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年销量400万辆,营业总收入超6000亿元……这是长城汽车在去年6月给出的2025战略目标。

如果时间倒退10年,谁也不敢相信一家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敢于对外喊出这样的“口号”。

但凡所过往,皆为序章。随着时代发展,技术不断更迭,人类对环境、清洁能源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到来,整个汽车产业格局面临全面的重塑。

而很显然的是,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中国汽车产业并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无数新势力和老巨头纷纷涌入新能源造车大军,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加热火朝天。

当全球汽车产业都处在翻天覆地的剧变之时,谁也无法预料在每一个新的黎明到来之前,谁将成为下一个引领者?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属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机会真的来了!

品类创新和科技创新双重赋能

长城汽车重塑资本市场构想

中国向来是一个擅长创造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我们都遵循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模式。通过这种方法,中国工业制造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道路。

但汽车制造业却成为了其中一个特殊的行业。虽然一直在大投入,但却一直无法追赶美日德等国家在核心技术上的发展,甚至在发动机、变速器等很多关键技术上仍旧依赖引进,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要想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大投入奋力追赶;而另一种就是彻底打破游戏规则,重新定义游戏规则。二者都不易,且需付出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在这场全新的造车革命中第一轮的竞争中,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一骑绝尘,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同时,以长城汽车比亚迪为代表的传统造车企业,也通过转型和变革不断重构资本市场构想,同样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两方势力交织之下,让这场造车之战再次充满了悬念。

尤其是长城汽车,自2020年长城汽车市值突破2000亿后便一路上扬,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强劲追捧。

长城汽车之所以在过去一年受到资本市场青睐,背后的逻辑分为两点。

首先,最为直观的逻辑体现在长城汽车的业绩上。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长城汽车整年销售新车达128万台,同比增长达15.2%,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也实现了连续六年销量破百万的优异成绩。

销量上的全面飘红,也让长城汽车在财务报表上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根据长城汽车刚刚发布的2021年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1363.17亿元,同比增长31.95%,净利润67.81亿元,同比增长26.45%,单车平均售价超过10.64万元,同比增长14.50%。

销量和营收的双丰收背后,都离不开长城汽车在品类创新战略上的成功。为了让企业能够深入了解用户,最近这几年,长城汽车做了一项大胆的变革,那就是将所有的品牌都变成独立的作战单元,从而形成了哈弗、长城皮卡、魏牌、欧拉、坦克及沙龙汽车品牌矩阵,深耕各个汽车品类的细分领域。

在这种品类创新的战略下,欧拉也好,坦克300也好,你会发现在去年一整年的时间里,长城汽车旗下的爆款产品热搜不断。尤其是坦克300,一经发售就迅速出圈,成为了网红爆款,直接引爆了国内硬派越野新潮流,月度销量记录不断被刷新。截止到2021年底,订单已经排到22万辆之多,可谓一车难求。

除此之外,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代表车型,欧拉也表现出众,年销量突破13.5万台,同比增长140%,创下了长城汽车近年来在新能源市场的最佳表现。

而这种多品牌和多元化的成功,也进一步拉升了长城汽车的总体销量和营收,成为资本市场看好长城汽车的重要理由之一。毕竟,业绩才是公司估值上涨的最佳驱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者们纷纷加码长城汽车之时,长城汽车又抛出了一个更劲爆的消息,宣布到2025年全球年销量将达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这个消息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于一剂强针剂,更加坚定了对长城汽车未来的期盼。

当然,在这背后,他们最先看到的不是这一串数字,而是支撑这一串数字实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而这就是长城汽车受到资本追捧背后的第二个逻辑——长城汽车多元化布局,在未来市场上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在新能源时代,车企不再是单一的车辆制造商,而是一家涵盖造车全产业链的巨型科技企业,要从电池技术、汽车生产工艺、自动驾驶芯片、软件、光伏储能等重要领域都做出丰富的创新和变革,最终通过无边界的扩张,成为一家智慧出行方案提供商。

和特斯拉、比亚迪全面布局新能源市场所不同的是,长城汽车走的是一条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通吃的道路。简单来说,就是既不放过当下燃油汽车的存量市场,也在未来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始终保持在行业前列。从整车到产业链,再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长城汽车的技术研发都实现了完善的布局。

电动化方面,长城汽车不仅布局了当下最主流的纯电动领域,还布局了混动和氢能源,并在各领域都拥有自身核心的竞争力。

在电池领域,当整个行业都在质疑车企不一定做得好电池的时候,早已看到未来发展趋势的长城汽车就成立了蜂巢能源,并推出了全球首个量产的无钴电池,成为了目前为数不多的布局“整车+电池”的汽车企业,且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将蜂巢能源推向了动力电池的第一梯队。按照蜂巢能源“2025年600GWh的产能、450GWh的产出”规划来看,届时的蜂巢能源,将占全球产出电池量的四分之一。

在混动领域,按照产业发展来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仅占20%。届时,混动也将成为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最有效的技术路线。为此,长城汽车突破混动技术壁垒,打破了丰田和本田在混动上的长期垄断,自主设计研发了柠檬智能混动DHT,并一举拿下了“中国心”2021年度十佳发动机和“2021年度世界十佳变速器”大奖,使得长城汽车在未来的混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先发优势。

在氢能领域,虽然氢能驱动不是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主流方向,但相较于电能驱动,氢能驱动才是未来真正的零排放交通解决方案。长城汽车在氢能领域可谓遥遥领先竞争对手们,已发布了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氢柠技术,涵盖了车载储氢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等核心关键部件。按照魏建军的话来说,到2025年前长城汽车将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此外,长城汽车在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的布局也可圈可点: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底层架构、人工智能芯片、第三代半导体……可谓应有尽有,并始终保持了第一梯队的核心竞争力。

