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造钻石三巨头到濒临退市,*ST金刚已经走在悬崖边,给其他上市公司当家人的教训是,面对银行、机构等资本抛出的橄榄枝,企业应该量力而行。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 本刊记者 / 王蓱

距离退市,*ST金刚(300064.SZ;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又走近了一步。

今年2月18日当天,该上市公司董事长、曾被称为“人造钻石大王”的郭留希因涉嫌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目前,郭留希已被免除在*ST金刚的董事长、董事秘书职务,被列为终身市场禁入。*ST金刚能否断臂自救成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ST金刚(即华晶股份),主营人造金刚石等超硬材料及人造钻石饰品等。金刚石应用广泛,比如勘探、精密仪器制作等,宝石级别的人造金刚石也可以叫人造钻石、培育钻石。在国内的人造钻石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人造钻石看中国,中国钻石看河南。”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金刚石单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而河南人造金刚石的产量占到80%。

河南省人造钻石行业发轫于上世纪80年初。1988年,28岁的郭留希还在当地周口市沈丘县以个体户身份经营导电钢圈业务;两年后,为了离原材料和市场更近,郭留希卖地卖房,转移至郑州市。在这里,郭留希接触到了河南最炙手可热的人造钻石生意。1999年,他成立河南远发金刚石有限公司(已注销),主营金刚石原辅材料,直至2001年,他一直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郭留希管理经营下,该公司市占率一度占到全国的62%。家大业大后,2004年,郭留希将公司进行分拆,成立华晶股份,并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股票简称为“豫金刚石”。当年招股书披露,豫金刚石的人造金刚石产销量排在国内第三位。曾和黄河旋风(600172)、中南钻石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包揽了国内金刚石行业80%以上的产能和市场份额,堪称中国版“施华洛世奇”。

公司上市后,郭留希多次进入胡润百富榜。来自胡润的数据,2010年,郭留希身家为15亿元,到2017年,达到45亿元。但此时,郭留希与豫金刚石的财务暴雷已经要爆发。

如表1所示,此时的豫金刚石在2014~2017年期间,营收、净利润都在同比增长,但从2018年开始同比下滑势头再也没有止住。特别是在2019年净利润爆出亏损51.99亿元,引起行业哗然。根据其2021年业绩预告计算,2019年至2021年,豫金刚石累计亏损金额约在74亿元至79亿元之间。并且,在此期间,股价多次出现异常波动。

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对豫金刚石进行立案调查,同年11月,豫金刚石被深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金刚”。2021年8月,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下称:《事先告知书》)。该告知书披露,*ST金刚通过虚构采购交易方式,虚增存货、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但这些业务并不具备真实性。*ST金刚以支付设备采购款等名义付款后,这些款项被转移至郭留希控制的银行账户。通过这些不具备商业实质和真实性的交易,据统计,郭留希及其关联方从2016年至2019年,分别对上市公司形成非经营性占用资金高达32亿元,其中2018年占用资金高达21.62亿元,占当年净资产比例的31.01%。

简单回溯华晶股份的发展史可见,创始人郭留希有着极大的功劳。但是,公司至今深陷退市泥淖也与其在上市后的各大决策息息相关。

首先,敏感抓住市场机遇,切入金刚石原辅材料市场,这是郭留希走向人生巅峰的开始。

背靠河南丰富的金刚石资源,他个人也在不断地学习、钻研人造钻石技术。公开资料显示,郭留希曾主持和参与申请的163项专利已获授权。其参与研制开发的4个项目获国家级火炬项目证书、6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获5项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其参与的项目“触媒法合成高品级金刚石关键设备与成套工艺技术开发”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他被誉为“人造钻石大王”的由来。

正是在其和公司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豫金刚石在当年能够成功上市,并且成为国内人造钻石行业“三巨头”之一。那滑铁卢究竟从何处开始?

