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财姥爷 编辑:小市妹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从口罩、手套到呼吸机、疫苗等,都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最新受益的概念,来自于新冠特效药。

  上周,美国医药巨头辉瑞公布在研口服新冠候选药物Paxlovid,据称能降低89%重症风险,相关消息随后在全球引发广泛关注。

  早在上个月,另一家医药巨头默沙东宣布,其研制的口服特效药莫努匹韦(MK-4482,EIDD-2801)相比安慰剂,能将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约50%。随后莫努匹韦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批准并且顺利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的口服抗病毒药物。

  这一消息更是激起强烈反响,甚至一度让资本市场的疫苗概念股大幅下跌,而受困于疫情的机场、酒店等消费行业急速反弹,因为投资者觉得新冠特效药可能会成为疫情的终结者。

  事实上,国产的新冠特效药也在推进过程中,包括国药集团、君实生物等多家药企目前都在积极研发,一些公司进入了临床阶段,相信离最后上市的时间也不会太久。

  消息刺激下,这些研发新冠特效药的公司在资本市场都有所表现,但是并不凌厉,一方面是研发具备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巨头公司体量较大,一个药物很难对公司业绩产生巨大影响。

  涨势最猛的,是上个月刚上市的小市值次新股拓新药业,最近6个交易日涨幅高达183%,其中有5个交易日都是20cm涨停,就问你服不服。

▲拓新药业日线图 来源:Wind

  背后的原因,是其跟默沙东的新冠特效药搭上了关系。在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中,拓新药业曾表示,EIDD-2801对尿苷的需求增加,公司2020年尿苷销售收入大幅增加。

  这一消息迅速被市场挖掘,并在市场上引发爆炒。

  拓新药业也几次对市场炒作进行回应,公司产品尿苷是生产EIDD-2801的原料,EIDD-2801是生产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的原料,但尿苷产品公司非唯一生产商。公司未与默沙东签署任何合作协议,与其不存在任何直接合作关系,也未直接向默沙东供应尿苷产品。

  奈何市场炒作气氛太重,再多的回应也难以浇灭投资者的热情。

  其实像这种沾上某个概念而暴涨的情况也没有什么新鲜,美股那种没有涨跌停限制的市场,重大突发消息导致某只股票单日涨幅翻倍的情况都是常见的。因为强烈的预期会导致很多投资者抢跑,先靠概念把估值炒上去,然后再等待业绩的变现。

  小市值题材股爆发性更强也很好理解,根本原因在于其业绩和业绩基数低,所以业绩和市值爆发的想象空间也大。

  比较奇怪的是,按照创业板10个交易日翻倍就停牌的规则,拓新药业早就应该被关进小黑屋了,可是监管至今也没有动静,不知有什么玄机。

  对于新冠特效药的未来潜力以及对疫苗等行业的影响,还是不能过高预期,首先是效果有待检验,其次是较高成本可能会导致难以推广,传染病总体的思路,终究还是防大于治。

  退一步讲,即使新冠特效药导致某些受益公司业绩和股价大涨,像这种依靠突发事件而带来的爆发性机会,显然都是很难具备持续性的。

  一旦疫情减弱,不管是新冠特效药,还是之前受益的口罩、手套、新冠疫苗等,未来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业绩和股价的下降,背后的投资风险也需要警惕。最近几年的大牛股英科医疗的走势,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英科医疗月线图 来源:Wind

  新冠特效药之外,本周的另一个热门题材是房地产,行业指数周涨幅一度超过10%,低迷已久的地产公司也掀起了难得涨停潮。

  直接导火索当然是政策层面的消息刺激,据说缓解地产行业融资困境的政策正在酝酿出台。

  其实,高层稳定房地产的利好消息早在9月份之后就密集传出,先是央行首次针对房地产提出两个维护,然后是刘鹤副总理表态对房地产健康发展的信心,都给了市场很大的鼓舞。

  管理层稳定房地产是很容易理解的,毕竟房地产的自身体量大、产业链长、关联行业也多,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轮地产股行情还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国企比民企要好,融资成本低的比融资成本高的要好。

  背后逻辑很简单,那就是国企财务相对比较稳健,财务成本低,因此债务暴雷的风险也小,在行业高速增长期比的是谁更猛,行业退潮时就看谁稳了。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融资成本较低的房企主要都是国企,中海的融资成本最低,只有3.6%,其次是保利地产3.62%,民企中融资成本最低的是龙湖4.2%,碧桂园5.39%,在债务危机的影响下,恒大的融资成本已飙升到9.02%。

  在市场表现上,中海、保利、龙湖的股价抗跌和反弹能力,也好于其他房企,市场在奖励那些认清了行业大势的公司。

  从长期来看,指望房地产行业再出现过去那样的大繁荣,指望房价或者房地产股暴涨,就不太理性了。

  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政策的初衷,应该是先保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避免对经济造成冲击,然后再剥离掉房地产过多的商业和投资属性,将之改造成民生工程领域的基础设施行业。

  一直高喊活下去的万科总裁郁亮曾非常清醒地表示,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多年保持双位数增长,这并非发展常态。随着房地产回归民生行业,行业必然要去金融化,降杠杆。赚大钱、赚快钱、赚短钱已经行不通了,只能赚小钱、赚慢钱、赚长钱。

  既然是小钱、慢钱、长钱,房地产行业的估值体系肯定也会发生很大变化。2007年行业最风光的时候,房地产指数的PE(TTM)曾经超过了100倍,PB超过10倍,跟现在热门的新能源车有得一拼。未来再要回到这样的估值高点,可能是痴人说梦了。

  所谓的高估值,都是因为行业方兴未艾,符合国家产业的发展大局,从而才能站在了时代的风口,被市场给予很高的期待,这就是所谓大势。

  我觉得房地产未来可能会变成像银行、高速公路等行业一样,更多地是具备公用事业和类债券的属性:高分红、高股息、低估值,未来房地产行业最主要的投资者,很可能是保险、社保、养老金等长线大钱。

  此一时,彼一时!

​ ▲房地产指数PB走势图 来源:Wind

  周五盘后,官方正式宣布了北交所开市的时间,就在下周一,81家公司就将闪亮登场,其中71家是精选层转过来的,还有10家是新股。

  参与北交所有50万的资金门槛,据说初期的投资者有400万左右,不到股民总数的5%,涨跌幅限制扩大到30%。

  A股还是挺有意思的,ST板块涨跌幅是5%,沪深主板是10%,创业板和科创板是20%。虽然北交所的股民数量很少,但是都是市场最活跃的投资者,在30CM涨幅的诱惑下,北交所会不会分流掉部分活跃资金,还需要持续观察。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北交所的上市肯定是好事,又多了一个流动性很好的上市融资的渠道。对于股民来讲,看似选择越来越大,其实选股的难度也越来越高了。

  作为普通投资者,还是守住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一亩三分地,不要在偌大的市场中挑花了眼,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