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号地产|ID:dichanyihao 作者:任之行

一号说:
近水楼台,向阳花木?

在房地产狂飙突进的前些年,金地几乎没有存在感。

在近十年虽也能排进前20强房企,但始终没有进前十,这与其当年“招保万金”的江湖地位极不相称。

按照金地的说法是由于前些年行业盛行“高负债、高杆杆、高周转”,而金地没有那么激进。如今“三道红线”刹车,金地的机会似乎又来了。

在今年的投资者关系会议上,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称,“调控政策是给金地带来新的机会。”凌克回顾了这数年来的变化:“过去几年,发展最快都是负债率最高的,今后整体发展最平衡、管理最精细的企业,会发展得更好——这就是金地的追求。”

那么,金地集团600383.SH)今年的表现到底如何?未来又能否重塑辉煌?

独得“恩宠” 拟发行15亿中票

在此时能被高看一眼的房企,岂止是少之又少,简直是凤毛麟角。

金地集团恰恰是这当中的“麟角”。

据上清所11月4日消息,金地集团拟发行15亿元中期票据。

这应当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为数不多获准境内发债融资的房企,上一家是厦门象屿,且后者只是发行一笔超短期融资券,期限仅28天,发行规模也仅有4亿元。

而实际上整个十月份,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40家典型房企发行中期票据规模总计也不过20亿元。

“这后宫佳丽三千,皇上就偏偏宠我一人,于是我就劝皇上一定要雨露均沾,可皇上非是不听呐。”

用赵家班的话说,好像有点内味了。

论资金面危机程度,金地远不是饥渴的那一类,甚至连紧张都算不上。

拿最为常见的评判指标“三道红线”来测量,金地集团扣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为70%,净负债率为66%,现金短债比为1.44倍。

扣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已趋近红线,但现金短债比有1.44倍,短期无虞。

而短期内却有大量房企如热锅中的蚂蚁,渴盼着来一场雨露甘霖降降火。

截至今年三季末,金地集团流动负债2658.99亿元,主要为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负债379.31亿元。

而相较于短债规模,金地集团流动性并不吃紧,其账上货币资金有547.65亿元,除去受限资产可以覆盖短债。

长期负债方面,金地集团有非流动负债959.85亿元,主要为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其长期有息负债合计826.47亿元。

长短债合计,金地集团刚性负债规模为1205.78亿元,同比增加14.2%,较年初扩张6%,且主要以长期有息负债为主,带息债务比为33%。

在此种融资环境下仍能保持一定程度债务扩张,实际上正说明金地集团的融资能力不俗。

就在今年8月,金地还完成了一笔绿色美元债的发行,发行规模4.8亿美元,期限 3年,发行利率为4.95%。

难怪大洋彼岸关注美元债的兑付。毕竟,金钱永不眠的前提是找对借钱的主儿。

不差钱的金地称,本期中期票据发行15亿元,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偿还到期债券。

这3笔用于偿还的债券16金地、18金地均于2021年8月到期,且金地集团此前已使用自有资金完成支付;20金地则要到2023年8月才到期。

事实上,金地发债真正的用意或许并不在此,而是即将于12月到期规模8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以及明年3月到期的12.8亿元公司债偿还显然都更为迫切。

此外,本次中票发行也可以置换明年7月到期的一笔15亿元中票,因为从拟发行,到最后实际发行,前后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显然金地提前预留了这一步。

在当下整体流动性趋紧的时刻,金地仍能从容不迫置换明年到期的中票,如果这一幕让最近暴雷的几家房企看到,恐怕不禁要惊呼: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十年修得top10 逆天改命在今朝

虽说这些年金地有些不温不火,甚至让人忘记了地产界曾经有这么一号“扛把子”的存在,但毕竟底子不错,而且该跟的节奏一个不落全都跟上了。

从最近十年销售额增长曲线来看,2016年以后斜率明显陡峭起来,说明金地集团同样稳稳抓住了“棚改货币化”的机遇,在2015年销售额尚只有600多亿元,2016年一跃冲上千亿。

有着“黑马”之称的旭辉也是到2017年才首进千亿军团,而在这一年新城也还落后金地200多亿销售额。

由此可见,彼时的金地并非没有做大规模的意图与实力。

数据来源克而瑞 /一号地产整理

转折点在于2018年,千亿军团阵容开始增多,top30房企均实现千亿销售额(流量金额),新城已经冲入2000亿top10,旭辉也已反超,然而金地只是实现了1600亿流量销售金额,权益销售额只有1100亿。