2021年7月,郭留希接受媒体采访时,把根源归结于*ST金刚五年前进行的定增发行。这笔定增具体发生于2016年11月,*ST金刚向特定投资对象郭留希等共5家非公开发行人募资45.88亿元,用于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下称:宝石级钻石项目)。这轮定增中,郭留希认购的10亿元系从银行等机构、公司借来的。另一说法是,在这轮定增中,出资方要求郭留希做担保,无奈之下,郭留希硬着头皮签了很多“抽屉协议”。

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ST金刚为郭留希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及对外担保合计34笔,合计金额达41.32亿元,涉及债权人包括浙商银行、浙银信、河南农投金控等多家公司。但并未进行及时披露。在*ST金刚2019年巨亏的51.97亿元中,仅预计负债计提就达到27.9亿元,而预计负债大部分因被担保方违约,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所致。

维持一场高额定增背后,是一系列担保借款,再用借款还旧债,最终出现上述累计超70亿元的债务。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内,*ST金刚并没有向市场开放这些重要信息,并且为了粉饰太平,只好财务造假,这已经完全违背了《证券法》。比如《事先告知书》就披露,其2019 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披露的《2019年度业绩预告》《2019年度业绩快报》涉嫌虚假记载。

而作为法人代表的郭留希,不仅收割着上市后的红利,也直接充当了多轮“拆东墙补西墙”的工具人,为其造富梦付出了代价。

力挽狂澜下的无奈

目前,接替郭留希的是股东之一的河南农投金控派驻到上市公司的董事刘淼。这也被视为国资将会接盘的信号。那么,仅近一年时间内就收到20多次退市警告的*ST金刚究竟还有没有被挽救的价值?

行业方面,人造钻石的市场需求还在增长。2015年以后,全球人造钻石市场开始慢慢兴起,2019年在美国市场开始流行。在这条产业链上,上游的供应商大多来自中国的厂家,然后由印度加工,美国消费。贝恩公司数据显示,中国培育钻渗透率在2020年到2021年从4%增长至6.7%,预计至2025年中国培育钻渗透率将达到13.8%。实现“克拉自由”是来自消费者为人造钻石买单的最大驱动力。

而让郭留希愿意以个人或者公司名义担保,借债也要推动的宝石级钻石项目正是因为看好这一市场。这再一次证明了郭留希的商业眼光。*ST金刚的主营收入来自工业领域的金刚石,与其相比,宝石级钻石平均毛利率更高。2018~2020年,力量钻石的培育钻石业务毛利率从48.49%增加至66.88%,应用在工业领域的金刚石却在下滑,维持在40%左右。由于宝石级钻石需要更精细、更复杂的工艺,对技术创新和投入也更高。这也就能解释郭留希和*ST金刚为什么会债台高筑。

公司的单体价值方面,技术、设备等良性资产依然能够提供现金流。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教授曹啸曾对央视财经表示,*ST金刚的主营业务还是有价值的,目前归母利润是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负债比较高,财务压力比较大,还有一个原因是目前的丑闻,导致它陷入了财务困境,资产股权被冻结。一位毗邻*ST金刚的老板对媒体表示,“公司的生产、作业都是正常的,他的设备都是优质资产,如果把创始人债务摘除,他的现金流是很好的。”因此,很多人认为*ST金刚退市、重组都是必然的。

但是,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ST金刚目前共涉及高达约90项诉讼仲裁案件,案件金额合计超过60亿元。后续败诉的案件将面临大额执行与赔付。本文付梓前,*ST金刚已经发布公告称,拟聘请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2021年度审计机构。若公司无法在2022年4月30日前披露过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年度报告,根据《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也将被终止上市。这种情况下,剥离出良性资产单独运营,无疑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到时候卷土重来,究竟还能保持多少战斗力呢?

从人造钻石三巨头到濒临退市,*ST金刚走到今天均维系于郭留希一人,但是他的种种做法到底有多少出于私心,多少是源自公司的整体利益?这已经很难区分开。留给其他上市公司当家人的教训是,在谋求公司发展时,面对银行、机构等资本抛出的橄榄枝,应该量力而行,过度负债加大公司的财务杠杆,暴雷的风险系数太高。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真实需求,真金白银的驱动,而不是随时变动的股价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