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关键在营造良好环境

《国 家 发 展 改 革 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14日发布,提出16条举措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应当说,16条举措都是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业经济运行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出的,也是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比较多、却又无法回避或绕道而行的方面,必须通过积极的举措,打通这些痛点、难点和堵点,使工业经济运行更加健康有序,使工业企业能够更有信心、更有决心地发展和壮大。

事实也是,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与核心,工业经济不稳定,工业经济不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出现问题,经济体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把工业经济抓好,让工业经济全面恢复和提升到较高水平,并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前行,真正赋予工业经济脊梁地位和压舱石作用。

客观地讲,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中国工业经济的弱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暴露,特别是“重虚轻实”、“脱实向虚”问题被及时揭开,从而让各级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产业链受到虚拟经济的强大冲击,实体经济、实体企业被边缘化的趋势也在增强。而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则让上下意识到了工业经济无论在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都是有一定缺陷的,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和高技术层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和弱点,极容易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做文章。

从而引发了各方面对价值链问题的思考,对价值链在中高端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剖析。因此,分析和研究问题,也就能更多地从战略层面思考、从全局方面分析、从长远角度研究,充分意识到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新冠疫情的爆发,则把供应链问题摆到了重要位置,无论是决策层、管理层还是操作层,都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建立相对闭环的国内供应链,避免出现被外国政府与企业打压等方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工业经济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等方面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也引起了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推出的各项改革举措,都是围绕“三个链条”而展开的,是为了让工业经济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提升和高效率运行。

那么,就具体工作而言,要让工业经济振作起来,应当如何去做呢,通知提出的16条举措已经很详细,也都触及到了问题的症结。但是,站在中观和微观层面来看,最关键的还是应当在营商环境方面,在发展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等方面。如果在环境营造方面更好一些,力度更大一些,工业经济振作的效率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

对此,通知也强调,要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行稳致远。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落实好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助企纾困政策;要优化市场环境,建立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项执法检查常态化机制,落实好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加强制定政策的事先评估和事后评价。

而从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工业经济发展、振作、提升、高效是非常重要的。凡是营商环境好的地区,工业经济运行就好,凡是营商环境差的地区,工业经济运行就差。因此,营造良好的环境,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非常重要的内容。

从宏观层面来看,最重要的还是政策环境。这里所说的政策环境,显然不只是优惠政策、扶持政策等那么简单,还应当包括产业引导政策、技术引导政策、创新引导政策等。尤其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应当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激发更多科研人员投身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去。

从中观层面来看,最关键的就是要确立良好的政绩观,不要为眼前利益绑架,尤其不能鼓励地方继续利用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制造政绩,而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方面,多多对那些工业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实施鼓励和奖励,对这些地区党政领导重点培养,从而形成良好的发展导向。

从微观层面来看,重心则在服务方面,亦即按照放管服务改革要求,进一步做好各项对企业的服务工作。要把注意力放在真心服务、真情服务、真诚服务方面,不要把关心停留于会议、文件和批示上。只有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服务方面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同时,严格依法办事,不能用权力干预法制事务、不能侵犯企业家权利、不能损害企业和居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