当然比起旭辉,金地还算留有余地,权益与流量销售额的比值为0.7,旭辉则只剩下0.5。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说明与闽系相比,金地还是欠缺了一点“爱拼才会赢”的胆气。

2020年金地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冲入2000亿不说,排名也进入第11位,是近年来最佳“战绩”,同时新城由于主动降速也被其甩在身后,旭辉排名也不及。

再至今年1-9月,金地忽然间有种“灭霸”归来的神勇,不但首度跻身top10,操盘销售金额更是达到2246.4亿元,将龙湖、华润置地都挤下前十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销售额及排名数据均来源于克而瑞研究中心所发榜单。

从营收来看,金地在2020年也跃升不小。最近三年金地集团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52亿元、629.27亿元和822.87 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2.41%、40.38%和 33.15%。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019年较2018年增加25.47%,2020年较2019年增加30.77%,波动较为明显。

虽然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在公开表述中有些瞧不上狂飙突进型房企,但实际上这几年金地也是向这条路上在狂奔。

拿地上,2015-2018年间,金地集团的土地总投资额分别为297亿元、399亿元、1004亿元和1000亿元。

从其中可以看到,2017年金地的土储总投入激增600亿突破千亿元。也正是在2017年年初金地提出“三年内冲击2000亿元”的销售目标。

当然用的也是狂飙突进型房企的老办法,祭出权益法宝。

2015-2019年,金地集团权益投资额分别为113亿元、168亿元、473亿元、404亿元及588亿元,权益投资额在拿地总投入中的比重一直低于50%。

这一点从净利润增速也可以得到印证。

2016-2019年间,金地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6.87%、8.61%、18.35%以及24.41%,如前文所示此间金地的销售额大幅攀升,但是销售规模的高速增长,显然并未能带动同步利润增长。

小股操盘之殇

少数股东权益大幅增加的势头一直延续至今。截至今年三季报,金地集团少数股东权益已达429.85亿元,占比43%;但其少数股东损益不增反降,规模较去年末则已腰斩。

少数股东权益与少数股东损益不匹配,存在一定“明股实债”嫌疑。

而且金地还有将之进行到底的意思。今年1-9月,金地集团新增土地储备1492万平方米,其中权益储备约599万平方米,占比40.15%;较2021年中期的新增土储权益占比42.58%有所下滑,也远远低于其在2021年中报中的总土储权益占比52.2%。

新增权益土储下滑必然影响未来的权益销售及净利润,归根结底还是会对盈利能力带来不利。

从过往来看亦是如此。最近三年,少数股东损益分别为40.06亿元、53.90亿元及48.43 亿元,占公司净利润比重分别为33.09%、34.85%及31.78%,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比重较大。

最近三年,金地集团其他应收款余额分别为637.42亿元、777.42亿元以及670.25亿元,其他应收款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22.90%、23.22%及16.69%。

今年三季度末其他应收款余额高达937.5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已超过20%,余额及占比均超过去年末。

该部分其他应收款主要是与合作方共同开发合营及联营项目公司,合作各方按协议约定投入的项目运营资金而形成的应收款等。若合营及联营项目公司运作出现异常,则有可能形成坏账。

2021年三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降,实现营业收入196.1亿元,同比下滑4.64%;归母净利润14.84亿元,同比下滑26.19%。综合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则锐减33.72%。

金地亦在财报中承认,因向联合经营项目及合作方付款增加,今年前三季度金地集团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锐减168.23%,仅为-7.6亿元。

去年,因规划变更,金地操盘的华樾北京项目遭遇业主维权,指责公司在推广和宣传项目时隐瞒槽点,致使业主权益受损。

今年不久前,金地旗下金地商置操盘的长沙合作开发项目金地·格林都会也陷入了一场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冠名博弈,连金地的logo都被遮盖。

小股操盘或许能迅速做大规模,但同时也面临着品牌声誉受损风险,更不要说因为与合作方“分银子”引发的种种不开心了。

或许这就是小股操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无论怎么说,金地又重新赶上了一个好的窗口期,即便拾起过去的“黑马”们惯常使用的招数,只要能再度站上巅峰,又有什么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