合格的。在次基础上,风物长宜放眼量,或许我们也可以对“新蒙牛”报以更大的期待。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