以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为例,无论是从软件、算法、到底层的算力平台,长城汽车都是自研的。除此之外,长城汽车还通过内部孵化或投资的形式,参与了智能座舱领域的仙豆科技、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地平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软硬件布局中,长城汽车的核心技术都以自研为主,解决了可能存在的断供、缺芯等肘腋之患。不仅如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长城汽车都将时刻保持这种技术上的大投入。对此,长城汽车在2025年战略目标中也明确指出:2023年,长城汽车全球研发人员将达到3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1万人,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1000亿元……

综合长城汽车这种软硬件的多元化布局来看,长城汽车的野心也可窥探一斑。

从现阶段品类创新战略来看,长城汽车在新产品研发上已经完全具备了超强的实力。而在未来汽车产业新能源革命下,长城汽车也已经掌握了各项技术的关键点,并把核心技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未来市场上无论是纯电动、混动,还是氢能,长城汽车都能随时切入赛道,时刻保持领先。

即保持了存量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又在未来的变革和竞争中时刻走在前列,这样的长城汽车又怎能不受到资本市场的偏爱呢?

构建全新商业生态模式

长城汽车向无边界商业价值延伸

面向未来,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板块中,与其说资本市场对车企估值方法产生巨变,是看中传统车企转型科技企业的巨大潜力,不如说是看中了这种转型之下,未来车企们所迎来的全新增长点。

就拿特斯拉来说,虽然名为一家新能源造车公司,但其实际的利润并非来源于卖车,而是碳积分。2020年特斯拉光靠“卖碳积分”就赚了15.8亿美元,此外FSD软件包及车险也有望成为特斯拉重要的收入来源。

其中,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势下,特斯拉的FSD软件包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增长点更是被资本们最为看好。

根据特斯拉的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包括FSD在内的服务营收为8.94亿美元,占当季营收的6.5%。不仅如此,前几天特斯拉宣布再次对FSD涨价至1.2万美元,7年时间里,特斯拉FSD的价格已经狂涨了5倍之多!

因此,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在新能源汽车的变革之中,技术只是一个基本面。在技术的支撑下,能为客户创造终身价值并及时拿出产品对策,再通过无边界的扩张,成为一家智慧出行方案提供商,才是未来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认定标准。

这意味着,车企除在整车制造的基础上获得核心竞争优势外,还要创造更多的用户价值和服务价值,通过无边界的扩张以此来获得更多新的增长点,而长城汽车在这一点上,确实让资本市场看到了更广阔的未来价值。

近几年,长城汽车不仅构建了“一车一品牌一公司”的全新组织架构,还通过不断深化B2B向C2B的运营模式转型,从产品、技术、营销等领域不断打通汽车消费全生命期的价值链条,为用户创造价值,实现了与用户共创、共享、共赢的生态,并让用户直接参与到品牌和产品定义当中,形成了一个创新型的社交生态和文化圈。

长城汽车旗下专注女性的品牌欧拉为例,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就推出了“公主宠爱计划——女性创享官加速营”,为科技创业女性提供课程辅导、资源链接、资本导入及商业路演等助力,成全她们的创业梦想,最终形成了欧拉品牌自己的一个社交生态和文化圈,增加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粘性。

除此之外,长城汽车还通过产品体验官、用户专家库、高管大篷车和技术专家沙龙活动,引入了更多专业用户,深入了解到了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与期待,形成了与用户的共创的理念,打破了传统车企与用户之间的“次元壁”,让用户切身感受到价值,最终形成了车企与用户之间的双向奔赴。

据悉,通过长城汽车这种C2B的运营模式转变,目前长城汽车旗下五大APP成为聚合800万用户的超强粘合剂,使长城汽车成为拥有最强用户矩阵的中国车企。

基于这种强大的用户社群沉淀,长城汽车可以对该细分领域用户提供更细分、更专业的服务维度提升与价值提升,使得长城汽车在商业模式上获得无边界的延伸。尤其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及规模化应用后,汽车将彻底摆脱代步工具的属性,演变成为一个智能出行的“移动生活终端”上,更多个性化的订阅式服务也将呈现大规模的爆发式增长。

基于此,长城汽车在去年成立了咖啡智能生态联盟,以更加开放的共创理念,全面整合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内外的跨行业生态资源,形成深度战略协同,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智能产品及服务。

同时,长城汽车还面向全球众创伙伴开放整车核心接口和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智能驾驶场景应用、出行生态、数字娱乐、loT等在内的创新功能及应用服务开发,开展覆盖出行生活多领域的场景服务,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据悉,到2025年,咖啡智能生态联盟计划合作伙伴将覆盖所有领域,其中包括医疗、金融、健康、体育以及旅游等。换而言之,与咖啡智能产生业务“触点”的生活场景也将全覆盖,实现更全面的人-车-家-智慧城市的互通互联。

未来随着合作伙伴和领域的全覆盖,用户只需一个数字ID就可以实现生活场景的贯通,在任何场景下享受一致性的体验和“千人千面”的专属服务。长城汽车也可以在商业变现模式上形成无边界的扩张,加速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商业迭代。

就拿欧拉来说,未来通过欧拉APP,不断链接细分领域用户,给车主们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提升,由服务“车”延展到美妆、时尚、科技、教育等非车圈层,整合跨界资源,将为所有欧拉用户赋能全新消费方式。

而这种无边界的服务延伸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和延展性,也给了资本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是资本市场对于未来车企终极形态的设想。

结语

如果说过去几年是长城汽车的变革之年,那么未来几年将是长城汽车势能的爆发之年。

就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所说:“未来五年是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期,是中国汽车领跑新赛道的唯一一次机会。”

显然,在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中,长城汽车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从这一点来看, 未来的长城汽车,势必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