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跌越买,就一定能证明是“长期坚守”?

▼  ▼  ▼  ▼  ▼ ▼  ▼  ▼  ▼

基金排名争夺战已落下帷幕,其中也包括一只福祸相依的基金——泓德卓远混合,这只曾一日售罄明星基金,去年八月身陷“交易权限门”,该事件以原基金经理邬传雁妥协、增聘一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告终后,至今这只基金如何了?

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泓德卓远A/C全年下跌18.16%、18.81%。业绩不佳,或许不算致命,但对于泓德基金来说,人才的缺失和规模连续三个季度缩水,却是一场颇具转折意味的变故。

01

-▽-

当长期坚守遭遇巨大波动

随着下半年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泓德卓远在于浩成加入共同管理之后,四季度最终没能扭转颓势,A/C份额净值跌幅收窄到1.5%和1.7%,同期同类平均涨幅为0.55%,沪深300涨幅为1.06%。

不仅是泓德卓远,周观新金融注意到,去年一整年,邬传雁所管理的产品年内收益率几乎飘绿。其中,泓德丰润、泓德三年丰泽、泓德臻远、加上泓德卓远A/C份额年内跌幅都超过10%。

▲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究其原因,邬传雁所管理基金的重仓股趋同且集中,恒瑞医药视源股份广联达海天味业隆基股份汇川技术等前十大重仓股持仓占比超过50%,可以看到,邬传雁踏空了2021年大涨的新能源汽车以及半导体行情,此外,邬传雁管理的基金有近40%的资金投入港股市场,2021年港股的至暗时刻,部分港股标的也拉低了基金的净值。

在三季报中邬传雁提到“坚定增持虽然短期利润不达预期而股价下跌,但长期看好的上市公司”,具体到其代表作泓德远见回报上,2021年盈利承压、前三季度股价几乎腰斩的海天味业三季度重回前十大重仓股,颇不受市场待见的光线传媒也被大笔买入。

而在泓德臻远回报上,尽管火锅及调味料的大幅调整,拖累了这只基金的业绩,但邬传雁逆市加仓海天味业仍然很坚决;而在恒瑞的失速让不少投资者对其避之不及的同时,邬传雁把其名下所有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全部调整为了恒瑞医药

业绩表现不佳不但没有及时调整方向,甚至越跌越买,某种程度上或可验证邬传雁的长期投资理念,大概率四季度也保持了其现有的投资框架。然而,2021年市场各个板块节奏轮动较快,作为泓德基金为数不多的基金经理,当“长期坚守”持续多个季度遭遇大幅波动,到底是“长期坚守”还是“长期误判”,这是个问题。去年持续性业绩不佳,也为泓德基金的扩张之路埋下了隐患。


02

-▽-

扩张之路受阻


作为成立最早的“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泓德基金成立近7年间,管理规模快速上升,去年已突破千亿,直到2021,泓德基金的规模扩张之路遇到了阻碍。

2020年四季度末,泓德基金管理规模达到最高峰1167.75亿元之后,便连续三个季度缩水,2021年一、二、三季度末,管理规模分别为1158.41亿元、1153.76亿元、1016.06亿元,仅第三季度就缩水138亿元,环比降幅达11.93%。

▲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泓德基金前几年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权益产品的增长。数据显示,泓德基金当前股票、混合型产品总规模为978.79亿元,规模占比达80.30%,债券型产品总规模为196.26亿元,近几年增速相对缓慢,规模占比为19.32%。

而仅邬传雁一人管理规模就有319.7亿元,占基金公司总规模近三分之一,这也导致泓德基金权益类产品前十大重仓股隆基股份汇川技术恒瑞医药的持仓总市值超过100亿元,持仓总市值超过权益类规模的三分之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依靠几只权益产品扩张规模的泓德基金,去年赌错了赛道,此前功成名就的老将难掩业绩失色,再加上八月末经历的交易权限风波,三季度仅邬传雁名下6只产品,总管理规模就从二季度的320亿元骤降100亿元。

除了总规模缩水,去年泓德基金的发行规模与净申购份额也出现了跳水。在公募基金发行市场上头尾分化严重,行业“马太效应”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泓德基金的压力明显增加。

▲ 数据来源:Wind资讯

03

-▽-

能否应对危机?


实际上,在去年在经历了固收核心团队李倩离职后,泓德基金至今仅剩8名基金经理,平均管理资产127.01亿元,人均管理产品4.5只,其中还有4名是是固定收益投资事业部的基金经理。

而权益类规模与泓德基金相似的几家公司中,比如华宝、万家、中银、大成基金,基金经理数量依次是30位、22位、36位和35位,管理权益类产品的基金经理则分别有28位、20位、20位和23位。

在公司人才稀缺、长跑选手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泓德基金接下来能否顺利应对危机?

脱困并不容易,因为公募基金业绩表现总是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业内总是在强调长期业绩,另一方面,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短期的业绩容忍度又很低。不难理解泓德基金为什么要下调邬传雁的交易权限,让另一位新能源赛道选手上位,一个长期拥有超额收益的策略,大概率是建立在短期失效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短期业绩落后很可能是一种常态。

泓德基金的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投资者教育仍有待加强。投资的低门槛,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都容易带给很多入门级投资者“赚钱很容易”的错觉。当平台重销售、基金公司重规模,当基金经理以三年甚至更长的视角看问题,而投资人注重一年甚至更短期的收益,最后导致风险偏好、久期、投资目标的错配,这些问题也终将在基金净值下跌的过程中暴露。

—THE END—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