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北辰

“不要更新!”,伴随着老用户在微博上一片旧情难忘式的挽歌,领英中国在今天(12月15日)正式更新了自己的APP版本。

与其说是“更新”,不如说是“更换”。

其实两个月前,老用户就已知道,新版领英将不再涵盖用户原创内容的发布与互动功能。

换句话说,领英(曾经)作为一个职业社交网站,在中国将彻底丧失掉社交功能,相当于把自己最硬朗的部分“阉割”掉了。

疼痛之余,亦令人唏嘘。恰似两片浩瀚大洋之间的一道潺潺细流,只有5000万用户人数的领英中国,(曾经)是中国与西方社交媒体唯一合规的连接渠道,领英大概是面向国内服务的社交媒体网站里,外籍用户最多的,在中国用户里,英语最好的。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两个月前,当#微软将关闭领英中国服务#的虚假消息被搬上微博热搜,“我竟然第一次听说领英”“领英是干什么的”“老子还没听说过就关闭了”等微博评论甚嚣尘上。领英和微博,代表着两类用户群的相互睥睨,以及这种睥睨背后的某种对立。

对立的不止是他们,领英的遭遇再次印证:在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上,诞生了两个互联网,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中国互联网。

注意,此句话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它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中国是个有“互联网主权”的国家,而幸或不幸,全球互联网疆域没有自己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大部分主权国家没有“互联网主权”,无法控制冲向本国的信息流。

在支持“互联网主权”的人眼中,另一片大洋的信息,是一种威胁安全的洪水猛兽。因此恰似“海关”之于实体商贸的重要性(否则只有殖民贸易和掠夺),海外互联网企业冲向本国的信息流,同样需要“先有好篱笆,后有好邻居”。

比如著名经济学者李子旸就认为:“现行(隔岸观火式)的国际互联网秩序不合理不公正且不可持续,网络想要继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国际互联网秩序。”

反对者则认为,天啊,你怎么能将“信息”矮化为“商品”!获取信息是一种权利,人们有明辨信息的能力(许多人对此存疑)。

只不过,这种“信息权”会与“互联网主权”产生不可调节的矛盾,类似彻底放任自由市场经济的优劣分析,这是个标准的两难问题,涉及“自由VS安全”,“个人VS群体”等人性最底层的价值判断,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答案在太平洋的风中飘荡,也在每个人的心中徜徉。

在我心里,对领英是有感情的。如今领英中国社交阵地的失守,标志着海外最后一个在中国公开运营的主流社交媒体网络就此落幕,连接两片浩瀚大洋的这道潺潺细流就此枯竭。

从此,在永不相逢的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临别之际,向领英“朋友圈”道声再见。愿能再见。

最后,感谢旧时光。

作者:李北辰,独立撰稿人。同名微信公号:李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