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两会利好落地,昨晚我提及的基建、地产、新能源电站、军工这些有利好的行业早上一度是大涨的,不过好景不长,后面被整个大盘下来了。有利好的行业尚且如此,没利好的自然就更惨了。

现在跌的已经不是不是估值,跌的是流动性,跌的是信心。

早上起来我刷报告,就看到一份外资投行的观点,它们认为中国2022年GDP增长目标定在5.5%很不错,但觉得目标设立太高,估计难以达到。

外资们周末也在加班,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详细看了政府工作报告,认同后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继续加码发力。但看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依然列在文件里,所以觉得没有看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对今年实现GDP5.5%增长目标产生怀疑。

这可能就是今天北向外资撤退的原因之一。

数据来源:WIND

确实,过去两年GDP同比增速只有5.1%,目前疫情尚未完全可控,外部环节变化更加复杂,2022年要实现5.5%的增速非常有挑战性的。从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看,目前给出来的东西并不足以实现目标。

但我们要相信领导的智慧,接下来肯定还会有与工作报告配套的相关政策落地,比如房地产可能进一步放开,比如防疫政策可能发生改变,比如消费可能有新一轮的刺激等等。

外资不熟悉我们的国情,所以有此担忧也能理解,我相信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国家了。

所以尽管A股的投资难度比美股大,但是一直以来大部分仓位都是放在A股,投资很多时候都是在投国运,我一直都认为买A股的主动型基金长期来看要比买美股的指数基金强。

何况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既然稳增长的目标已经设立了,那么排除万难,最终我们都会实现这个目标。

数据来源:WIND

股票市场是一部投票机,它很多时候是反映了参与者对经济未来的看法。对未来悲观,那么市场表现就不好。对未来乐观,那么市场表现就会很好。

长期来看,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原因是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确实很困难,很多问题都不容易解决,悲观的朋友说得没错。但我们总是能想到办法解决困难,走出困境,所以乐观的朋友最终都赚到了钱。

作为普通人,大部分朋友都没办法参与解决问题的决策,但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在市场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加仓来表达自己的选择,是选择信任还是选择放弃?

回头看,每当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买的时候,每当身边人都劝你卖的时候,往往是比较好的买点。每当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卖的时候,每当身边人都劝你买的时候,往往就不是好的买点。

选择看大家自己,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我有三点建议给大家:

1、市场底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

如今市场情绪已经比较恐慌,要恢复情绪需要时间。就好像两夫妻吵架冷战,也不是说过几个小时就能床头打架床尾和的,估计得冷战几天,放到市场也是一样的道理。

2、越跌应该越买,而不是越卖,但前提是我们能够判断未来价值的东西

垃圾的价格从10元跌到1元,它还是垃圾。如果大家不懂得判断价值,不要轻易尝试去买,低估值≠上涨,买你们信任的主动型基金或者组合更靠谱,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3、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一些朋友总觉得没有把钱全部砸在底部,后面涨起来回头看会很后悔。但这是后视镜效应,其实当行情跌到底部,人的心理防线就会濒临崩溃。这个时候能够给我们支撑信仰的无非是两种东西,一是对价值的信仰,这要求会比较高,需要大家对投资逻辑高度的清晰和理解。二就是钱,手里有钱,心里就不会慌。

以前牛市的时候一些朋友会来问我要不要辞职当全职投资人,我基本都是100%劝阻的。不是说这些朋友能力不行,而是投资最重要不是能力,是心态。

大家有一份工作的时候,每个月都有固定的现金流,涨的时候晚上多吃点,跌的时候关闭账户也能睡觉。但如果没了工作,失去了现金流补充,遇上行情不好,那压力就不是倍增那么简单了,会直接拉满。

所以不要把钱全部投入,手里永远留有一部分现金最主要的目标其实不是为了加仓,更重要是安抚我们的情绪,让我们顺利度过市场最恐慌的底部时间,避免把仓位卖在了底部。

今天行情不好,也没啥好分析的,就跟大家唠叨唠叨,灌点鸡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