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和大家谈谈伊利,提到乳业,你一定能想到蒙牛和伊利,二者分庭抗礼,剩下几个小公司在中间瑟瑟发抖,到处抢购奶源。

伊利蒙牛持续二十年的爱恨情仇已经在时间的推进中拉开了差距,虽然从产品上你追我赶,难以有很大的差别,但从市值上来说伊利2353.8亿,蒙牛1724亿,从营收规模和利润上来说,以2020年为例,伊利营收965.24亿,净利润70.78亿,蒙牛营收760.35亿、35.25亿,蒙牛和伊利的差距明显越来越大。

一、业绩稳定增长,十年如一日

业绩永远都是投资者的风向标:前三季度伊利营收净利创了新高!营收846.74亿,同比增长15.19%,归母净利润79.44亿,同比增长30.42%。

在上游原奶、纸箱价格都在上涨的前提下,归母净利润还能同比增长30.42%,这相当厉害。

从销售毛利率上来看,光明乳业从去年的29.6%下降到今年的23.13,新乳业从32.59%下降到25.14,伊利仅仅只从36.94%微微变动0.13%到36.81,这说明伊利在成本方面相对于其他同业竞争者来说控制更加得当,产品竞争力更强。

不仅是这次在增长,是这些年,伊利的净利润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从他的净利润增长率上就能看出来,截取了近十年的数据,只有2012年为负值。就在这一点上,伊利就能秒杀A股绝大部分公司,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持续、稳定的保持净利润的增长,这说明伊利经营成果良好。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伊利还在继续扩张中。

1.伊利主营业务按销售模式来划分,分为直营和经销商,经销商占了营业收入的96.7%,经销商数量截至三季度末同比去年增加1843个,尤其是华中地区增加549个,虽然华中、华东地区营收暂时和华北和华南有差距,但是从经销商数量的增加上也可以看出,伊利在持续发力华中和华东地区。

虽然伊利经销商数量众多,但渠道控制、议价能力是很强悍的,采用先款后货、扁平化管理,这样就避免了日后出现经销商一家实力雄厚,还要拿销售费用去补贴的局面。

比如蒙牛,采用先货后款,多级分销,显然对下游的控制力不如伊利,在应收账款周转率上也有所体现:伊利股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当于蒙牛乳业的两倍,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对外赊账越少,收账速度越快,这就凸显了伊利销售模式的优势。

2.此外,伊利收购了澳优乳业 34.33%的股权。

飞鹤、惠氏等企业的快速让国产奶粉的地位日益增高,市占率也在持续提升,外国品牌奶粉对国内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下降,国产品牌的奶粉正在崛起!

澳优是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婴幼儿奶粉企业,在全球一共有10个工厂,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北美、欧洲、俄罗斯、澳洲、中东等地。伊利这些年虽然也在着手做奶粉,但截至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仅为 6.9%,但澳优市占率排名全国第五,并且位居全球羊奶粉销量第一。

伊利有成为全球乳业第一的野心,不仅限于国内市场,“走出去”和“国际化”才是伊利想要的标签,把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构筑未来长期竞争壁垒,伊利收购澳优有同如虎添翼,为伊利的全球化策略又铺下了稳扎稳打的路!

关于价值投资的一些看法:

都说中国未来十年是中国股市的十年,我不敢妄议,但的确,自从楼市逐步在需求端降温、在政策端企稳以后,手里的钱总归要有一个去处。

从前年开始基金频频上热搜,身边的朋友也都在谈论,个别基金经理甚至比明星的粉丝还要多,这凸显的一个好现象是:大家不再认为投资理财是骗人的了,总要想点办法让自己的资产不要缩水的那么快,毕竟是处在全球经济放水的一个背景下。

但股市现在的一个特点就是板块轮动,基金的反映没有办法迅速跟上热点。都说价值投资是机构用来割韭菜的托词,追涨的赚的盆满钵满,看中价值投资的被牢牢套住,大盘一直3400、3500左右晃荡,好不容易站上3600又瞬间跌落,但时间会去筛选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公司,比如说伊利。

总结:整个A股中,净资产收益率能持续稳定保持在20%以上的企业不多,但这其中又能稳扎稳打积极发展少之又少,伊利绝对能算得上大消费领域的佼佼者,在这未来十年,我国肯定也会出现像巴菲特、可口可乐这样的人或公司,扛起价值投资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