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立成

出品:全球财说


氢能故事更加深远的后续来了。

3月22日消息,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即将出台。

国家发改委宣布,将于3月23日上午10:00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

产业链最前端

作为高热值、零污染、可存储的清洁能源,氢能被视为人类终极能源。

有报告显示,清洁氢(绿氢)已成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支柱,有助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5%。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氢能政策支持正在加强。30个国家的氢战略和路线图承诺,2030年前的清洁氢装机容量将比2020年增加400倍,并支持将绿色氢的年平均新建速度提高50倍。

回过头来,看看行业里的那些值得一提的项目,阳光电源发布国内首款绿氢SEP50 PEM电解槽;隆基新型氢能装备项目落户无锡等。

电解水制氢则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氢能供应方式,但受到了成本压力制约。

为优化电解水制氢产业链,国内多家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发力。

制氢环节处于产业链最前端。

按照制氢的碳排放量分类,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以化石能源为原料,通过甲烷重整等方法生产的氢气称为灰氢,碳排放量最高。

在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的制作过程中增加碳捕捉和贮存环节,进而生产的氢气成为蓝氢,碳排放量相对较低。

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得到的氢气为绿氢,生产过程可以基本做到零碳排放,但成本最高。

作为碳中和目标下理想的清洁能源,氢能近年频频迎来政府政策扶持。

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浙江省、江苏省、贵州省和四川省等地发布了氢能相关政策或规划。

随着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30个省份、158个城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有57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补贴扶持方案将陆续出台

在国内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中,目前只有上海城市群提出了相对明确的补贴扶持方案。

上海积极布局氢能产业的举措还包括了加快打造市级氢能特色园区,不断完善产业链,以及上海积极布局氢能产业的举措。

并且加快打造市级氢能特色园区和不断完善产业链,随着氢能项目频频落地,相关应用场景也更充裕了。

那么从氢能产业链方面来说,涉及多个核心部分,特别相关政府补贴陆续出台,燃料电池车的订单显著增加。

当前制氢仍以化石燃料为主,燃料电池为重点应用方向。在双碳的大背景下,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未来发展潜力大。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天风证券据发展规划测算,2020年至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的增长空间有望达十年百倍。

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1777辆和1586辆,同比增加48.2%和34.7%。

此外,制氢、电解槽及储/运/加产业链设备出货量显著增长,央企和能源龙头企业对氢能项目的投资也逐步加大。

不过,全产业链高成本是目前制约氢能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电解水制氢生产成本中,电价和设备成本(电解槽)的占比更是分别达到50%和40%,成为绿氢生产降本的重点。

光大证券认为,氢能和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成为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和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一环,可再生能源电价下降+电解槽技术进步+加氢站规模化建设是推动氢能使用成本下降的有效途径。

中信证券则认为,未来在绿氢制备、运氢储氢、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领域,都有降本空间。

总体来说,由于目前行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头部洗牌情况频发。随着技术路线确定、市场需求放量、规模效应显现,分析师看好具备先发优势的本土厂商突出重围。

厚普股份雪人股份冰轮环境富瑞特装中泰股份分别在加氢设备、氢气压缩和燃料电池空压机、隔膜压缩机和空压机、氢用阀门以及大规模制氢领域有着领先的技术储备,部分公司业务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另外,天风证券则认为可关注零部件厂商,包括捷氢科技(上汽拆分拟科创板上市)、亿华通、潍柴动力威孚高科、泛亚微透等;以及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宇通客车等整车企业。

申银万国的投资分析意见是从竞争力、盈利稳定性、产能投放一体化的大炼化角度,重点推荐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桐昆股份

从乙烷制乙烯的成本优势,及丙烯产业链受益角度,重点推荐卫星化学。

油价反弹、煤化工成本优势和长期成长性,重点推荐宝丰能源。

油价大幅上涨的弹性,同时从海外上游缩减资本开支、国内加大能源安全保障角度,建议关注中国石油广汇能源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新奥股份中油工程博迈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