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初善君。

昨晚文章最火板块,风险太大,要不要远离?提到的大市值地产,早上就低吸了两个,效果还不错,今年终于有赚钱的操作了,太不容易了。

市场热点依然集中在房地产(房地产产业链建材、家居等)、新冠药(中药方向)、低估值(钢铁等)上,与此对应,高估值的成长方向继续下跌,尤其是半导体、锂电。


整体看,市场稳住了,赚钱效应也有了。

最近的市场高股息公司受到资金青睐,经常看到大家讨论分红,但是关于分红大家都很多误区,初善君觉得有必要跟大家交流一下,观点不一定正确,欢迎讨论。

误区一:看未分配利润

很多小伙伴喜欢看未分配利润来判断分红金额。比如荣盛发展,未分配利润高达330亿元,而公司市值只有207亿元,是不是现在价格买入上市公司,光分红就能收回成本呢?

当然不是。

未分配利润只是一个报表数,它代表了上市公司过去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但是这些净利润可能并没有转换成货币资金,而是变成了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了,公司自然也没有钱来把未分配利润全部分了。

实际上,未分配利润对分红并没有实际意义。唯一的意义在于如果上市公司长期亏损,未分配利润是负数,那么赚钱了之后要先弥补亏损,否则不能分红。

比如这次中远海控的分红,虽然2021年公司实现了892.96亿元的净利润,但是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后,母公司报表可供分配的利润仅为277.8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中远海控的分红金额不可能超过277.8亿元。


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仅仅是决定了分红的上限,一般情况下,很少公司能触及到这个上限。


误区二:只看某一年分红

一般情况下,分红由净利润决定,用的术语叫股利支付率。

公式:股利支付率=分红金额/归母净利润

在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里,都会说这么一段话,“拟现金分红金额占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XX%。”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赚钱分钱也是如此,多赚多分,少赚少分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都在30%左右,这源于证监会多年前再融资的一个规定:只有高于30%的股利支付率才能融资。

比如海螺水泥2021年赚了333亿元,现金分红126亿元,股利支付率为37.91%。


也有上市公司实行超额分红的,这种A股并不常见,知名的超额分红公司是方大特钢中国神华中国神华2021年股利支付率超过100%,2016年甚至达到260%,当然,高于100%的股利支付率不可持续。

因为分红或者说股息率最重要的要求是稳定性,稳定、具有可持续性才是股息率的核心诉求,才能代表安全边际。


误区三:只看货币资金判断分红

很多小伙伴看了未分配利润、净利润觉得就能判断分红了,其实还不够。

分红的另一个前提是上市公司有没有钱分红。

比如某上市公司未分配利润20亿,2021年赚了10亿,就代表他可以分红10亿吗?

当然不是。

要看他资产负债表里有没有10亿货币资金,即使有了10亿货币资金,也要看有没有有息负债。如果赚的利润没有拿回来现金,变成了应收账款,自然没钱分红;如果赚的利润拿回了现金,但是扩大再生产,变成了固定资产,自然也没钱分红;如果赚的利润拿回了现金,也没有扩大再生产,但是还有息负债去了,自然也没有钱分红。

所以有没有钱分红很重要。

有没有钱分红看的是资产负债表,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理财产品-有息负债,这个数字可以代表公司的实际分红能力。

如果公司账面钱多,即使不赚钱,也可以分红。

比如长虹美菱2020年亏损8557万元,但是依然分红5178万元,背后就是因为账上钱多多。

初善君做了个表,同样是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不同公司赚钱能力相差不大,但是分红能力相差巨大,不少公司有大量的有息负债,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相差也很大。


当然,有分红能力不代表愿意分红,最终还是看上市公司本身。

误区四:经营现金流的重要性

看分红能力的时候,还要看经营现金流,资产负债表是静态的,是时点数,但是分红的钱可以后面赚回来,这就是经营现金流。

如果公司经营现金流好,即使公司有偿债压力,依然可以大幅分红。

比如中国神华中国神华也有大量的有息负债,但是依然可以100%分红,靠的就是优秀的经营现金流。

因此整体来看,分红能力由母公司报表的未分配利润、归母净利润、货币资金扣减有息负债和经营现金流决定,当然,这些只是报表数字,真正决定分不分、分多少的还是上市公司本身。

有分红能力不代表愿意分,但是没有分红能力肯定分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