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穆迪下调评级后,标普也对新力做出了进一步的评级调整。

10月19日,标普将新力控股集团的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CC”下调至“SD”(选择性违约)。此次评级调整的前提是,新力确认其未能偿还于10月18日到期的2.5亿美元离岸高级无抵押票据的本息。

有行业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新力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导致公司境外融资安排出现了技术性违约,“若该笔2.5亿美元无法按期偿还,企业的债务违约行为则将提升至实质性违约。”

在标普看来,不兑付离岸票据将加速新力其他债务的偿还,因为这可能触发交叉违约条款。其中包括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剩余两笔公募债券,总额为4.6亿美元。此外,该公司还有约3.7亿美元的离岸私募债务。

标普预计,新力异常疲弱的流动性将持续下去,鉴于该公司在未来12个月的到期债券越来越多,可能还会出现更多违约。

自9月20日股价暴跌87%后,新力的债务危机已经变得愈发严峻。上市不足两年,港交所最“年轻”的内房股便开始急速坠落。

当日午后,新力股价出现跳水式下跌,期间跌幅一度超90%。截至临时停牌,其股价报0.5港元,跌幅达到87%。

彼时市场有消息称,股价暴跌前,新力董事长张园林退出了境外投资者群,对于即将到期的美元债,其也未能给出明确的偿还方案。

9月30日,新力以公告的形式承认了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问题。其坦言,公司若干附属公司未能在9月18日支付两项境内融资,合计应付利息约为3874.21万元。

同时,由于逾期付款导致的技术理由,新力境外债权人于9月20日要求公司偿还其与各方融资协议项下未来偿还的本金及利息,金额为7541.67万美元。

此后,新力又于10月进一步透露,公司预计没有充足资金偿还于10月18日到期的2.5亿美元债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若该债券违约,新力另外两笔2022年到期的美元债则有可能发生交叉违约。

“倘持有人选择根据公募债券的条款及条件加速清偿,则所有公募债券亦可能立即到期及应付。”新力在公告中如此说道。

陷入债务危机后,新力也曾试图“自救”。9月下旬,市场有消息称,新力拟出售旗下的物业公司新力服务,接盘方则为金科服务,但这笔交易最终并未敲定。

关于此则消息,金科服务曾经对媒体表示,“暂时不予置评,暂无需要对外披露的信息。”

摆上货架的并非只有物业公司。10月初,新力将旗下安徽新创50%股权转让给了阳韵地产。股权变更前,安徽新创由新力地产、弘阳置地各持股50%;股权变更后,其由弘阳置地、阳韵地产各持股50%。

从股权穿透图来看,安徽新创目前仅拥有一家子公司合肥新城悦弘,持股比例100%。信息显示,该公司为新力两年前耗资5.47亿元从新城手中收购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