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梨 编辑|曹杰军

在头部梯队吊车尾,似乎成了南京银行的“专长”。

12月1日起,《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以下简称《附加监管规定》)正式开始施行,此前进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城商行包括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4家,第五名南京银行则遗憾落选。

截至2021年9月末,南京银行总资产为17093.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7%;总负债为15903.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6%,均位列A股上市城商行第5名。

南京银行没能被认定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落后于上述4家银行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一、竞争力减弱,增速下滑

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在中国城商行中率先启动上市辅导程序并于2007年成功上市;2016年已经实现了京沪杭及江苏省内设区市全覆盖;之后又率先尝试了异地参股其他城商行的发展模式,参股日照银行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可谓是一家具备先发优势,并且善于探索综合化经营的大体量上市银行。

然而这样一家具备优秀发展素质的银行,最终却没能够上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准入门槛。

观察上市以来南京银行的发展情况,2007-2015年期间,公司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6.22%、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9.07%,2014年收入增长速度一度超过50%。

2015年则是一个分水岭,这之后该行增长速度产生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截至2020年底,收入复合增长率为8.59%、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3.35%。

将南京银行自身变化与同业竞争相结合来看,可以发现,宁波银行与南京银行同一天在A股上市,作为最早上市的两家城商行之二,上市以来一直压南京银行一头,但差距不大;2014-2015年由于南京银行增幅上涨,成绩开始反超宁波银行,此后由于增长疲惫,南京银行再次回落第5名。

直到2021年第三季度结束,南京银行逐渐落在了这四家银行身后,成为头部梯队中逐渐掉队的一个。

二、资产质量难改善,压力增大

针对开篇的问题,除去南京增长疲惫之外,资本充足率的下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附加监管规定》中,它是银行业重要的考核指标。

从资本充足率来看南京银行的资产质量,根据今年一季报,该行资本充足率指标产生了1.55个百分点的骤降,尽管仍旧符合银监行最低标准,但很有可能因此影响了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评定。

此后两个季度,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各级指标有所回升,三季报时,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3.57%,比一季报上升0.3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下降1.18个百分点。

在上年银行业整体经营情况不乐观的情况下,南京银行尚能实现资本充足率连续四个季度的增长;今年行业回暖成为大趋势,南京银行的资产质量却“逆流”下行,在上市城商行中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幅度(2021年三季报较上年末比较)仅好于成都银行。

另一方面,随着新规的推进,监管力度正在加强,尽管不需要承担附加资本要求,但处在上市城商行的头部梯队,南京银行也必须抓紧改善资产质量,否则只会进一步落后。

这意味着南京银行此后,不管是从自身出发,还是受银监会政策监督,都需要面对更加严格的资本要求,压力不可谓不大。

三、危机感凸显,发债加速补血

短期来讲,由于新规推行,银行业整体会面临逐渐加重的资本补充压力;长期来看,在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监管导向下,则会产生利润下行的压力。

应对此种情况,北京银行先后于12月13日完成了规模200亿元债券的发行;上海银行于8月20日完成规模为300亿元债券的发行;宁波银行于12月3日获准发行不超过300亿元的金融债券。

这几家头部城商行先后展开的债券的发行工作,掀起了一波“补血”的热潮。在竞争力下滑、危机感浮现的驱使下,南京银行的动作也开始加快。

12月8日,南京银行获准发行不超过400亿元的金融债券;12月9日,该行2021年第二期绿色金融的10亿元债券发行完毕。同一个月“400+10”的巨大发债规模,直接刷新了江苏省银行业的金融债融资记录!

根据南京银行公告,2021年第二期绿色金融债券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充实资金来源,优化负债期限结构。

看来,尽管没能入选系统性重要银行,为了抓紧时间缩小与前几名的差距,南京银行没有就此放松,而是选择“撸起袖子”玩把大的。

总体来说,作为一家大体量的上市城商行,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并不弱,但却掉在了头部梯队的末尾,值得该行在经营方面好好反思。“400+10”的大规模金融发债是否能发挥好它的作用,还需要南京银行用日后实打实的成绩来回答。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睿蓝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