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收盘刚拿起手机,就看到群里热烈讨论着,管理600亿基金规模的董承非要离任了。我记得年初的时候就有传闻说董承非要离职,后来兴全的朋友辟谣说没有那回事。今天再去问,她说等正式公告吧。

老朋友们对董承非应该非常熟悉,可能新朋友对他不太清楚。

董承非目前管理着两只主动型基金,一只叫兴全趋势,一只叫兴全新视野。兴全趋势基金曾经是我基金组合的一员,我在2019年的时候曾经筛选出A股投资经验最丰富,投资框架最好的20位基金经理作为我基金组合的成员名单,董承非就是其中一位,那个时候我还写过董承非的研究报告。

董承非的投资风格偏稳,持仓均衡,而且不喜欢追逐热门行业喜欢做逆向低估值投资。这也导致了董承非的业绩有的时候表现会非常差,当他买的逆向低估值品种一直不被市场看好或者困境没有反转,基金的业绩很难有好的表现。

比如今年董承非就持有比较多的地产产业链的股票,而地产产业链今年一方面被房住不炒持续打压,一方面又受到了恒大事件的冲击,导致董承非的基金业绩今年很一般,截止到昨天兴全趋势基金今年的业绩排名是1645/2070,排名相对靠后。

但是整体而言,今年以来兴全趋势基金还是能略微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在逆向投资困境的时候都能跑赢沪深300指数,等到他的这些持仓股走出困境,我相信他的业绩会大幅超出沪深300指数的,可惜他和持有他基金的投资者都没有等到那天。

大家看下面两张图,第一张是兴全趋势今年以来跟沪深300指数的业绩对比。第二张是过去五年兴全趋势和沪深300指数的业绩对比。由于短期持仓逆向投资较多,业绩表现一般,但拉长时间看董承非的超额收益还是很明显的。

基金经理就是主动型基金的大脑,主动型基金的业绩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那么,董承非离任了,他的两只基金还能持有么?

由于策略调整的缘故,我如今不喜欢基金管理规模太大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300亿的基金都被我剔除出组合了。但是作为兴全二老之一,董承非的长期投资能力已经经历过两轮牛熊市的考验,很多不会选基金经理的新朋友买董承非这种老牌明星基金经理,是最粗暴简单的选择。

董承非离任后,兴全趋势将有同为“兴全二老”的谢治宇和另外一位基金经理董理共同管理,而兴全新视野将交给兴全二老的徒弟乔迁管理。

谢治宇、乔迁都是我研究过实力很不错的基金经理,而且同出兴全一脉,投资框架,投资理念都非常相似。甚至从历史业绩对比看,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乔迁管理的兴全商业模式都要比董承非管理的兴全趋势好一些。

如果只对比历史业绩的话,兴全趋势基金和兴全新视野基金的投资能力非但没有削弱,反而迎来版本加强了

不过我也要提醒大家一点,谢治宇原本的基金管理规模就高达739亿,加上董承非留下的兴全趋势384亿,总管理规模将超过千亿达到1123亿。乔迁原本的基金管理规模是196亿,加上兴全新视野的222亿,总管理规模瞬间翻倍达到418亿。

谢治宇要面临规模突破千亿的压力,乔迁则要面临规模瞬间翻倍的压力,未来业绩能力还能不能像过往一样保持,就有待观察了。

......

猪肉股今天集体大涨有些超预期,按照基本面分析判断猪周期真正的触底时间应该是明年二季度前后,这是从能繁母猪的产能数据推算出来的。但是现在A股市场抢跑非常严重,大家都是老内卷人了,猪肉价格最近没涨,猪肉股连续涨几天了。

股票很容易受到资金和情绪的影响,后面会不会跌回去我也说不清楚。最近一直有朋友来问如何抄底猪周期会靠谱一些。很久之前我给大家分享过一个策略,可以考虑用可转债去抄底周期股。

当年新能源周期还没有起来的时候,我就买过隆基转债(隆基股份)和赣锋转债(赣锋锂业)。

以隆基股份为例吧,当时光伏还没有大爆发,隆基股份股价一度是跌得很惨的。转债一开始的时候是跟随着正股下跌,当转债的价格跌到110元以下甚至跌到100元以下,转债就呈现很强的“债性”而不是“股性”,跌幅就会大大减少了。

我们都知道周期爆发的力度是非常强的,底部抄底最终大概率是能赚钱的,只是时间问题和持仓体验问题。其中持仓体验问题最重要,如果持仓体验不好,很多朋友拿不住,可能跌着跌着,磨着磨着,就忍不住在周期底部卖掉了。

转债就可以起到优化持仓体验的作用。当然,这是要付出代价的。看上图大家就发现,如果在周期底部抄底隆基股份(股票),最终赚的钱是远远大于抄底隆基转债的。

但是我们都不能保证我们买入就是最低点,可能买入之后还要跌10%?跌20%?如果拿不住,即使最终收益是100%也没办法赚到的。

我下面给大家梳理了目前市场上存留的猪肉股相关转债,其中牧原转债和正邦转债最值得大家关注。

牧原股份是猪肉龙头股公司,虽然转债价格高达140元,但是溢价率只有12%,适合愿意承担较高风险,高波动的朋友。正邦科技比牧原股份要差一些,溢价也非常高,但是转债价格只有107元,适合偏好低波动的朋友。

但我还是那个观点,周期见底≠持续大涨,周期大爆发需要外界条件干预在短时间内破坏供需平衡。

2019年猪周期爆发,主要是环保一刀切+猪瘟疫情导致大量母猪死亡减少猪肉供给导致供需失衡。2021年煤炭股爆发,主要是碳中和+疫情影响+环保一刀切+与澳大利亚贸易战,主动大幅减少了煤矿供给导致供需失衡。

如果没有外界条件持续干预,一旦猪肉价格回升,养猪又变得有利可图,那么产能又会再度增加。光靠行业自身调整的话,这个博弈过程估计会反复拉锯。