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的形态,正在发生着有趣的变化。

快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时间,让“耳朵经济”有了更多可能性!

截至2021年,在中国市场的10亿互联网用户中,每月会有超过80%的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打开一次音频娱乐软件,月均使用时长超过了3小时。

具体到在线音频市场,目前月活用户人数已经稳定在2.68亿人次,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但是,赚声音的钱,总免不了回响。

把“听”的生意做大的喜马拉雅,在上市这条路上,宛如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只不过它一年赶考了三次!

喜马拉雅又双叒要上市了。

3月29日,“国内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向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再次冲刺港股上市,估值超过了200亿元!

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就2021年的移动端总收听时长和在线音频总收入而言,喜马拉雅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

可成为赛道龙头是一回事,如何在赛道中挖掘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又是更深层面的工作,这点从其艰辛的上市历程就可以看出一二!

上市这条路,喜马拉雅走得颇为不顺,可谓是一波三折。

算起来,这已经是喜马拉雅第三次提交招股书了。

2018年,曾有媒体报道喜马拉雅预计赴港上市,但被喜马拉雅方面否认。随即在2021年,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递交招股书,但随后又主动取消了申请。

同年9月,喜马拉雅又将目光投向了港股,并于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但因超过了6个月,不久前其招股书文件显示失效。

招股书失效后,就在外界认为喜马拉雅此次IPO又一次“折戟”时,原来收拾行囊再出发的喜马拉雅早已向港交所重新递交了招股书。

从港股上市申请“失效”到重新递交,15天里,喜马拉雅又一次重拾了上市梦。

递表失效仅两周,喜马拉雅又更新了招股书,而这一次更新招股书,也是喜马拉雅在一年内第三次冲刺IPO。

所以这一次重新递交招股书,整体数据上和之前披露并无太大不同,只是按照港交所的上市要求,更新了数据和资料。

不过,对于这只“耳朵经济”的独角兽来说,上市之路仍充满不确定性,“亏损上市”的前景依旧难以预测。

从最新的招股书看,喜马拉雅上市前景并不明朗。

巨额亏损、为贷款平台导流、曾被监管点名和下架,以及曾与与暴雷P2P公司存在关联等问题,都将三次冲击上市的喜马拉雅置于更广的市场审视之下。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发展至今,平台涵盖有声书、直播、教育、智能硬件、音频创作者生态等等,较为丰富。

喜马拉雅创立初期,用户数滚雪球似的增长,2014年6月份爆增超过5000万。同年5月,喜马拉雅第一笔融资喜提1150万美元。

2015年B轮融资后,喜马拉雅估值达到12亿美元,市值翻了120倍。

此后6年间,喜马拉雅相继完成C到F轮融资,百度、小米、腾讯纷纷入局,F轮融资更是获得9亿美金支持,喜马拉雅在资本市场一时风光无两。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2019年-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8亿元,40.5亿元和58.6亿元,对应的毛利润分别为12亿、20.03亿和31.63亿。

2021年财年,喜马拉雅总营收同比增长43.7%,毛利率从2020年的49.1%提升至2021年的54.0%,订阅、广告、直播是其主要营收来源。其中,2021年订阅业务营收29.9亿,广告业务收入为14.9亿,直播收入10亿。

支撑喜马拉雅营收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平台活跃用户以及付费率的增长。

2021年,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2.68亿,同比增长24.4%,其中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1.16亿。

2021年,喜马拉雅移动端用户花了多少时间收听内容?

移动端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为144分钟,总收听内容时长达17441亿分钟,约占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收听时长的68.3%。

据灼识咨询报告,2021年平均月活跃用户在中国在线音频应用中排名第一。同年,就在线音频收入而言,其在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28%。

从这个层面看,喜马拉雅在音频领域一家独大。

那么,为何喜马拉雅还如此着急的上市呢?

上市是把双刃剑,喜马拉雅增收不增利持续亏损的尴尬处境,也逐渐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喜马拉雅的年内亏损分别为19.25亿元、28.82亿元及51.06亿元。再加上2018年的亏损31.42亿元,4年里净亏损总额达到130.545亿元。

调整后,喜马拉2019-2021年,净亏损分别达7.47亿元、5.39亿元、7.59亿元。

2.7亿人每天听2.4小时,依然处在持续烧钱亏损状态,喜马拉雅上市“补充弹药”迫在眉梢!

另一方面,从一级融资市场看,音频赛道近期融资似乎较为冷清。

根据艾瑞咨询相关报告显示,近年音频赛道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明显减弱。我们看到,2016年音频赛道融资数量有18起,而2020年降至2起;2018年音频赛道融资金额超80亿元,而2020年仅剩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音频行业,巨头也虎视眈眈,这个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腾讯音乐以产品矩阵大举攻城,推出酷我畅听、并购懒人听书,在QQ音乐APP添加播客一级入口;网易云音乐上线“有声剧场”栏目、增加播客入口;以短视频见长的字节跳动、快手,则分别推出番茄畅听APP、皮艇APP;B站10亿元全资收购了二次元音频社区猫耳FM;2021年3月,百度上线播客“随声”。无论是从资金实力还是用户生态,这些巨头亲自下场,这将无疑对喜马拉雅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互联网巨头与短视频等新娱乐业态的冲击下,喜马拉雅的上市似乎迫在眉睫!

2020年公司营销费用达到17.07亿元,同比增长40.03%;2021年喜马拉雅营销投入26.3亿元,同比增加54.1%。

可以说,当前喜马拉雅面临的,仍然是高昂的内容与用户获取成本和低效的变现能力之间的矛盾。

而且,为了开拓更多盈利可能性,其先后尝试了有声读物、知识付费与在线教育,甚至是智能机器人,但依旧扭转不了其亏损的困局。

这里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当喜马拉雅通过汽车、智能家居等第三方设备走进用户的生活场景时,喜马拉雅也从一个内容平台转变成了一个内容供应商。

当用户不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喜马拉雅还是喜马拉雅吗?

真正的优质资产不仅具备当下的优秀经济模型,更应该满足资本对时间价值的追求,换言之具备良好成长性预期,拥有深厚护城河。

对内容社区来说,可说是成也内容,忧也内容。比如优质内容是吸引用户和提升活跃度的核心竞争力,但内容获取的稳定性以及违规、侵权等风险,在竞争加剧下会被进一步放大,成本投入加大也让盈利变得难以渐近。

贵为国内音频市场老大,喜马拉雅仍然深陷亏损泥潭,公司大笔砸钱搞促销收效甚微,赴港IPO能否成为公司业绩的分水岭?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喜马拉雅,“声”意难讲》,猎云网

《喜马拉雅:被逼一年赶考三次!》,公司资本论

《烧光24亿!“耳朵经济”第一股忐忑上市》,投资家

《在线音频崛起,为什么我更看好喜马拉雅的长期价值?》,格隆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