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乔锐

在全行业共同面临的资金周转及再融资压力下,供股融资成为房企缓解流动性压力的方式之一。旭辉控股集团(“旭辉控股”,00884.HK)近期便披露供股融资计划,不仅如此,还获控股股东申请额外供股股份的表态。

但是,在《港湾商业观察》向旭辉控股求证募集资金用途时,公司的回复却与公告自相矛盾。对于旭辉控股来说,募集所得资金到底要用来干什么?

钱怎么用,想好了吗?

在11月9日宣布供股后,12月6日,旭辉控股披露供股募资公告,公司建议按每20股现有股份获配发1股供股股份的基准以供股方式向合资格股东发行418,239,071股供股股份,以筹集约16.73亿港元,或以认购价每股供股股份4.00港元发行418,913,796股供股股份的方式筹集约16.76亿港元。供股仅限合资格股东参与。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旭辉控股集团控股股东茂福、鼎昌、卓骏、Rain-Mountain、林中、林峰分别持有2,482,674,853股、1,248,859,250股、461,952,559股、217,918,580股、7,873,591股及14,690,600股股份,占本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9.68%、14.93%、5.52%、2.61%、0.09%及0.18%。

也就是说,倘除茂福、鼎昌、卓骏、Rain-Mountain、林中及林峰将根据不可撤回承诺承购供股股份外,合资格股东概无承购其各自的供股股份配额;及合资股东概无额外申请,则供股将筹集所得款项净额至少约8.79亿港元。

在这份12月6日的公告中,旭辉控股于“进行供股的理由及所得款项用途”一栏中明确表示,“本公司计划将大部分供股所筹资金用于在2022年上半年以不少于12.3亿元(约15亿港元)收购长三角地区的土地。”

供股融资并不新鲜,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各大房企纷纷忙于梳理债务结构、降低杠杆风险以求平稳穿越周期,此时逆势拿地、且供股融资以拿地的旭辉控股,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及热议。

到底是为了表示“不差钱”的财务状况,还是对明年上半年市场的乐观判断?《港湾商业观察》就此两问旭辉控股:逆势选择扩充土储,是否从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风险敞口?公司对于明年形势的乐观判断,主要原因为何?

旭辉控股对《港湾商业观察》的回复,却引发了更多的疑问。旭辉控股品牌管理部12月9日回复称,“在供股募集资金的用途上,我司公告明确表示将用于资金储备,以及用作一般企业运营资金,公告并未提及将用于收购长三角土地,请以公司公告为准。”

换句话来说,旭辉控股品牌管理部的回应与公司12月6日的公告截然不同,两者存在自相矛盾。旭辉控股这一“乌龙”说法不禁令外界怀疑其供股融资到底用在何方?

纵使在旭辉控股11月9日提出供股融资的公告中,也称“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作额外资金储备以把握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商机,以及用作一般企业用途。经过《港湾商业观察》多方求证,旭辉控股此次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拿地基本属实。

逆势融资买地,有必要吗?

不同于部分房企融资还债,从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旭辉控股的债务压力并不明显。

公司除了72.14%的剔除预收账后的资产负债率未达“三道红线”要求之外,净负债率仅60.4%。

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6月30日,旭辉控股银行结余及现金523.04亿元,相比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196.35亿元,现金短债比近2.7倍。

从其流动性来看,旭辉控股的确有扩充土储的能力,可从对投资人负责的角度来说,以目前的形势,有这个必要吗?

2021年上半年,旭辉控股拿地金额、面积分别为539亿元及770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的360.4亿元及460万平方米本就有较大增长。总土地储备货值已达到9986.4亿元。

据悉,旭辉控股CEO林峰在2021旭辉中期业绩会就曾提出:公司上半年新增货值1279亿,下半年可售货值2600亿,全新项目53个,其中货值超过25亿的大盘就有10个,业绩达成可期。

尤其是三季度以来,房企所面临的去化销售压力无需赘述。《港湾商业观察》在《2022,房地产“中场战事”第三年》一文中提及,对现下的房企来说,有两条线至关重要:一是保流动性,保生命线,避免违约;二是加速销售,即便行情预期不好,但除了想尽一切办法销售外,没有其他选项。第一条是基本生存线;第二条是正常发展线。

而旭辉控股发布中期报告时“踌躇满志”的发展线,似乎已不及预期般顺利。在旭辉控股最新披露的11月经营数据中,公司单月实现销售额165亿元,同比下降35.67%;实现销售面积103.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68%今年前11月,旭辉控股集团实现销售额2257.5亿元,完成全年2650亿元销售目标的85.19%

在“现金比黄金贵”的环境下,土储货值近万亿又将新融到资的旭辉控股,到底还会在下半年买地吗?公司自半年报后财务数据又有何变化?《港湾商业观察》将持续关注旭辉控股年报。(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